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后,娃外婆终于从国内来英国和我们团聚了!
历经千难万险的旅途
经过疫情三年的等待,瓢瓢泡泡的外婆终于又来伦敦啦! 这次出国的行程遇到了国内的疫情高峰,英国突然新增防疫政策,可以说是一路过关斩将,好不容易才赶在年前顺利到达,希望接下来一切顺利,可以安心过个团圆年。
2021年泡泡出生了,两个人带二胎是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尤其是生娃的那几天瓢瓢没人带,月子里没人帮忙。但是那时候国内政策太紧,托了很多关系护照还是办不出来。
2022年总算感觉疫情的限制有所松动,到处都是即将逐步开放的风声,我又催我妈去打探了一圈,总算朋友帮忙找到关系,以探亲为由办好了护照。拿到护照我们也马不停蹄办签证,终于在11月递签成功。
递交英国签证之后,国内疫情有些反复,各地封锁措施又加强了,我们家的小区也封控了一周。正好我妈的疫苗第二针已经过去半年了,我就天天催着她打疫苗,好不容易等到小区解封,跑了很多家疫苗站(大部分医护都忙着测核酸,打疫苗的人手不多),才找到一个能打的疫苗点,终于在12月初接种了加强针。打疫苗以前她也跑了几家医院,把日常需要吃的药备齐,准备迎接新一轮的封控。
刚打完疫苗,我交代我妈哪也别去,等着抗体生效,就在那周,突然国内颁布了新10条,解封迎来了曙光,但是伴随而来的副作用也是感染激增,国内的亲友接二连三都阳了。接下来又是各种退烧药短缺、医院床位紧张的消息,更是让人担心,原本非常担心我妈来英国被感染新冠,现在看来国内也不是安全的地方了。于是12月底一拿到签证,我就让她赶紧看看机票。
当时国内刚刚宣布护照办理、出国旅游和入境隔离都要放开,美国也随之宣布了来自中国旅客的登机核酸证明要求。虽然英国还没有要求,但是也怕夜长梦多,我希望她能早一点来,最晚也要在年前一周以上,留下足够的时间“阳康”过年。
可能说走就走的旅行太刺激了,两三天后出发的航班我妈不愿意考虑,而且立即出发的航班也没有特别合适的转机时间或者太贵。于是对比了多条航线,她选了1月11号上海飞伦敦、香港转机的航班,票价不到五千人民币,转机等待时间也短,就是去上海比较麻烦。
刚买了机票,第二天英国就宣布中国出发的旅客也需要提供核酸阴性证明。我很担心福州找不到做英文核酸证明的地方,或者坚持不到出发就阳了,想换成第二天就出发的票,票价没有贵很多,但是需要在香港转机过一夜,而香港转机大楼没有酒店,出关又不可能(防疫限制)。着急了一个晚上,中国时间一大早就打电话和爸妈商量,他们还是觉得做核酸证明比较好。
又过了两天,英国宣布了具体政策,从1月5号开始要求提供核酸证明,而且也需要英文证明。
那天搜一下机票,发现又有了上海出发的航班,1月4号出发,在香港转机时间很短,不需要过夜。我妈还是决定没必要换航班,我爸也打电话给医院确认了能出当天的英文核酸报告,我也算放心了一点,放弃了说走就走的旅行,安慰自己做了核酸的飞机更安全,路上被感染几率更低。
打完疫苗之后我妈就不出小区了,下楼也戴口罩,买完机票后就更加小心,进门的快递都要消杀。出发前两天,妈妈在家做了抗原,结果阴性,第二天也顺利拿到核酸报告(因为报告出错我爸还跑了两趟医院),终于可以安心准备出发啦。来英国的行程还是很辛苦的,一大早先去上海机场,晚上才搭乘去伦敦的飞机,中途还要在香港转机两个小时,路上时间近30小时。
经历过惊心动魄的订票、政策变更、核酸检测,一路辛苦颠簸,瓢瓢外婆终于到达伦敦,回家后精神抖擞,一测抗原还是阴性,希望能继续保持!
尽管现在到处都是病毒,每个人也避免不了一生阳个几次的命运,然而在目前的感染高峰,还是晚点阳比较好。至少可以多打几针疫苗,我们在身边照顾,能相对放心一点。希望妈妈早点来伦敦,也是因为快过年了,如果因为还没阳过不敢出门,过年也得一个人太寂寞。
现在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来还要陪妈妈一起走完抗疫之路。之前朋友听说我妈还没阳过,都惊呼她是天选之人。其实福州阳康率全国垫底,只有一半人阳过,我在福州的亲戚朋友也还有很多没阳的,更何况我妈这样不出门的人。
之前瓢瓢的哥哥奶奶感染时也格外揪心,高烧好几天,现在的长新冠症状都还没完全消退,和我们这样幸运的无症状感染者相比艰难多了。
目前打算每天自测抗原,监测症状,如果5天后还保持阴性就可以接种英国的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了。假如阳了,我也打算问问医生是否适用Paxlovid。不知为何这款美国辉瑞的抗病毒药一下子在国内被追捧为“神药”,进不了医保,也买不到药,似乎每个人都想买几盒备着。在英国的用药指南上,很明确地写了适用人群是免疫力受损的极度高危人群,比如艾滋病人,有免疫系统缺陷、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人群。
我妈因为湿疹长期使用激素,所以我认为有必要问一问医生是否属于免疫系统被影响的人群,而且此药和高血压用药有一定的冲突,也需要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用药,没有医生处方,用药肯定是弊大于利。假如医生说她没必要吃,我也会完全相信医生的判断。
看到国内大量自媒体、公众号号召大家买P药、囤药,感觉非常难过,不仅是感慨于大家的判断力不足,仿佛读到鲁迅先生的《药》,或是他的名言“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同时也担心这些真正的弱势群体,比如艾滋病人,他们贫困而又孤立,哪有渠道去买药呢?从囤积双黄连,连花清瘟,感冒退烧药,到最新的P药,甚至免疫球蛋白, 大量不需要药的人在媒体制造的焦虑中白白花钱,而需要用药的人又一药难求。
三年的疫情,有些遗憾没有等来国产mRNA疫苗,没有等来特效药,但是至少等到了开放的这天,回国不再遥遥无期,国内的家人终于也能出国了。春节将至,大部分亲友已经阳康可以安心团聚旅游,我们暂时还没阳,也可以期待一下丰盛的年夜饭,熬过三个寒冬,相信下一个春天一定更美好!
“英国养娃那些事儿”诚意推荐
作者:Cher
来自:雪球散记
欢迎转发分享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