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品牌出海,为什么屡屡失败?

品牌出海,为什么屡屡失败?

财经





分享 | 尹一丁

          陈   科

整理 | 周   琪



随着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已步入品牌红利时代。目前对品牌的误解很多,比如,将品牌简单理解为靠广告和宣传形成的认知,或是靠砸钱买流量就能占领的“用户心智”。


企业惯用定位和传播手段来打造品牌,品牌战略强调塑造用户认知和记忆,通过控制用户心智来影响购买行为。而一个充满激情和充沛生命力的品牌最终体现在产品上,体现在围绕极致产品的创新上,体现在厚积薄发的“十年磨一剑”中。



数字化时代,

品牌对消费者的理解

变得更重要



CBR:

工业化时代和数字化时代品牌战略存在哪些本质上的区别?



尹一丁:

其实数字化时代包括两个阶段,前数字化时代和后数字化时代。我们正处于前数字化时代。后数字化时代其实是智能化时代。这两个时代又有很大的不同。


工业化和数字化时代最大的不同是“从割裂到融合”。工业化时代,企业和用户之间、用户和用户之间是割裂的。到了数字化时代,这种割裂的局势变成融合。我在《高势能品牌》中总结了品牌的 5 个阶段。


在工业化时代,品牌是 1.0 和 2.0 的时代,品牌代表一种品质、一种品位。到了前数字化时代,品牌进入 3.0 和 4.0 的阶段,变成一种体验、一种伙伴。到了后工业化时代,品牌进入 5.0 的时代,就成为一种顾问——品牌比用户更加懂得他的需求,对用户起到引领的作用。


从用户的角度看,品牌的工业化时代也可以叫做“记忆时代”,品牌战略聚焦在如何影响用户的记忆和认知。数字化时代,品牌进入“接触时代”,品牌战略聚焦在通过价值和用户直接产生互动,建立用户情感。后数字化时代,我把它叫做“嵌入时代”。品牌已经全方位地嵌入到每个用户的生活中,形成了全景体验。


工业化时代的品牌战略更多以“销售”为导向,数字化时代更多以“关系”为导向,后工业化时代是以“融合”为导向。企业和用户的关系从割裂走向共生共荣,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陈科:

从供需的角度来说,工业化时代偏向“需求大于供给”。大家都在生产类似的产品,只是产品的品牌不一样,差异化的方式就是通过“大营销”让更多人知晓。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品类会出现“供给远大于需求”的现象,我们的 GDP 水平也会比较高,消费者有更多可支配收入,对品牌的需求就会从“有名”上升到“个性”。


数字化时代,品牌对消费者的理解变得更重要。工业化时代和数字化时代的不同,本质上是供需关系的不同,约束不断被释放,需求不断被升级。



CBR:

陈博士在《动态效率》中把消费品所处的阶段分为萌芽期、增长期、调整期、成熟期,中国目前处于哪一个阶段?



陈科:

以美国为例,1946年到1973年处于增长期,二战结束后,美国有大量的军工厂转民用,大量产品被制造出来,消费者抱持一种享乐主义的心态,广告学科也是那个时候诞生的。因为增长太快,同质化产品太多,实践多了以后需要理论做支撑。


越战后,美国经济步入低速增长期,人口增长持续放缓,这种背景之下,由于对未来的信心不足,消费预期变弱,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和谨慎。


每个国家的消费阶段基本都是沿着萌芽期、增长期、调整期、成熟期的链路行进,具体处于哪个阶段,取决于这个国家的 GDP、人口结构、科技发展水平、约束释放速度等因素。中国正处于调整期初期,会出现两种状态的叠加,呈现两种消费行为,这是我的个人判断。



尹一丁:

陈总讲的非常详细了,我有一个补充。那就是恐怕在中国或者美国这样的大国,内部还会有一些分层,比如沿海发达区域会更早进入调整期,中西部地区还处于增长期末端。




品牌穿越周期需要具备

“高势能”与“动态效率” 



CBR:

《高势能品牌》中指出,未来品牌之间的竞争是“势能”的竞争,如何理解品牌的势能?如何建立高势能品牌?面对空前复杂的需求,如何运用“动态效率”帮助企业实现品牌长青?



尹一丁:

势能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我之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是想说明品牌其实是一种能量。品牌就是用户心中能够驱动他们进行购买的能量。我们都知道品牌是驱动人决策的,那么真正驱动人决策的是什么?心理学和神经学研究都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解答。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尔曼教授在《思考,快与慢》中的核心观点是,绝大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使用依赖于情感和直觉的“第一系统”做快速决策,再用依赖数据和逻辑分析的“第二系统”为情感决策做一个理性的解释。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教授是一位神经学教授,他发现,当主要负责病人情感的那部分大脑受到损伤,尽管他们依然可以对高度复杂的选项做出十分理性的判断,却无法最终做出决定。这让他意识到,情感是驱动我们做出决策的“临门一脚”。


好的品牌一定是一种情感,一种能量。高能量的品牌一定会带来更高的利润和更持久的增长。品牌势能简单地说就是用户情感的聚合,品牌要升到高势能,就要关注用户情感。


如何打造高势能品牌?我认为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价值为王。品牌势能的基础是价值,企业要建立价值的制高点,尤其是要打造显著差异化价值。第二个原则是由内向外,内外拉通。先在内部形成员工的高势能、高情感,再向外贯通到产品端,引导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与交付,最后传递到用户端。第三个原则是与时俱进。高势能背后其实是企业强大的创新和研发能力,只有不断突破、持续创新,品牌才能和时代契合。


图源:尹一丁 著,《高势能品牌》,中信出版社



陈科:

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不仅在中国,全球都掀起了一场“做大还是做强”的讨论,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大企业可能和恐龙一样终将消亡。历史走到今天,许多行业依然被大企业牢牢占据,这种现象引发我们思考,这些大企业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特质可以穿越周期?


我个人的观察和总结是,它们可以被归为两类。一类是“生逢其时”,举例来说,英国的 Paul Smith 体现一种叛逆、绅士的格调,完全吻合了 1960 年代英国摩斯族的精神需求。如今中国的“国潮”风靡体现的也是大国崛起后的民族自信。还有一类是构建了“品牌-品类之间的强关联”,比如提起可乐就想到可口可乐。


供给远大于需求的体验经济时代,品牌必须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消费人群是谁,在服务特定人群的过程中,满足他们的痛点,超出他们的预期。如何在消费人群最大化和企业经营成本、效率之间取得动态平衡,《动态效率》中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实践方法论。



CBR:

除了我们刚才分析的外部市场因素,企业自身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进行哪些取舍,才能做到更优的企业发展?



陈科:

企业到最后比拼的是战略,换句话说,选择一定是大于努力的。最理想的选择通常满足四个条件:赛道够大、增速够快、竞争够少、自身够强。


回到刚才我们聊过的“做大还是做强”。当需求旺盛、赛道大、增速快的时候,企业的体量大,本身也是一种竞争优势,肌肉练得再精壮也未必扛得过庞然大物。当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的打法、对竞争的理解、对四个条件的诠释也要相应变化。



尹一丁:

我觉得企业的选择最终是由价值观而决定的,价值观就是企业的理想、愿景、格局和信仰。


企业要形成高势能品牌,必须要从快跑的过程中停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什么最打动我,什么能让我每天充满激情地展开一天的生活,愿意不计辛劳、不计得失地往前走。做企业不能太理想化,但是做到一定程度一定要理想化。


中国企业过去 40 年一直脚踏实地,我们是跟随者,在供应链、生产效率、产品上都已经做到尽善尽美了。到了这个阶段,确实要考虑一下如何从脚踏实地到仰望星空。我们能够给全球用户带来一种怎样的新的理念?怎样在情感上触动他们?这个时代对企业家的要求更高,不但要成为一个实干家、战略家,还要成为一个思想家。



陈科: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德鲁克在《管理:使命、责任和实践》里说,过去我们经常从经济维度判断一个企业经营得好不好,其实社会维度决定企业的生死。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同时承担商业和社会责任,如果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去换取经济利益,损害社会价值,被颠覆只是时间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全球大企业都关注 ESG 话题,为什么创新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创新能创造价值。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对于更大的环境来说,没有产生价值创造,它存在的持续性,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超越本地观念,

以全球格局管理世界企业



CBR:

本土企业和民族品牌“向外走”的过程中如何本土化运营,有什么好的建议?



尹一丁:

中国企业到国外去,容易走极端。一个极端是只扮演财务投资人的角色,管理上完全“西化”,另一个极端是担心管不好当地员工,就选择把本土员工挪到海外。我在《高势能品牌》里也说过,本地化的核心是“超越本地观念”,本地化的目的是全球化。


企业管理上要保持本国的优良传统,把自身优良的企业基因植入到海外团队中去,再和海外团队优良的基因混合,既顺应本地,又超越本地、引领本地,为今后的全球化做好铺垫。



陈科:

为什么向外走,这是企业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企业走出去,无非两个目的,一是获取更大的市场,规模的优势,二是通过收购获取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这两样诉求,就没必要向外走。


美国和中国是全球两大能产生大体量消费型公司的核心市场。和美国相比,中国的消费潜能尚未得到充足释放,个别细分品类至少还有 10 倍以上的增长空间。中国的头部企业未来一定是全球领先企业,你的历史使命、担当就摆在这里,反之,成不了头部,势能就会越来越弱,逐渐走向消亡。所以,无论是不是向外走,都要加油努力,不能停歇。


假设已经走出去了,就要“以全球格局管理世界企业”。先改变视角,基于更大的视角,很多做法也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尹一丁:

对于那些雄心勃勃的企业,我想再稍微补充一点,要打造一个全球化的团队。今天全球最顶尖的人才跑到我们中国企业来求职,我们能把他们用好吗?这要打很大的问号,我的回答是,大部分情况下用不好。能够把全球的英才为我所用,这是全球化企业的第一大特征。


第二大特征是全球化企业像海星一样,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生根发芽复制,我叫它“海星效应”。如果没有这个能力,还不能叫全球化企业。我觉得中国志向高远的企业一定要全球化,不仅是为了更大的市场,为了获取核心能力,还要成为一个真正能够在任何环境下运营、长大的组织,这样的组织才是今后民族复兴的脊梁。


刚才陈总提到“全球化格局”,这不是一个虚的概念,我想再做一些延展和解释。很多企业做不好全球化,是因为它把中国作为“主战场”,海外市场作为“分战场”,相当于把触角伸出去试一下,不行又收回去了,这不叫全球化格局。全球化格局是四海为家,全球是“主战场”,中国不过是一个“分战场”,我们没有退路,全球就是我们的家。有这样的决心和格局,全球化就能做得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法国奢侈品牌出事了!美国人用了患癌,官司打到底!为什么《三体》的改编总是很失败?​林心如霍建华婚变?王一博进军电影圈失败?小鸡嘴执迷不悟?嗲嗲姐复出失败?华罗庚 并不如意的人生两轮电动出海,新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小电驴」|36氪出海·洞察Mobileye两次决策失败?CEO否认,并强调讨厌这个词“产品岗需求这么大,为什么我面试缺屡屡碰壁?”用户拒收消息提醒,为何屡屡失败?“天价殡葬”屡屡发生!“绑架孝道”的殡葬公司,为何如此傲慢?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撞击转型总失败?可能你真正想要的,只是逃离现在的工作其名“三立” :三次倒下,三次站立因报价过高谈判失败?其实辉瑞给中国的是全球最低价与喜茶蜜雪一起出海,特色茶饮品牌如何另辟蹊径丨双增对话神14返回舱着陆切伞失败?报告解读 | 国潮时代品牌出海:探索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品牌的最优解澳洲卫生系统的失败?研究显示,长新冠或对儿童影响极大,专家这样呼吁...推演2026台海战争,美智库称中方将因海军覆灭而失败?中国史上最大的造反为何失败?为什么我们总想改变!但却一次又一次失败?无法坚持?《认知觉醒》【干货】细胞转染总是失败?用这个方法一次性搞定!为什么你的“新年计划”总是会失败?这里有一份Flag屹立不倒的成功秘笈!(附视频&演讲稿)中国出海企业如何打造海外用户信任的品牌|36氪出海·对话元气森林盯上的4000亿调味品赛道,新品牌的机会在哪里?| 品牌出鞘【万圣节】暖场 《可念不可说》+故事和字谜婴童微生态护肤?可裁剪内裤?这届00后父母开始卷品牌|品牌出鞘作品获得法制文学大奖的高校院长因多次性骚扰女下属被免职!网友:钻漏洞失败?累计感染超5万,广州抗疫算成功还是失败?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花西子走向全球后,国货美妆护肤品牌还能怎么讲东方故事?|品牌出鞘为小事吵架,警察上门,可能还要上庭澳内衣品牌出营销“奇招”,数百居民车窗现内裤、纸条,上面写着...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国内领先的器械企业在怎么做?为什么纳粹德国的反腐会越反越腐败?中国镜子出海:3000亿的镜子市场,为什么没有顶流品牌?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