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磨蹭拖延?比起狂催吼骂,这套“时间管理”的方法更有效!
寒假到了,要问小学生的家长最怕什么?
肯定莫过于孩子的拖拉磨蹭、生活乱套、不主动学习。
“快迟到了,怎么还没起床!“
“马上就要出门了,衣服还没穿好吗?”
“还在看电视?赶紧写作业!你又要写到半夜吗?”
“让你收玩具,磨磨蹭蹭的,怎么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
每次都是“催催催”,然后变成“吼吼吼”,最后变成“打打打”……
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孩子为什么会拖延磨蹭?只是因为性子慢吗?
NO!是因为你的孩子缺乏时间观念!!
不懂时间管理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吃了多大亏!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时间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效率。
懂得时间管理的孩子总能把学习安排好,自愿主动地把作业做完,学习效率高的惊人;
反观不会时间管理的孩子,不仅做事慢,浪费时间,而且自制力很差,容易情绪低落,受挫。
一旦养成拖拉、磨蹭、低效的习惯,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学习和他未来的工作。
针对孩子拖拉贪玩的问题,杨杰老师是我见过最有招的人!
她是亲子咨询师,被尹建莉老师誉为“家庭教育领域的天才”。
她在优课上线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动力》课程帮助近6000家庭解决棘手育儿问题,培养自觉独立的优秀孩子,好评如潮。
下面听听杨杰老师对孩子时间管理的独到见解。
首先,改变心理时间
大家好,我是杨杰。
所谓的培养时间观念,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培养对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感觉。
通常,人们在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心理时间过得最快,内心感觉也最愉悦。
人物传记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许多天才人物,像玩儿一样,就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羡慕这些人,既享受了过程,又收获了结果。
他们为什么能二者兼得呢?除了天赋和勤奋等因素以外,兴趣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内心的阻力是最小的,甚至接近于零,这时心理时间自然是很快的,在我们眼里千难万难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是小菜一碟。
孩子也一样,如果对一件事有兴趣,完全沉浸其中,根本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这再次印证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也正是所有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度重视培养兴趣的原因。兴趣不但关乎做事的效率,最最重要的,它直接左右了生命的质量。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改变心理时间最核心的方法,都是培养兴趣。
此外,心理预期也是影响心理时间的重要因素。通常,心理预期与时间的实际变化是相反的。
比如,孩子越盼着下课,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家长也容易陷入这个误区,越希望看到孩子的快,结果总是发现慢的证据。
越急躁的家长,越容易培养出慢性子的孩子。
其实,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时间管理,并不全是孩子的错。一方面,这正是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往往是大人的心理状态干扰了孩子。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合理的时间观念,双方都要降低心理预期,不要太急躁,我们越希望快,心理时间就越慢,这便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而且,心理预期会干扰我们正常的判断,有的家长给我写信,说孩子做事很慢,问应该怎么办。
我问慢到什么程度,家长的描述并不具体,于是,我就让家长完整记录孩子一天做各项事务所用时间。
看到记录,许多家长忽然醒悟,其实孩子并不慢,只是自己太急躁,不知不觉用成年人的速度衡量孩子。
由此可见,有很大一部分“没时间观念”的孩子,是大人不恰当的时间观念“制造”出来的。
有些孩子的心理时间已经很慢,比如一让他做作业便度日如年,这时候,如果继续运用责骂的方法,只会继续拉长孩子的心理时间。我们不妨重新寻找对策,采用正强化的方式,去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
遇到不喜欢做作业的孩子,我们需要一些规则来约束,但最根本的,还是发现学习的乐趣,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其次,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
在时间管理上,我们不要过度苛责孩子。哪怕是成年人,对日常行为所用时间,往往也缺乏觉察。
不信,我们不妨写出自己写一页字、做一顿饭、早起洗漱、整理一次衣柜等生活小事所用的时间。如果写不出,不妨估计一下然后再核对,就会发现,我们的感觉未必准确。
我也常常建议家长用这个方法,悄无声息地帮孩子记录。连续记录一个星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
比如,孩子会高估了自己的速度,或者低估了作业的难度,或者因为边写边玩耽误了很多时间。
这个观察,也会修正我们的判断,孩子的许多问题,不是因为态度不端,而是能力不够。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示孩子早点开始做,为难题多留出一些时间,而且,关于提前多长时间,这个记录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
另外,还可以监测孩子的单项效率,比如通常做一页练习需要多少时间,最快是多长时间。
这样,孩子慢慢就能把握自己的速度了,然后,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管理的方法慢慢过渡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记录,自己分析,这样,便可逐渐养成高效的习惯。
当然,我们希望用这个方法帮助孩子,而不是苛责孩子,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如此。
千万不要把这个记录,当做监工的手段,如果用最高标准要求孩子,总是能找出不足,那样,孩子肯定会苦不堪言。
最后,在疲倦之前休息
有的孩子喜欢一鼓作气,比如,连续两三个小时做作业,中间不休息。这样看起来,似乎非常专注,一口气做完,心里也会有成就感。不过,从用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不赞同这样的方法。
我们自己都有这样的体会,开始的时候,效率很高,渐渐的,就有了疲惫的感觉,只是强迫自己打起精神,这种硬撑着的状态,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而且,这样也会人为拉长心理时间。
考研的时候,我始终保持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的节奏,这样频繁地休息,似乎很麻烦,不过,效率非常高。
因为学习时间短,我可以保持高度专注,在疲倦之前休息,内心能始终保持斗志昂扬的状态。
对于孩子,我一般建议学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如果始终保持这个节奏,孩子不会有特别疲惫的感觉。古人所谓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非常有道理的。
有节奏的休息会让孩子感到有盼头,比如到27分钟的时候孩子可能累了,但一想到还有3分钟,便可自我激励,坚持到底。
如果孩子觉得一小时内都没机会休息,那么,他便会主动拖延,在做事的过程中,用走神、偷懒的方式悄悄给自己“放假”。
时间仿佛是有重量的,时间越长,给人的心理压力越大,当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在言语和肢体动作方面,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自言自语、抓耳挠腮、心不在焉、情绪低落。
有的家长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最开始会出现效率进一步降低的情况:孩子在30分钟的作业时间内继续偷懒,对10分钟的休息却坚决不放过。有位妈妈面对这样的情况感到很焦虑,问我该怎么办。
我劝她继续坚持,如果孩子偷懒,等一会儿仍然没有改变,就简单提醒一下,比如轻轻敲下桌子,或者默默收走孩子手中的玩具,并不多说什么,也不批评,如果孩子做得好,则及时肯定。
一段时间过后,孩子30分钟内的效率开始大幅度提高。孩子的父母感到很吃惊,从前剑拔弩张都没解决的问题,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主动满足孩子的休息需要,他们就没必要偷偷给自己“放假”了。如此说来,因为孩子作业不认真,便逼着孩子“连轴转”的方式,是非常不明智的,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培养一个自觉独立、成绩优异的孩子,核心在于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动力。
孩子的内在动力本是与生俱来的,可父母却在日积月累的岁月里,用错误的方式破坏孩子内在动力。
如何培养、修复孩子的内在动力?
被尹建莉老师誉为家庭教育天才的杨杰老师首堂知识付费课程——《如何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5大常见问题+6项行动指南,20节高质量音频课。
给孩子装上“小马达”,帮孩子拥有自觉性,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原价129元
限时3天 新年福利价79元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了解详情↓
5大常见问题+6项行动指南,
20节高质量音频课。
给孩子装上“小马达”,
帮孩子拥有自觉性,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原价129元
限时3天 新年福利价79元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了解详情↓
20节课程已全部更新完毕,可永久回看。
关注微信公众号:好妈妈优课,
点击底部菜单栏:已购课程
即可永久收听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