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g的功能鉴定:检测Responder T细胞的活化
Hi,大家好,我是小Q
本期,我们继续聊一聊,在Treg和Responder T共培养体系中,如何评价Treg细胞的功能。
定居在肿瘤微环境中的Treg细胞已经完全被肿瘤细胞绑架,成为了机体免疫力的“叛徒”。往期推文《Treg—被肿瘤绑架的叛徒》中提到了Treg细胞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的机制,包括:
(1) 放冷箭:分泌IL-10等免疫抑制性因子。
(2) 夺资源:抑制T细胞的增殖。
(3) 离间盟友:抑制T细胞的活化。
大家知道,抗原提呈细胞APC是T细胞的“亲密盟友”。T细胞的活化需要跟APC进行2次“手拉手”:第一次是T细胞的TCR与APC细胞的MHC II分子结合,第二次是T细胞的CD28与APC细胞的CD80/86结合。
Treg细胞高表达CTLA-4分子,该分子与CD80/CD86的亲和性强于CD28,会抢先跟APC“手拉手”。就这样,T细胞失去了跟APC第二次“手拉手”的机会,失去了APC这个盟友,T细胞的活化受阻。
图 1 Treg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的机制 [1]
参照上期推文《Treg的功能鉴定:构建Treg和Responder T共培养体系》,制备Treg细胞和Responder T细胞,Naïve CD4+ T细胞标记CFSE染料,按照Treg : Responder T=0:1,1:1,1:2,1:4,1:8的比例[2],Treg细胞和Responder T细胞共培养3天。
共培养结束时,测定Responder 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1)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Responder T细胞中细胞质荧光探针CFSE的表达情况;
(2)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esponder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的能力;
(3)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鉴定Responder T细胞IFNγ的分泌量。
图 2 Treg细胞和Responder T细胞共培养体系示意图
3.1 流式细胞术检测Responder T细胞合成IFNγ的能力[3]
原理:
II型干扰素IFNγ(Interferon γ)主要由自然杀伤细胞 (NK)、自然杀伤T细胞 (NKT) 、Th1型CD4+ T细胞、CD8+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
IFNγ与其受体IFNγ R(由2个α亚基和1个β亚基构成)结合之后,激活JAK1/2-STAT1-IRF-1-GAS信号通路,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休眠,激活巨噬细胞(如诱导MHC II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
IFNγ也能够诱导肿瘤细胞表达PD-L1,从而抑制免疫应答,发挥促肿瘤效应。因此,IFNγ是一种多效性的细胞因子。
活化的CD4+ T细胞具有分泌IFNγ的能力。但这些活化的CD4+ T细胞平日里喜欢安安静静地躺平,只有接收到信号时才会分泌IFNγ,这个信号由DAG (二酯酰甘油) 和Calcium (Ca2+)同时发送。
DAG和Calcium共同作用,激活Protein kinase C(PKC),进而引起下游众多蛋白激酶的磷酸化,形成级联反应,导致IFNγ等多种蛋白的产生。
产生的IFNγ经由内质网转运至高尔基体,再转运出细胞外,IFNγ从高尔基体向细胞外地转出,需要细胞内外的跨膜离子梯度。
在体外试验中,我们可以:
(1) 采用商品化的刺激剂,唤醒躺平的CD4+ T细胞,让它们产生IFNγ;
(2) 加入阻断剂,使IFNγ不被转运出细胞而在细胞质中蓄积,
(3) 在细胞膜上打孔,让荧光抗体钻进细胞质,跟IFNγ结合;
(4)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IFNγ的含量,评估CD4+ 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作为CD4+ T细胞活化的依据。
目前,比较常用的刺激剂有两种:1. PMA (佛波酯);2.lonomycin (离子霉素),PMA是DAG的模拟物,lonomycin 是Ca2+的转运剂,可将细胞器内的Ca2+ 转运到细胞质。
常用的阻断剂有两种:1. Brefeldin A (BFA,布雷非德菌素a);2. Monensin (莫能霉素)。BFA是一种真菌代谢物,可以干扰IFNγ自粗面内质网至高尔基体的转运。Monensin是一种离子载体,可选择性结合单价阳离子并把这些阳离子转运到细胞膜内,破坏跨膜离子梯度,阻断IFNγ从高尔基体转运到胞外。
大家可以去购买刺激剂和阻断剂的混合物,如Invitrogen™的细胞刺激混合物(加蛋白转运抑制剂)、BD Biosciences的Leukocyte Activation Cocktail, with BD GolgiPlugTM,按照推荐浓度加入共培养体系中,刺激阻断4~6小时,就可以检测到细胞质中的IFNγ了。
常规试剂:PBS缓冲液;去离子水;4%多聚甲醛。
特殊试剂:
耗材:流式管。
仪器:离心机;流式细胞仪。
实验步骤:
(1) 刺激IFNγ产生并阻断其分泌到胞外:用PBS缓冲液将eBioscience™ 细胞刺激混合物(加蛋白转运抑制剂)(500×)稀释50倍,按照体积比1:10,加入Treg和Responder T共培养体系中,37℃,5% CO2,刺激4~6小时。设置未加刺激&阻断剂的阴性对照。
(2) 收集细胞:各孔细胞收集在不同的流式管中,500g离心6min,收集细胞上清,-80℃保存,用于ELISA检测细胞因子IFNγ。细胞沉淀用1ml PBS清洗1遍,400g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加入0.2ml PBS重悬细胞。
(3) 配置死细胞染料:Fixable Viability Stain 520呈粉末状,用130μl DMSO溶解,震荡混匀,制成死细胞染料储液,-20℃避光保存。
(4) 标记死细胞:在0.2ml细胞悬液中加入0.2μl 死细胞染料储液,吹打混匀,室温避光孵育10-15min,500g离心6分钟,弃去上清。在细胞沉淀中加入1ml MACS® Separation Buffer重悬细胞,500g离心6分钟,弃去上清。
(5) 细胞膜固定打孔;弃去上清之后,流式管中一般会残留50µl MACS® Separation Buffer,再补加50µl MACS® Separation Buffer,充分吹打重悬细胞,每个流式管加入100μl IC Fixation Buffer (品牌:Invitrogen™; 货号:00-8222),吹打混匀,4℃避光固定30分钟。
(6) 制备1×细胞破膜工作液: 将1份10×浓缩液(Permeabilization Buffer 10X 品牌:Invitrogen™;货号: 00-8333)与9份蒸馏水混合。
(7) 细胞质IFNγ染色:细胞固定完成之后,每管添加1ml的1×细胞破膜工作液,600g离心6分钟,弃去上清。采用1×细胞破膜工作液配制IFN gamma Monoclonal Antibody (XMG1.2),即1ml的1×细胞破膜工作液中加入6.25µl的IFN gamma Monoclonal Antibody (XMG1.2),100µl/管加入到细胞沉淀中,吹打混匀,避光孵育30分钟。
设置Isotype对照,即取一管加过刺激&阻断剂的细胞,不加IFN gamma Monoclonal Antibody (XMG1.2),而加入Rat lgG1 kappa Isotype Control(eBRG1),APC。
(8) 洗去多余的IFNγ抗体:染色完成后,每管补加1ml的1×细胞破膜工作液,600g离心8分钟,弃去上清。
(9) 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去除细胞碎片,去除细胞粘连体,去除Fixable Viability Stain 520(BV510/V500通道)阳性的死细胞,圈出CFSE(FITC通道)阳性细胞,即Responder T细胞,采用散点图展示IFNγ染色情况。
由于Naïve CD4+ T与Treg共培养的数据尚未发表,我们以CD8+ T细胞内IFNγ的检测给大家示例:
图 4 流式检测T细胞产生IFNγ 的能力
3.2 ELISA检测Responder T细胞IFNγ的分泌量[4]
原理:
流式细胞术测定的IFNγ,是活化的T细胞收到刺激阻断信号,在4~6小时合成的IFNγ,表征T细胞产生IFNγ的能力。
在Responder T细胞与Treg共培养的3天时间里,Responder T细胞接受CD3和CD28传递的信号,活化,产生IFNγ并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检测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用以评估T细胞在活化过程中分泌的IFNγ的量。
试剂:Mouse Interferon Gamma (IFNg) ELISA Kit(品牌:Reddot Biotech,货号:RD-IFNg-Mu),检测范围15.625-1000pg/mL,敏感性5.3pg/mL;去离子水。
耗材: 50ml离心管,移液枪,25ml容积的干净容器。
仪器:酶标仪。
操作步骤:
ELISA的操作步骤,小伙伴们可以参照往期推文《Treg的功能鉴定:ELISA测定IL-10分泌量》。
需要注意:在测定所有样本之前,先取1~2个样本进行预实验。T细胞活化过程中IFNγ的分泌量较高,需要稀释几十甚至几百倍才能在ELISA试剂盒的检测范围内。未做预实验直接一锅端,可能会劳财劳神颗粒无收,大家一定要当心哦。
邀请大家持续关注君莲数据库,还有更多惊喜等着你哦~
[1] A. Tanaka, S. Sakaguchi, Regulatory T cell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Cell Res 27(1) (2017) 109-118.
[2] M.C. Fantini, S. Dominitzki, A. Rizzo, M.F. Neurath, C. Becker, In vitro generation of CD4+ CD25+ regulatory cells from murine naive T cells, Nat Protoc 2(7) (2007) 1789-94.
[3] https://www.thermofisher.cn/cn/zh/home/references/protocols/cell-and-tissue-analysis/protocols/staining-intracellular-antigens-flow-cytometry.html
[4] https://www.reddotbiotech.com/files/manuals/5c59ee1e-6ef4-4b71-959a-6c52d8b0b5a9.pdf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