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书单|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张婉婷(文末送书4本)
今日荐读:
《人为什么会吵架:冲突背后的创伤触发》,[美]苏珊·坎贝尔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豆瓣评分8.3
主编导读
本期福利:选4位读者送书(请注意文末信息)
《再见爱人》第二季第三期更新了,前两期最让人窒息的一对恋人宋宁峰和张婉婷的表现也让大家松了口气:张婉婷对自己有了反省,宋宁峰不那么压抑了,观察员们对张婉婷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但大部分的网友却仍是不买账,特别是张婉婷因为生气拉黑了自己的婆婆,结果不久婆婆不幸出车祸离世的事情,说到婆婆微信里和自己对话仍停留在拉黑前时,她不禁潸然泪下。
这也是让网友攻击最猛烈的部分,虽然她本人也在微博上道歉和反驳了误解,但大家对她的标签更多仍是“情绪化”“控制狂”“让人窒息”。她的微博留言最高的一句评论是:“不用跟大家说抱歉,该对宋宁(峰)说。”
表面上看,张婉婷一直是主动攻击和挑起事端的一方,一旦另一半的反应达不到她的心理预期,她就会情绪失控指责对方,对方若是解释,她会认为对方不理解自己,继而陷入更加严厉的指责;对方若是沉默,她又会觉得对方不关心自己。
从某些方面说,她是一个时刻需要对方以她的需求为中心的人,对方要时刻关注理解她的情绪,时刻和她站在一起,这也是她让人产生窒息感的原因所在。
但同时,我们很多人的内心,或多或少没有张婉婷的影子呢?渴望对方时刻关心自己,永远理解自己,给予自己无限的温暖与爱。而现实一旦与之有落差,争吵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如果你曾经得到过这样的评价——你太敏感了,你太情绪化了,” 那可以看看这本书:《人为什么会吵架:冲突背后的创伤触发》,这也是本书开篇的一句话。
作者苏珊·坎贝尔博士,为美国资深心理学家、人际关系和冲突问题专家,拥有55年的心理临床工作经验。在书中她为我们分析了发生冲突的背后心理机制,如何用五个步骤缓解冲突,并告诉我们:当我们直面自己的性格缺陷而不是回避时,我们的内心也可以变得更加坚强也更有韧性;冲突中不免有痛苦,但它也是我们探索人生意义和与他人关系的一种途径。
带着心中的“张婉婷”,一起来走向发现自我之旅吧。
文中图片选自《再见爱人》第二季。
(路路)
张婉婷和宋宁峰的第一次吵架发生在节目的第二天,因为对于工作理念的不同理解大家产生了分歧,张婉婷觉得大家在帮助宋宁峰,而宋宁峰没有站在自己这一方,这让她觉得受到了伤害:自己最亲的人和其他人站在一起来对付我。
当天晚上,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宋宁峰试图解释旁人没有曲解她的意思,而张婉婷的诉求反复就是宋宁峰没有站在她的立场阻止这场争执,这让她觉得很无助。
她说:我的当下高不高兴对你来说不重要,你们没事,但是我很难受,每次都是这样的……
被连番攻击的宋宁峰气馁地回答:行了,是我的错,行了吧。
此时的张婉婷心里应该满是失落和绝望吧,对方看似妥协了,但这是她想要的回答吗?
他们的争吵模式就像书里所说:亲密关系中的一方越批评,一方就越坚持己见,证明对方误解了情况。一对伴侣要过多久才能意识到他们在用不同的词说着同样的话?伴侣们可能会卡在这种循环交流中很多年。
就像张婉婷说的,这样的争吵,每半个月就会发生一次。
“他们的争吵看似和上次、上上次一样,虽然事件主题不同,但争吵如出一辙。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由于同一种核心恐惧被触发,相同的核心需求想要得到满足。”
张婉婷的核心需求是:宋宁峰要时刻关照和重视她的情绪,和她站在一起,呵护她,不能有任何争辩和反抗。
但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是彼此相连的,当一方生气时,另一方也会同样感到不安。如果你开始生气发脾气,也不要期望伴侣在这时总能让你感到安全,或者以你想要的方式倾听你的感受。
作者认为,在争吵中,能做到不评判愤怒,并能关爱对方的伴侣少之又少。共同的争执会让彼此都陷入了严峻的进退两难之地。你的伴侣最需要你的时候,恰是你最冷漠的时候。
这也是张婉婷最感到绝望的地方吧。
该怎么破局这样的恶性循环呢?
首先,停下来,停止争吵。双方可以选择一个暂停的信号,比如说“我们需要暂停”;但伴侣的一方可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例如张婉婷,不能做到停止争吵呢?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作者建议,你可以说:“我需要暂停一下。我想让自己平静下来,晚饭后再谈这个。”在理想状态下,你可以用温暖或安抚的语气说这句话,你可能还要给出承诺,比如,“我知道我们会和好的”“我保证等我冷静后就来找你”,或者“虽然我们有争执,但我知道我们会渡过难关”。
然后,关照自己的内心和情绪,注入更多的正念,即关注、觉察头脑中一切想法,但不作任何判断和认同。你会看到自己感情中的脆弱、不安、恐惧和需求,然后,带着共情和同情心去对待这些让自己感到受伤、愤怒、恐惧和不知所措的部分。
你会发现,这会让你感到越来越柔软和宽容——当你和伴侣再次沟通时,你也会更宽宏大量。
但像张婉婷,可能不愿意停下来关照自己受伤的内心,她坚持认为宋宁峰就应该被责备,应该为了她而改变,因为她的注意力就一直集中在对方做错的地方,所以在谈话中不断挑对方的错。
这时候该怎么办?
书中写道: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停下来对自己温柔一些。你会发现接受自己的不安真的很难,这让你感到愤怒或没有安全感。人类的自我意识似乎沉迷于寻找理由和下判断。因此,感觉到我们的感受并不容易。”
这对于张婉婷这样的性格的人来说,可能非常难做到。但,这也是我们接受自己、走出狭隘自我的成长之路。
弗洛姆在心理学著作《爱的艺术》里说:“人们渴望爱,却不去修炼爱的能力,反而把希望寄托在寻找到一个理想的爱的对象。”大多数的我们都努力想寻找对的另一半,却很少有人愿意试着去成为那个对的一半。
看到了内心深处的需求,接下来,该如何修复破损的关系呢?
作者认为,双方需要的是开诚布公的谈话,可以先谈谈“我们刚开始在一起时,我期待的或者想要的是什么,而我现在已经不再想要或期待这些了”。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要发言和倾听,而且不要去打断对方。(张婉婷们注意了)
其次,大家都回忆和回答一个自己想从对方那里得到(比如说陪伴),但你很清楚对方的反应,所以你没提的事情。
最后,对于这个事情,如果我们对彼此完全信任,现在的我们会以怎样的方式提出自我请求?
在这样的三步沟通中,最重要的是要和对方确认,面对对方的请求,自己怎样的回答会让对方感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
这样的沟通也并非一劳永逸,而是双方要定期探讨。慢慢我们会发现,恐惧消除了,自我防御和保护也放下了,而在亲密关系中,双方越是放松,彼此越会有安全感。
另外,争吵后的我们,该如何道歉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伴侣关系中,人们都认同吵架后需要和好,但在现实中,大多数人的和好方式通常不起作用。双方的和好用了太多的语言、太多的解释,在漫长和筋疲力尽的沟通后,看似这次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下次发生类似的矛盾,依旧是旧事重提。
争吵中的我们一遍遍重复着每次都会说的话,就像宋宁峰和张婉婷在争吵中,宋宁峰的一句:“行了,别重复了。”
可见,这样的争吵内容在他们之间发生过无数次。
相信在他们最初发生矛盾的时候,宋宁峰肯定道歉了,但张婉婷可能对道歉并不满意,或者觉得并不真诚。
与此同时,道歉的人也会心生委屈,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我都已经道歉了,还要怎么做?
然后,几天或者一段时候后,类似的矛盾又爆发了,原因就是类似的问题不停地累积,而没有得到修复。
那怎样的道歉才是更有效呢?
观察团们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真心地承认错误;对方接受了我的道歉;尽我所能做弥补。
而现实中,我们的道歉常常就停留在了第一步,而且我们也认为,我们已经做得足够了。而事实上,双方的关系并没有得到真正弥合。
尽管张婉婷在节目中的咄咄逼人和强势,让我们感觉到了不适,但她的敢于表达、不惧展现痛苦不也是一种真诚的体现吗?
反观《再见爱人》中的另一对苏诗丁和卢歌,两人性情相投,爱好相近,也曾有过非常美好的感情和婚姻,但他们遇到问题却从来不吵架,也很少有深入的沟通交流,直至无话可说,两人在节目中表现出来的疏离和客气也让人看到了难以弥合的陌生感。
节目中苏苏和陈美玲都说自己很羡慕张婉婷的勇敢表达,可见冲突和争吵也并不代表着关系的恶化,若能处理得当,也许是另一路的柳暗花明。
作者在书中写道:“你将学习如何处理触发反应,治愈童年创伤,与他人建立更深的联系,更深刻地意识到生而为人的意义。”
张婉婷在微博里说:生而为人,我感到很抱歉。
但生而为人,我们无需为任何人感到抱歉。我们都有着需要疗愈的自我之旅要走,不去责怪他人,接受自我,不断成长,因为,只有我们与自己的关系越好,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才会越好。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生而为人最重大的使命呢?
张婉婷们,加油!
今日主编:路路,热爱阅读,关注女性成长、女性故事。
谢谢阅读。这一季的《再见爱人》你看了吗?欢迎留言交流,感谢转发分享~
本期福利:我们会选择四位在文末留言并且关注“她书单”的读者朋友赠送这本书,欢迎留言和关注:)
Read More
她书单|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尔诺和她的《悠悠岁月》有着怎样的故事
她书单|一生50多段恋情却不恋爱脑,“秩序感”成就高产传奇女作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