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月上涨6成,携程还有多少成长空间?
在国内疫情管控稍有调整的情况下携程业绩已经率先回暖,那么彻底调整之后呢?
疫情管控优化的好消息,再加上一份令人惊喜的三季报,携程似乎在向市场表明OTA行业在政策转向后,会有多么强劲的业绩增长。
12月15日,携程集团公布了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集团净营业收入为69亿元,同比增长29%,环比上升72%,净利润为2.45亿元;经调整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14亿元,同比增长164%。
分业务来看,携程三季度住宿预订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32%;交通票务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44%;旅游度假业务收入3.87亿元,同比相对稳定;商旅管理业务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9%。
在国内疫情管控调整的情况下,携程成为行业中业绩率先回暖的公司。在疫情中锤炼的运营能力,和较为综合的业务布局,让携程能快速从防疫政策调整中获益。相比之下,竞争对手仍然未能摆脱疫情带来的影响。
同程旅行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同程旅行营收20.48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住宿预订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26.9%;交通票务服务收入9.866亿元,同比减少12.3%。经调整EBITDA为4.62亿元,同比减少10.7%;经调整净利润为2.52亿元,同比减少26.6%。
途牛三季报显示,途牛第三季度净营收为7790万元,同比下滑32.1%。其中,跟团游收入为4140万元,比2021年同期下降54.3%;其他收入为3640万元,比2021年同期增长52.3%。第三季度,途牛净亏损2350万元,而2021年同期净亏损3660万元,亏损幅度收窄。
市场也对携程的表现颇为肯定,从11月初起,携程的股价在1个半月的时间内已累涨超60%。中信、中金等投资机构也纷纷唱多携程股价。三季度财报公布后,股市再次给出了积极的信号,携程涨超4%。从年初至今,携程股价累计上涨38.06%,在中概股中排名前列。目前美股市场上携程是除拼多多之外唯一一家涨幅较大的大型互联网企业(美股市值超过100亿美元或者港股市值超过1000亿港元的互联网公司)。
12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出台新方案,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入境无需隔离。
《巴伦周刊》中文版认为,出入境规则进一步放松后,预计境外旅游还将进一步恢复增长,携程未来的股价和业绩表现会再上一个台阶。
三季度业绩回暖,携程做对了什么?
携程首席执行官孙洁在此次财报电话会议上称赞团队执行力强,“收入和利润率都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也可以说是疫情三年来,携程积极自救取得的成果。
首先,国际业务的增长迅猛,是携程保持业务相对稳健的重要原因之一,国际国内业务两条腿走路,提升了携程自身应对疫情冲击的能力。
早在2015年,携程开始全球化布局,接连收购Travelfusion、Skyscanner、Trip.com等公司。这也让携程布局全球200个国家,与近80万家酒店建立了合作关系。
这部分海外业务让携程在海外市场复苏时,能够及时享受到市场回暖带来的红利。
财报显示,携程第三季度交通票务的大幅增长与国际业务表现息息相关。携程国际平台整体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100%,亚太地区机票预订量较2021年增长超过400%。国际平台的海外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45%,连续3个季度超过2019年水平。
今年前10个月,携程出入境商旅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245%,国际机票航段数同比去年增长迅猛,国际商旅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531%。今年三季度,携程集团海外玩乐业务交易额同比增长150%。
随着疫情管控措施进一步优化,海外游开始回暖,携程的海外业务将迎来更加迅猛的发展。12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出台新方案,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入境无需隔离。出入境规则进一步放松后,预计境外旅游还将进一步恢复增长。
另一方面,三季报中较为亮眼的业务增速,无疑来自本地酒店业务的快速增长。
发力本地酒店业务原本是无奈之举,受疫情影响,国内出行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原有的异地游,出境游模式受制于不确定性愈发高涨的封控措施的情况下,短途游,周边游逐渐成为拉动疫情下中国旅游业的引擎。
携程为此及时调整了运营方向,大力推广本地游,提升了本地酒店业务的表现。
2021年以来,携程陆续发布“自在周边游”等活动,从消费者所在地的旅游产品出发,解决用户需求不足的问题。携程发布的《2021年中秋假期旅游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9月20日,携程周边游商家曝光环比增长超过130%。
国内业务重心的调整也带来显著成果,今年第三季度,携程国内本地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约60%。国内长途酒店预订环比增长超130%。
旅游业恢复元气尚需时日,携程仍需要把握时机
新十条取消了落地检和特殊场所提供核酸阴性证明的要求,通信行程卡正式下线……一系列政策利好刺激了人们的出行需求,也加速着旅游业迎来进一步复苏的步伐。
根据携程旗下FlightAI市场洞察平台数据显示,12月7日-11日国内客运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四成左右,搜索热度整体已恢复至疫情前八成。随着通信行程卡取消,12月12日0时-13时,春运期间跨省游交通、度假等产品搜索热度更是环比上周同期大增12倍。
尽管人们的出行意愿在政策利好的催化下,显现出空前的热情,但是旅游业的恢复并非一蹴而就。
疫情三年,已经对国民消费造成了不小的创伤。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在四月跌至86.7的历史低点,此后一直未见显著回弹。而即使在疫情暴发的2020年,消费者信心指数也维持在119.5。低迷的消费市场,也让国内不少家庭的消费更多的是以刚需性消费为主,对旅游的消费有所降低。
文旅部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20.94亿,比上年同期减少5.95亿,同比下降22.1%。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1.72万亿元,比上年减少0.65万亿元,同比下降27.2%。、
对此,中青旅研究院作出预判,国内游方面,2023年上半年旅游市场低位运行,依然以城市周边的乡村游为主;2023年暑期,国内市场开始显著复苏,长线旅游成为热点,但整体旅游市场依然保持中位运行;2023年国庆,全年旅游市场达到一个高峰,旅游市场中上位运行。
另一方面,旅游行业的供给未必能跟得上旅游消费需求,毕竟旅游行业的上下游,已经有不少企业倒下了。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12月初,成立时间10年以上的旅游企业,已经从存续的8.3万家减少至4.8万家。
四季度,携程仍然受到了此前疫情管控的影响。高盛发布研报指出,展望第四季度,携程预测收入可按年持平或增长5%达47亿至49亿元,相当于疫情前55%至60%水平,另外,高盛预计携程第四季营运亏损料达1.97亿元。对携程而言,第四季度前期带来的疫情反复仍对业绩产生了不良影响,而放开的利好还得等到明年才能兑现成业绩。
对于携程来说,自身的经营能力让其快速从市场复苏中恢复过来,但是23年,携程仍然面对着飞猪等竞争对手的挑战。
据Fastdata研究报告,按GMV计算,2020年,携程市场份额为40.7%,携程与旗下去哪儿市场份额合计为58.2%。由于携程也是同程旅行的第二大股东,携程在OTA市场至少已占据了68.2%的份额,龙头地位稳固。美团则占了18.9%份额,位居第二梯队。
2021年,OTA“一超多强”的格局松动。携程、去哪儿市场份额分别同比下滑了4.4、3.6个百分点,至36.3%、13.9%,合计市场份额为50.2%。美团、同程旅行继续扩张,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0.6%、14.8%。飞猪市场份额为7.3%。
行业复苏也让其他竞争者发起了新动作。飞猪启动“你好,明天”计划来支持旅游业振兴。飞猪方面表示,到明年3月底前将联合百位达人主播提供不少于1000个带货坑位,并为商家员工和消费者提供10万份疫情保障险。
美团则开始发力中高端酒旅市场,想要切入这块高毛利率业务的蛋糕。这对携程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同时,抖音和快手也开始借助自身的流量优势,扶持平台上的自有商家,带动本地生活业务交易的进一步上涨。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巴伦周刊》中文版表示,携程虽然是头部平台,但是同赛道的竞争对手也很多。飞猪、马蜂窝等旅游平台后起之秀也都在奋起直追,对于携程的地位会产生一些挑战。
中金公司则在研报中表示,短视频平台近期以流量优势试图扰动在线旅游市场,而OTA平台在品牌调性、供应链积淀以及精细化运营等方面拥有高壁垒,短期内短视频平台很难动摇OTA平台根本。双方反倒会利用各自优势,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行业修复。
旅游业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了,但是新的竞争还在开始。携程拥有可见的好前景,只是还需要时间来让前景兑现成为业绩。
“携程的市值还是有增长空间的。旅游市场不景气,跟疫情防控政策有直接关系。受前期严格防疫的压制,市场赋予的估值并不理想。随着防疫政策大幅度优化,出行限制越来越少,对旅游行业来说,肯定是非常大的反转。”付一夫对《巴伦周刊》中文版表示。
对此,市场选择用真金白银来投票。截至12月23日,携程美股收盘价33.99美元,相比一个月之前已经上涨了34.9%。
美银证券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携程第三季度业绩稳健,收入比市场预期高出6%,这主要是由于夏季内地旅游需求胜于预期,部分抵销了8月下旬开始疫情升温的负面影响。后续唱多携程股价至330港元,评级为“买入”。这一价格比12月23日携程港股收盘价277.2元高出23%。 (港股市场于12月26日-27日休市)
作为受系列政策利好影响最多的行业之一,旅游业在国务院出台政策解除出入境隔离后,行业的政策利好基本出尽,这一政策情况短期内对股价有一定影响。但是随着政策利好逐渐释放,出入境旅游持续恢复,携程经营还会随着市场好转而走强,未来携程的业绩和股价还将进一步赢得空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