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过最毒的鸡汤,就是“你家孩子挺聪明,只是有点粗心”
问题来了
经常有朋友在我的留言区提问:孩子粗心怎么办?
问了下具体情况,孩子们粗心的表现也是五花八门,各种漏看,错看,漏题,忘记标点符号的,糊里糊涂把数字写错的,甚至字只写了半边的……
明明知识点都会的,但每次都要在这种地方丢分,到底怎么做才能帮孩子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
为什么?
可以这样做
舒尔特方块,需要和大家稍微展开讲一下,这是注意力训练的方法,但也有助于审题。
一张纸上画出25个方格,任意写1-25的数字。练习时,要求孩子用手指按1-25的顺序,依次指出它们的位置,同时读出声。
花费的总时间越短越好,但大家一开始也不要太“结果导向”了,当成一个游戏来玩,反而效果更好。
③ 学龄后:多给予孩子一些读题的方法
多带着孩子在家读题,教他学会用手指着读题,或者用笔边读边划关键信息。
2、书写能力
这在小学一二三年级很常见,这也很多父母恨的牙痒痒的地方。都会做,就是写数字的时候,把6写成9了;明明12,偏偏写成了2;还有镜像文字等。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书写并没有完全熟练到变成肌肉记忆。这就会出现,脑子里想到的,通过肌肉协调写出来的并不是完全一致。
这种“粗心”就是书写不熟练导致的,多写,多练习,熟练了就能改善。
但我们要清楚一点,任何技能的提升需要时间,而可以坚持下去的唯一方法,就是做这个技能的人不痛苦。
所以大家千万别着急,短期内想提高,结果每天逼着孩子写好几页甚至几十页,这只会让孩子更加“粗心”,因为他们想敷衍完成任务。
用长期主义的眼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孩子任何技能养成,都非常重要。
3、理解能力
还有一种情况是理解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读不懂题目,或者一知半解下进行的答题。
如果学龄后的孩子已经出现理解能力落后导致的成绩差或者“粗心”,能做的就是回到基础。
而如果家里孩子还小的,那么更加希望你们能重视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能力太重要了,而这也是分两个层面的,一个就是能否理解;第二个是是否知道自己能否理解。
对我来说,培养第二层这个能力比培养第一层面的“阅读理解”更加重要,这是“元认知”的培养。
在小D 3、4岁的时候,我开始引入了阅读过程中监测自己是否理解的机制,我们使用的是,大拇指向上“ding!”,表明懂了;大拇指向下“Nah!”,表明不懂。
那么当孩子说不理解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做呢?
那就是向孩子展示学习阅读策略:比如,重新再读一遍、大声读出来、提问阅读法,猜测验证等等,具体的就不展开了,每个人结合自己的阅读习惯都能灵活运用。
通过这样的亲子阅读,等到孩子真的上学了,他就能明白自己懂没懂。
当他上课没懂时,他会知道求助,也就能认识到预习和复习不是为了完成老师的要求,而是他针对自己“懂没懂”的学习策略。
当他读题没懂时,他就会运用同样的阅读策略来进行二次审题。
孩子开始学习了,就和当年性格培养一样,不会有“完美孩子”,总是一路遇到各种问题。那么就用当年育儿的态度,遇到问题,发现问题,拆解问题,各个击破。
没有学不会,只有不会学的。希望今天的拆解,也让“粗心”这门玄学不再玄。
给云闺蜜的话:
话题索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