“你们都是有钱的人,多给 200 块也不算什么……”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765 篇文章
题图:悬崖村,来自网络。
作者:ABCE,诺友,终身学习者,觉知路上的 3 岁娃儿妈,以生活和家为重心的连续创业者。本文首发于诺言电台,原题为《大山之后》。
前段时间,我在奴隶社会发表的那篇《那些年,我面对的不敢》中有提到过一些场景。回忆里无法抹去的是蜿蜒曲折的山路,半山腰滑行的面包车,村支书珍藏的可算派上用场的已经两年多的矿泉水……据说我们是来这个村里的第一批客人,当然,无法忘记的还有孩子们怯生生却又充满好奇的眼神和口袋里小心翼翼掏出的半块铅笔头……
在村子里住了两天,我们就返程了。
临行前,我们了解到,这个村子里有十几位学龄前的孩子,和三十四位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孩子。除了支书家的两位,其他全是留守儿童。据老校长说,他们上到三年级往往就面临着辍学。因为三年级以后就要去山下上学了,虽说义务教育免了学费,但是他们去山下上学还要有二十多里山路要走,另外在外面住校吃饭也要有一笔开销。
“所以,唉……”老校长心疼地叹了口气又接着说,“三年级后,每个孩子每年其实只需要再多花 300 块钱……”
最后,我们决定,这 34 位孩子,由我们这边组织家长进行一对一资助,每年每个孩子资助 300 块钱,为了保证这些费用统一用到孩子们上学的事情上,这些钱我们会统一转到学校或者村委指定的账户。
另外,我们的家长和这边孩子的家长也会定期电话沟通,共同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两边结对子的孩子也会成为笔友,定期写信交流生活和学习状况。
达成共识后,我们当天便带着 34 位孩子的资料回到了我们所在的城市。
第二天,我们就把一对一资助贫困山区孩子的想法分享到了会员群,不到一天的时间,34 位需要资助的学生名额就被家长们一抢而空。几乎所有人都表示,这个活动太有意义了。
他们纷纷说,300 块钱,少在外面吃一顿饭,少买一件衣服就可以了。但是用在这里就可以资助一个山区的孩子,上一年的学!他们觉得这钱花得值……
很多家长无比感慨地说,对比自己孩子现在的生活,真的很难想象山里那些孩子们现在还是这种条件,他们纷纷表示,只要那些孩子愿意读书,他们就愿意一直以这种结对子的方式供他们读到大学……
资助活动,到这里,似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和伙伴心里满满的知足和喜悦。作为组织机构,我们甚至开始筹划起以后每年的暑期都组织一次山区之行,带我们的家长和孩子去贵州那个村子里见见那些一直书信来往的孩子……很长一段时间,我沉浸在陪伴两边孩子一起长大的憧憬和喜悦里。
▲ Photo by sasint on Pixabay
然而,没过几天,我就开始陆续收到家长的反馈电话。
“ABCE,我必须跟你说一下我的感受。”一位关系很好的家长语气沉闷地打来说,“这几天我带着孩子给我们要帮扶的那个孩子买了新衣服、新书包,刚刚和孩子的信一起寄了过去。我们现在准备按照你们给的支书账户转今年的 300 块钱。转账前,我寻思着先给那边孩子的家长打个电话聊聊孩子现在的情况,看看还能帮上点什么。”
家长停顿了一下,接着说:“电话是爷爷接的,说孩子爸妈不在家,都出门打工了。我跟他说,我会每年资助孩子 300 块钱,希望家人可以一直支持孩子读书。没想到爷爷跟我说,不要 300 块,要 500 块。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又跟他确认了几遍,并跟他解释说每年 300 块钱是这个资助项目统一规定的费用,是用来支持孩子们一直读书用的。最后,那位爷爷说‘除了读书,我们家还需要生活费,你们都是有钱的人,多给 200 块也不算什么……’”
我的心一紧,头也有些发懵,匆忙安抚了家长几句,说先去落实下情况,看看是不是沟通过程中有什么误会,晚点会再打回给她。
紧跟着,那一天,我还接到了其他几位熟悉家长的反馈,内容差不多相似,就是还有一些被资助孩子的爷爷奶奶要求我们的家长转账 1000 块的……
等了好久,支书那边的电话总算有人接了,我把这边家长的反馈说给他听,问到底怎么回事。电话那头的他沉默了好久,最后他支支吾吾地说:“嗯,这事,要不就,先放一放吧。”
我心里急愤交加,又让伙伴联系上当时介绍我们去村子里拜访的供电局的网友 — 也就是那边村子里走出来的唯一一位大学生。听完我们这边的情况,他也沉默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说他要给我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据说,很多年前国家扶贫工作来到那座大山里,政府给山上山下所有的村子都发了大米,让村民回去种在地里。那个时候,山上山下的村子都特别贫穷。山下的村民忍受着饥饿,种下了政府给的大米,第二年,就有了收成,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 Photo by Evan199102 on Pixabay
而同样是拿到大米的山上村民,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把那些珍贵的做种子的大米给煮着吃了。然后,他们一直贫穷到现在。后来,山上的年轻人实在穷得受不了了,就把孩子丢给老人出门打工。
他们的孩子一般都是上到三年级辍学,在村里呆到十二三岁,就跟着父母出门打工。一般十七八岁便在外面生下孩子,再送回山里让老人照顾……那里的孩子就这样日复一日重复着上一辈的故事……
那天的聊天,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是无力。
也是那一天,我清晰地意识到,所谓的公益,真的不是想象中给钱就可以解决的那么简单的事情……
后来,那次充满激情的结对子帮扶活动,在很多家长的抱怨或沉默声中不了了之。
以我们当时的认知,能做的也就只是力所能及说明了我们了解到的实际的情况,郑重向参与活动的家庭做出了道歉,并且急匆匆地取消了接下来所有的系列帮扶活动。
从世俗意义上讲,那又是一次不折不扣打脸的失败。然而,那么些年过去了,这件事却一直都在我心里,因为它确实点燃过我。像黑夜中的一束光,它曾经实实在在地给过我力量和勇气。
那些孩子们怯生生又充满渴望的眼神是真的;支书、老校长朴实纯粹的笑容和用心也是真的;当然,蜿蜒曲折、泥泞不堪的山路以及理直气壮伸手想多要点钱的爷爷奶奶们,也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关于支教的报道,大意是一名外国人,只身一人来到大山里住下,没有工资和政府的支持,更不是为了时下很多人追逐的名和利,就是纯粹地用心地想去为那里的孩子做一些事。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最后,他还是选择离开了。
看到那则社会报道和各种评论时,我的心底深处,尘封已久的地方有两个字隐隐约约地浮现出来 — “懂得”。
前阵子一诺在某次分享中聊到公益的话题时,说公益绝对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的事。因为,花钱的人往往容易不经意地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那句话深深地戳中了我,那晚睡前,我开始辗转反侧,开始再次回忆起那次大山之行经历的点点滴滴。
我记起,我和伙伴,出发前的状态是狼狈不堪的。那时,我们身负外债,在生活中,挣扎着前行,近乎拼尽了全力。我们去贵州山区,就是去喘口气的,想去追寻心底深处最后一点美好和意义。当我们返程的时候,收获的已经远超过之前的预期,记得那时的我们,心里满满的力量和使命感。
后来,由于大山里爷爷奶奶们的保守、封闭和本能的贪婪,他们想跟我们的家长多要一点钱,这便成为了这次帮扶活动失败的导火索。
▲ Photo by Marc Szeglat on Unsplash
这让现在的我,禁不住想在灵魂深处去叩问自己:那时的我们,真的只是,纯粹地想去帮助那些留守家庭的孩子吗?
瞬间,“纯粹”这个词又一次击中了我。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包括参与帮扶活动的家长们对那些被帮扶的家庭一开始就是有预期的。
我们期待他们把钱花在孩子上学这件事情上,期待他们配合,期待他们感恩……我们甚至还期待,这件事情最好能够按照我们预期的一步一步发展下去,两边的孩子成为笔友,一起支持和成长,一起考上大学,甚至,一起为我们追寻的,那个意义和使命感有所交代……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美好的预期,在一开始就被赤裸裸的现实打破了。然后我们就开始本能地愤怒,开始集体无意识地愤怒!
我们立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那些爷爷奶奶,说他们愚昧,贪婪,不懂感恩……指责那些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的爸爸妈妈们自私和不负责任……我们甚至还说过,他们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说他们,现在这么贫穷是活该……说我们,再也不会去相信,去爱了……
不知不觉中,我们那些扬言要去做公益的,所谓的,有爱心的好人,最后集体成了受害者……公益之事,从此搁置,每个人的生活继续,只是,从此再无交集……
时隔多年,再回过头去看,我心里更多的感触是:
国家提供种子帮扶的时候,山上山下的村民是不是有着虽然相似,但也有完全不同的生活条件和需求?
他们一直贫困到现在,真的只是因为当年吃了那些做种子的大米吗?
那些说,他们除了孩子学费,也需要生活费的爷爷奶奶们,真的就是面目可憎的,还是他们说的也是实情?
这个帮扶活动有没有必要一出问题就立刻结束,是不是也可以再根据客观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我们那时候,是不是太过焦虑和恐惧了,从而忘记了,我们的初心是带那些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更多地,看看外面的世界……
此刻,不由得,我也想到了自己孩子出生时,内心的期待是怎样从一开始希望他健康平安,到后来一步一步要求他懂礼貌,有爱心,最好还能有一技之长……常常回望初心,在这个时刻显得尤为珍贵起来。
编者写在后面:
看完这篇文章,也许你的内心和我一样沉重。当我们因为外界的事物感觉到愤怒、焦虑、甚至恐惧时,往往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真相是什么,或者说这个真相并非我们以为的真相。
作者后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反思,看到了之前没有看到的东西 — 也就是真相时,就能够真正去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获得了内心的平和,或许还有继续前行的勇气。
如今,外界的不确定正冲击着每个人的内心,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提升自己,掌控自己,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拥有内心的安定与从容。很多时候,当我们愿意把眼光放到终身成长的叙事里时,也就获得了面对的力量。
诺言深读会第 3 期——《终身成长》21 天共读营已开启报名,欢迎你的加入。
开营时间:5月29日-6月19日,扫下方海报二维码了解详情。
- END -
创业被警车带走之后,我臣服了……
李一诺:什么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穷人的贫困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