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2022年,我的十佳纪录片(四)

2022年,我的十佳纪录片(四)

纪录片

这份片单是一份2022年私人观影印记。片目的遴选是直觉式的,带有明显的偏好。重新审视它们,我才意识到大部分作品带着明显的个人或作者的印记。换句话说,它们呈现的更多是一种主观的、个人的真实。《心火》、《持摄影机的人》、《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办》都带有强烈的作者声音;《当我们谈论树的时候》、《迷雾中的孩子》聚焦个体人物;《鸟类变形记》、《地洞》、《当我望向你的时候》、《一切近的都将远去》都关涉私人经验和记忆;《迷雾中的孩子》、《持摄影机的人》、《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办》则将拍摄者-被拍摄者关系纳入叙事之中。《光,到处都是》、《Ascension》、《石史诗》看似克制疏离,试图宏观把握某个议题,但其美学风格依然透露出鲜明的作者性。


毫不夸张的说,这类关于主观真相/真实的作品如今占据了纪录片的半壁江山。纪录片学者比尔·尼克尔斯曾总结道:“传统意义上,纪录片代表着完整、完成、知识与事实,对这个社会、世界及其运转机制的解释。但最近以来,纪录片已经代表不完整、不确定、回忆与印象、个人世界的图景及其主观建构。” 如果二十年前,伴随DV的出现,这些关注家庭、个人、自我的影像在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关于纪录片本体论的争议,那么今天,在集拍摄、剪辑、传播一体的移动设备与无处不张扬自我的社交媒体(直播、Vlog、自拍)推波助流之下,我们早已身处“我世代” 。这一现象体现着技术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双重转型。


权威的声音一再失落其公信力,充满个性而饱含情感的影像往往更能引发认同。当下,最具影响力的影像是能以恰当的修辞击中最大公约数观众情感的那一小撮作品,而观众一面被触动着,也一面不断质疑着影像的“真假”,后真相境况(事实让位于情绪、事实服务于观点)与纪录片的不确定性携手并行。


1.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

(2022)

电影简介:讲述了法国著名“火山夫妇”卡蒂亚和莫里斯的故事。卡蒂亚和莫里斯是火山学家,两人自幼爱上了火山,相同的志向与爱好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的一生致力于活火山研究,足迹遍及世界上所有的火山。1991年,两人登上了日本的云仙岳火山,葬身于突然爆发的火山之中。卡蒂亚和莫里斯留下了大量的录像档案,在抢救下来的影像资料中,可以看到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还在做记录,播报着火山的喷发。


推荐语:相较于大热的《火山挚恋》,私心更喜欢赫尔佐格这一部。即便是同一个故事,相同的素材,导演进入的角度也可以千差万别。影像纪录者赫尔佐格将克拉夫特夫妇视为同路人,赞叹他们拍摄下的火山影像之瑰丽壮美之余,更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观看过程中,屡次想到《灰熊人》,觉得赫尔佐格也迷恋死亡之前拍摄下的影像以及其中蕴含的宿命之感。一些平常的画面(比如结尾处,悬崖边缘行走时记录下的画面),透过赫尔佐格的诠释也可以被赋予新的意义,这正呼应了格里尔逊对纪录片的定义:对事实的创造性处理(creative treatment of reality)。



2.当我们谈论树的时候

(2019)

电影简介:苏利曼和“苏丹电影俱乐部”的另外三名成员决定重振一家旧电影院。他们不仅因为对电影的热爱和对恢复旧电影存量、再次关注苏丹电影历史的强烈渴望而团结在一起,而且因为他们都曾在流放中接受过电影教育。不知疲倦地,他们试图让影院老板站在他们一边,让这个地方重新运作起来,但他们一再发现自己遭到了相当大的阻力。同时,他们坐在一起谈论过去——包括他们作为对立艺术家遭受迫害甚至折磨的经历。他们还朗读流亡和梦想苏丹时写的旧信,在那里艺术和智力思想可以自由。“我们比他们聪明,但不如他们强大,”他们一致总结了他们的处境。正是在这些简洁的时刻,观众才能够感知到友谊,以及在为共同理想而斗争中存在的纽带和意识形态的团结。


苏哈伊布·加斯梅尔巴里把苏丹电影的历史放在影片的中心,同时也揭示了一个受到持续危机影响的国家的现状。



推荐语:一段苏丹迷影的微观历史。影片并没有按照传统叙事模式来组织素材,反而在记录这一过程中,加入诸多聊天、嬉戏、有关历史事件和友人的回忆、对迫害经历的重演等,这样的处理赋予了影片一种从容与优美。这也是一部格外能够呼应此刻现实的作品,片中诸多细节让人会心一笑,又感到些许苦涩。片名《当我们谈论树的时候》来自影片人物的对话,也来自布莱希特的《致后代》:那是什么样的时代啊,一场/关于树木的谈话几乎就是一桩罪行/因为它包含着对那么多恶行的沉默!



3.持摄像机的人

(2016)

电影简介:基尔斯滕·约翰逊是著名摄影师,曾经参与迈克尔·摩尔的《华氏911》、劳拉·珀特阿斯的《第四公民》等名作。你会在片中看到布鲁克林拳击手的挣扎、阿尔及利亚接生护士在恶劣条件下工作、波斯尼亚阿拉伯农民返乡等等。影片中对于那些遭受过大屠杀、大灾难的地点进行再审视的画面,更是直逼内心。



推荐语:美国知名女摄影师、纪录片导演克斯汀·约翰逊(代表作《华氏911》、《第四公民》、《迪克·约翰逊的去世》)2016年的作品。影片由约翰逊在世界各地拍摄的、但未被使用的片段剪辑而成,比如拍摄天空闪电时,摄影机背后的约翰逊忍不住打了个喷嚏(这个小片段被马克·卡曾思剪辑到《电影史话:新生代》里)。正如标题cameraperson暗示的那样,影片似乎时刻提醒着我们,摄影机不是“墙上的苍蝇”,其背后总有一个具体的人。透过这个具体的人,我们观看世界、和拍摄对象互动。如果摄影机能做什么,那是因为持摄影机的人懂得怎么做。约翰逊以强烈的世界主义人道关怀诠释了何谓一名cameraperson。



4.迷雾中的孩子

(2021)

电影简介:Di与父母在云雾袅绕的越南山区务农度日,她对外界和成长充满好奇与想像。苗族赫蒙的村落裡盛行“抢婚”习俗,姊姊未成年就为人妻母,Di告诫自己别步上后尘,但除夕那夜,父母返家却发现Di不见踪影。导演长期蹲点拍摄的摄影机既亲密又高度自持,呈现社会现实与纪录片伦理的複杂度,见证并陪伴女孩们成长与自觉的过程。



推荐语:最近冲上豆瓣新片排行榜的纪录片,也可以与今年的一部纪录短片《十四》对照观看。引起我兴趣的是豆瓣上的评论,不少都是站在现代性别平等价值观与女性主义立场批判片中的“抢婚”习俗,不过,这种去语境化的讨论(这一立场也多少让影片的观看带有些许猎奇色彩)其实无助于理解当地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以及女孩的处境,影片向我们展示的越北苗族村落,其实是传统习俗与外部观念交织、混杂、相互作用也相互博弈的场域。“抢婚”习俗也不仅仅关于性别观念,更关涉地方宗族结构与经济。


影片拍摄(越南北部的苗族村落)、制作(由片头出现的一系列纪录片基金支持)与传播观看语境(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割裂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我们将纪录片视为一种沟通的工具,导演该如何向outsiders讲述关于某个群落及“他者”的故事?导演自身的位置在哪里?如何在去语境化的传播里不失去当地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这些纪录片老生常谈的问题或许值得持续思考。



5.光,到处都是

(2021)

电影简介:《光,到处都是》探索了摄像机、武器、治安和司法的共同历史。随着监控技术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固定部分,这部影片对客观角度的复杂性进行拷问,探究人类感知和镜头中固有的偏见。



推荐语:获圣丹斯“非虚构叙事创新”特别奖,典型的论文电影,能看出导演深受哈伦·法罗基和克里斯·马克的启发。影片聚焦观看行为、摄影技术与工具以及司法监控之间关系,切入点有点大,但落脚点又很具体地指向了美国AXON公司模拟人眼的身体摄影机以及其在巴尔的摩警察系统里的应用,最终构成了对摄影与真实、监控权力的质询与反思。导演西奥·安东尼说:“我试着以理解的态度拍片,而不是片子一定要说透一切,一部电影和其制作过程可以是一个提案,一种假设,一种事物将会如何的姿态,这些比事物原来是如何来得更重要。”



6.Ascension

(2021)

电影简介:本片是一幅关于中国工业供应链的印象派画作,通过对劳工、消费主义和社会的观察,描绘了资本主义在各个层面的运作。



推荐语:无论情感上是否喜欢、观点上是否认同,Ascension始终是值得一看的作品。影片与《人造风景》(Manufactured Landscapes)有几分相似之处,都采用了观察式影像的风格,让现实如未被干涉一般,在观众面前自发地展开,但无论是影像美学还是文本整合又暗含着强烈的导演意图。从传统小商品制造业,网络经济(直播),各类培训(创业、礼仪、管家、保安等),再到日常休闲,Ascension是当代中国奇特景观的集合,荒诞的、惊人的、可笑的、让人难以忍受的。摄影机的观看带来间离与陌生化的效果,让身处其中、习以为常的我们感到惊异。



7.石史诗

(2021)

电影简介:影片追随一块被视为西方文化标号的大理石在希腊和中国国际贸易中的三段往返,展示以中国经济作为驱动力的资本主义新时代全球化“食物链“上的众生相。


推荐语:Ascension一样,《石史诗》也给人一种将现实作为景观的凝视之感,不过《石史诗》将中国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以大理石的跨国旅行记一瞥全球商贸体系的流通,影片内容本身的跨国性也构成了作品制作、发行的跨国流通的前提。有趣的是影片在电影节上映的时刻恰逢疫情之下经济全球化遭遇重挫的时刻,这一现实让作品成为对过去时代的一个总结。



8.鸟类变形记

(2020)

电影简介:男人如海,远飏漂浪;女人是树,荫蔽家园。这是一则反溯家族记忆的私密创作,从最初两人的深情往复书简,顺此而成的生命诞造,以及其后伴怀自然、温柔照料的哺育子女。在女人温柔如巨树分枝的照料之下,孩子如鸟,学习飞翔,体会那苍穹万物。但在巨树倒下的一刻,雏鸟被迫变形成长,从此在漫长失亲的岁月里,想念至亲、凭悼失落的自己。


以印象派画风为骨干,佐以16mm 胶卷的有机颗粒影像,新锐导演瓦斯康丝勒借着家族物件、亲录原声,与戏剧式的重建演出,爬梳家族父执辈几尽失落的记忆。她邀请家人亲身参与演出,对应不同人声的旁白,以音划分离营造出想像空间,让全片在深刻幽微的生命沉思下,拥有轻盈的流动感,组成一出构图如画、探讨永恒的喧嚣疗愈之作。



推荐语:2020年柏林电影节奇遇(Encounter)单元入围作品。在这部以16mm胶片拍摄的影片中,导演卡塔里娜·瓦斯康塞洛斯( Catarina Vasconcelos)以物件、书信、录音、口述史与生活原型人物的重演构筑起一部家族的回忆录,重现一个葡萄牙家庭日常生活的过去与当下。它也是一次从女性视角展开的、对家族历史的回溯,探索、重述的过程也伴随着遗忘与虚构;影像和文字皆为跳跃的意象,通过联想而连接,并以独特的美学赋予私人记忆和个人历史以形式。对创作者而言,影片也是一次告别,几乎从开篇开始,一种告别的基调便已奠定,母亲的离世则令影片一分为二。每个家庭都在养生丧死中经历着生命的更迭,而海洋、山林永恒,给人安慰。



9.地洞

(2021)

电影简介:在老家,每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都会为自己建一座坟墓。


2020年,在病毒肆虐的时候,我们一家人给我外公外婆建造了他们期盼多年的坟墓。


我是坟墓的设计者,建造者,拍摄者,我面对着它,仿佛面对着故乡的精神世界,它像地洞,建造与挖掘在永无休止地上演……


推荐语:IDFA2021入围,TIDF2022亚洲竞赛首奖获奖作品。2020年是胡涛回村拍摄的第九年,《地洞》则是他在草场地 “民间记忆计划”下完成的第四部长片。影片记录了他和村里人为外祖父母修建坟墓的过程,胡涛也第一次站到镜头前:每天他选好机位,摄像机支在旁边,一天拍个七八个小时。这种拍摄方式也造就了《地洞》独特的形式。影片绝大部分由中全景的长镜头构成,但经过精心截取,具有一种内在的形式感:如一幕幕舞台剧,各色人物纷纷登场。在这个秦岭南麓的小村庄中,村喇叭里播放着防疫广播,山丘之上的修坟人闲聊着帝王将相,画外音讲述着乡野传说——当下与过往奇异地交织在一起,通向更加绵延、永恒的时间。尽管影片由修坟这件具体的家庭事件开始,但《地洞》最终指向的是一个村庄,一种生死观,以及一种终将消逝的生活传统。


10.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

(2022)

电影简介:一个焦虑的纽约客,在处理个人问题的同时,试图提出日常生活的建议。



推荐语:《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第二季的主题从纽约买房租房、派对礼物、停车位到丢弃物等,怪咖电影人威尔逊继续带领观众在纽约乃至美国游荡。本季形式和风格基本延续了第一季,少了新鲜感的同时,主题勾连上也比第一季稍弱,但依然值得一看,充满想象力的视频拼贴、威尔逊独特的嗓音、充满犹豫的叙述方式赋予了影片独特的魅力,也向我们示范着在这个数字影像时代how to do with video clips creatively。


特别推荐: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2022)

电影简介:从纽约重返故乡温州,以摄影机的距离,寻找那个似曾相识的自己,那个母亲眼中「不正常」的儿子。镜头捕捉之外,就与母亲来一趟搁在心头已久的对话,是责备、是抗拒、是失望;在她回望之时,试图寻找接纳与爱的可能。


特别推荐:一切近的都将远去

(2022)


电影简介:我的一位朋友小辛患上了眼疾,从那时起,他的视力逐渐下降。2015年,他完全失明了。他告诉我,他很害怕,因为周围都是黑色的。我感觉到他可能正在去某处的路上。




推荐语:关于如何巧妙利用纪录短片这一形式,两部作品或许可以给年轻创作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两部作品也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都格外私人,都以16mm胶片拍摄,都是以第一人称画外音来结构叙事,也都从自我出发尝试去理解他者的感知与经验,完成某种沟通和对话。当区隔与分裂愈演愈烈、共识难以被建立,在如何谈论和处理差异、尝试与他人建立联结这些问题上,纪录片的创作与观看也构成一种沟通性的实践,一种行动。


推荐人:佟珊



佟珊,影像研究者,策展人。长期关注纪录片、华语青年影像、艺术电影与电影节文化,并于Studies in Documentary Film,Journal of Chinese Cinema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担任北京国际短片联展(BISFF)华语选片人,并曾参与FIRST青年影展、IM两岸青年影展、HiShorts!厦门短片周的选片工作。



编辑:张劳动
部分影片海报来源:豆瓣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email protected]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长按或扫码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2022年,我的十佳纪录片(三)2022,我的十佳电影。丁辰灵:全国感染已过半,北京四分之三阳性,疫情趋势推演(四)谷爱凌入选“2022年国际十佳运动员”,还在斯坦福拿了全满分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的甜酸苦辣(一)伪纪录片是纪录片与剧情片的结合吗? | Hishorts!论坛实录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提名的《火山挚恋》,用爱谱写生命的炽热诗篇2022年,我的十佳纪录片(一)海盗分金币问题:你能拿到多少钱?博弈论与纳什均衡(四)渡十娘|十万弃婴的心灵之歌:木棉花开(四)跟任长箴老师学习纪录片的制作方法,建立纪录片的导演思维改革开放使工体成为冲击世界杯的主战场——工人体育场(四)纪录片:建造一个族群共同记忆的底线 | 专访纪录片评审杨超导演2022年,我的十佳纪录片(二)墓地遇见啄木鸟纪录片《镜头里的中国》重磅开播!来看国际纪录片人的中国情缘宾州萨斯奎汉纳大学(Susquehanna university),到此一游《最后的诗歌》:32: 童年时我喜欢沉思冥想渡十娘|小说连载:我的精神,病了 (四)2023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用生命去追逐火山的一对爱人渡十娘|土耳其琐记(四):首都气象【冯站长之家】2022年12月1日(周四)三分钟新闻早餐来了,我的2022年度十佳电影美国自驾游—— 北卡州 North Carolina【冯站长之家】2022年11月17日(周四)三分钟新闻早餐法国《电影手册》2022年度十佳公布令人心动的AI offer(四):AIGC、多模态、强化学习、高性能计算等职位,来自腾讯、博世、超参数、智源研究院、MSRA【新年收藏】2022年度受市场欢迎十大纪录片榜单揭晓!人类“3.0”意识形态战场——ChatGPT的政治化终局ChatGPT的价值观及立场(四)【冯站长之家】2022年12月29日(周四)三分钟新闻早餐俄乌冲突年终复盘(四)你好2023,再见2022!盘点2022年度备受关注的十大事件!2022圣诞心愿:祝福这些走入我们心里的家庭(四)MWC 23关键词(四)丨中兴入局、小米发力、三星回归,XR铸生态这份2022年度十佳电影榜单,让我大跌眼镜!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