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这篇文章,也是因为最近摸索到了一些让毛豆牙齿保持健康的方法,那就是尽可能地从自己做起,克服现代舒适生活带给我们身体的不利,比如少吃精软的东西,多吃原生的、连皮带骨的、需要牙齿用力咀嚼才可以吃得到的东西。
比如,我会从市场上买大棒骨,煮的时候不要煮得非常烂。大棒骨包括两个部分,外面的软骨和里面硬硬的大骨,让毛豆的牙齿使劲去咀嚼,去体会撕扯和使劲儿往下拽的感觉,外面的软骨层能啃多少就啃多少,里边剩的硬骨可以接着让我家的狗狗去磨牙。
还有一个就是尽量不要吃细的、软的、甜的面包。北京这边的手工面包店很多,我给毛豆买了一些恰巴塔面包,这种面包中间带气孔,嚼起来有韧劲儿十足,且有麦香味,也不用糖来烘焙,是理想的磨牙食品。网上也有很多卖的,大家可以找找。
把恰巴塔一剖两半,里面夹上煎蛋、芝士片,生菜叶,就是对孩子来说很完美的一顿午餐。(恰巴塔的饱腹感很强,做早餐会很撑,更适合做正餐)
总之一定要需要牙齿尽量的去磨、去使用,去吃那些付出辛苦才能吃得到的食物,而不是把软烂精致的食物送到他嘴边。
目前我知道的还有很多巧手妈妈自己做面包的,那么可以把面包做的略微硬一点,或者是说家里有烤箱的,可以自己烤一些面包。如果有时间尽量不要从超市图方便买那些甜软的面包。
好了,下面咱们就复习一下原理
还记得去年暑假,毛豆和小他一年的伙伴玩耍时,我和孩子妈妈边看孩子边聊天。小伙伴妈妈跟我唠叨:“孩子都要上二年级了,还没换牙呢!他们班的多少都换一颗了,为什么他没动静啊?”我:“咦,和毛豆同班同学一样,是现在孩子换牙都晚吗?前两天听他同学说,他的牙都晃了好久了,就是不掉。可是呢,吃饭又疼,就去找医生。医生一看,才发现孩子的恒牙都长很大个了,在乳牙下面压着呢,就是双排牙。”小伙伴妈妈:“是吗?我家的也说晃好久了,但是吃东西也没听他喊疼,我平时总加班,都是爷爷奶奶管,我都没注意过,是不是也长出来了?”这时,刚好小伙伴手里托着他的大飞机,跑到我们边上。我把孩子拉住,“来,张嘴,让阿姨瞧瞧你的牙。”回想起咱的童年,乳牙通常掉的很快,也极少听说过双排牙的孩子,怎么他们这一代就好常见呢?无独有偶,我还发现,在现在这一代孩子中,外表也容易出现这个问题,会影响颜值,那就是——“下颌回缩”。而仔细回想,“下颌回缩”,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却很少发生。其实,“下颌回缩”也就是是咱们常听说的“腺样体容貌”。是的,经过网络热文的教育,很多人以为,出现这种下颌回缩的情况一般就是腺样体肥大,导致呼吸不畅,孩子总是张嘴呼吸,牙齿没有咬合导致的。但不知大家知道不知道,现在不少孩子其实没有腺样体肥大的问题,睡觉的时候也好好的,压根不会“张嘴呼吸”,为什么也出现了“腺样体容貌”?发病率还不少?那再拓展一点,就是大家可以回想,为什么这一代孩子越来越早的开始整牙?好像很多孩子都有双排牙、牙齿前突、地包天等问题?反正我的朋友圈里,给孩子整牙莫名变成了常见的操作,好像这一代孩子的牙齿问题,比我们这一代人高发多了。后来我想了想,觉得这跟这一代孩子0-8岁的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0-8岁期间,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吃“软饭”啥意思呢?我忍不住回忆并对比了一下毛豆的饮食史和我童年的饮食史,大家就明白了。毛豆很小的时候,偶尔来帮忙的老人,会把辅食弄成又软又烂的泥状食物,即使到毛豆已经能吃块状物了,只要是去老人那里,老人还要把食物弄成和七老八十的人才能吃下去的糊状。老人精致细心到,就连毛豆吃苹果,老人都要把苹果彻底削皮、切成方便入口的小块,再扎上牙签。我:我记得我小时候,你就给我一个大苹果,让我出去边玩边啃,我迎着冷风连皮带肉咬一口,腮帮子酸的痛?还有一次,看见市场上有卖甘蔗的,你问我吃不吃,我说吃,你买一根擦擦递给我,欣慰的看着我当街像大猩猩一样连皮带肉撕扯大甘蔗,再把嚼剩下的甘蔗渣丢到垃圾桶?说实话我觉得当时牙好涩?老人:你那时候不一样,你那时候是散养,哪有现在这好条件?我光带主食了,忘记给毛豆带水果了,于是就厚着脸皮蹭那两位妈妈的。那两位妈妈打开保鲜盒,我一下子有点自惭形秽,看人家好精致、好周到啊!排列的整整齐齐的餐盒里,有洗好摘净的大提子、切成小块的硬哈密瓜、削成一片片月牙状的苹果……“你们觉得提子是不是太大,好嚼吗?要不要阿姨帮忙一劈两半吧?这样好多了。”一边说,一边先把提子的皮剥下来,再用小刀细心的切!提!子!后来毛豆长到三四岁左右的样子,老人过来帮忙半年,我过上了饭来张口、没羞没臊的享福日子。但我很快也发现,老人走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不再爱吃我做的饭了。因为老人在的时候,总会把排骨、牛肉等炖的非常软烂,到入口即化的程度,米饭也是蒸的软软糯糯。说实话确实好吃。而老人给毛豆蒸面食的时候,总得加不少牛奶、鸡蛋和面,总之要蒸的香软蓬松才行。但是回想,我们这一代成长的时候,当家里做排骨的时候,很少会做成这么软烂。所以我小时候吃排骨的时候,都是像非洲鬣狗的风格——用牙粗暴的把肉从骨头上撕扯下来,再狠狠嚼烂肋排的软骨部分,一点都不会浪费。我小时候吃牛肉的时候,也是牛肉牛筋一起入口,即使嚼很久才能完全下咽,但是不会出现嚼不动就吐出来的情况。80年代期间,养孩子的非精细风格,导致没人会刻意为我们做软烂的食物,那时候人们都默认,软烂的食物是给七老八十的没牙老太太吃的。但是我们那一代,反而牙齿疾病会很少发,虽然长大也会整牙,但是牙齿问题远不如现在的孩子多!带毛豆买面包的时候,他通常会要那些做的软烂的精致面包,而对粗粮食物敬而远之。而现在饮食业,也确实在迎合孩子们的软烂饮食习惯——充斥在货架上的,都是“巧克力包”、“鸡蛋糕”、“焙软吐司”之类的。想找一些故意磨牙、磨嗓子的食物,通常要去老年食物区找,而且通常包装都极丑。而现在,如果我们再把排骨做的硬一点,他干脆就拒绝吃了。有时候我把牛腩炖的没那么烂,里面会带一点筋,他也不愿意吃,就挑炖的最烂的那块吃。这一代孩子吃的东西,跟上一代人比起来,有个很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吃软饭”!肉类、水果、主食、零食……需要他们牙齿费力撕、扯、咀嚼、磨碎等功能,在逐渐退化;大人的养育方式和商业给他们提供的全都是精致软烂的东西,这样他们的牙齿得得到充分发育才怪呢。一位牙医,在解释农村和城市青年的咬合力时,这样解释——我们的孩子如果在生长发育期,不吃有一定硬度的食物,让我们的颌骨锻炼,那它很可能会长得短、小、没力气。表现在外观上,就是下颌短,就好像没长大一样,形成下颌回缩的容貌。不单单是影响换牙,如果长期吃软食物,对孩子更大的影响还在出牙后。如果孩子出牙前后长期吃软食物,牙齿、牙床得不到咀嚼刺激,不但会乳牙不掉,占位影响恒牙;还会导致牙龈、下颌力量不足,恒牙萌出后,牙根不牢,容易拥挤歪斜。所以,现在孩子吃得好,吃的细,恒牙出来了乳牙还不掉的很常见。“吃软饭”对孩子的影响 ,还不止于此。它还会导致孩子口腔肌肉无力,吐字不清楚!很多人觉得孩子为什么吐字不清,说话不流利,其实也和这个有关。虽然咱们对说话已经非常熟悉,就好像呼吸一样自然,但是我们说话时,所用到的肌肉真挺多的。播音员、声音工作者的口腔肌肉都是很有力量的,他们不是简单的说话练出来的。在咱们不知道的时候,人家每天都在练习口、唇、舌的肌肉,所以他们的声音才会清晰好听,还没有杂音。如果孩子从小总是吃软烂、不需要咀嚼的食物,口腔、舌头肌肉就得不到锻炼,口腔肌肉无力,唇部肌肉、舌肌等也会软塌无力、不灵活。那就会造成发音吐字不清楚、大舌头、声音无力、发音刺刺拉拉不干净等等。说了这么多,就是提醒孩子从小“不能吃软饭”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