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
嗯,为了避免不告而别,做了中产先生mini,主打精悍短文。
2112个字 阅读时长:5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
不是开玩笑的。
- 1 -
昨天,短视频平台上演了两场演唱会,罗大佑和孙燕姿,来了一波回忆杀,很短时间在线就破了两亿。
因为没有抖音,所以我看了一段罗大佑的,老了好多,没听到想听的歌,当然这也不是今天的主题。我们曾经在春节的推文里写过,疫情改变了我们的消费方式,今年特别明显,年夜饭的预制菜,正在走上越来越多人的餐桌。
其实被疫情改变的不只是餐饮行业,很多行业都在改变,比如演出行业。看过昨天的推文,就知道今年演出行业有多么难,从业人员不是吃低保就是吃土,明星也不好过,有人代言广告还出事了。穷则思变,明星不是带货就是教人健身,线上演唱会也多了起来,之前还有周杰伦的线上演唱会。对吧,你看演出现场摆几个广告,镜头随便扫几下,成本就Cover掉了,线上还能冠名。看欧冠看世界杯,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屏幕前看的,演唱会线下很容易看到,所以大家没这感觉,现在一上屏幕,感觉一下出来了。
按照我的惯性思维,找明星开线上演唱会,就和当年博客、微博找明星入驻一样,明星效应,平台砸钱买流量呗。据说,昨天微信和抖音一起开线上演唱会,火药味还有点强。其实也没错,不过当我看完演唱会之后才发现,想得简单了。之前在媒体的时候,想搞个本土音乐人小型演唱会,真弄起来才发现,根本没戏,就算能搞定硬件,关系不到位,审批也下不来。简单来说,大多数的演唱会并不挣钱,怎么挣钱就别问了,反正水挺深,门槛也高。所以,大型演出行业看似时髦,商业模式还是很古老的。
这种模式下,明星方和品牌方其实都没什么搞头,一般明星开演唱会赚的钱还不如跑商演,品牌方得到的曝光也有限,没人愿意做冤大头,所以赞助的基本都是本地开发商。吃了这几年明星的瓜,我们大概知道明星和顶流是怎么回事了,金钱的游戏,玩家越少越好,资源越集中越好,所以整个演艺资源,都在那一小波人身上,等大家审美疲劳了,莫名其妙的人就火了,再换一批。
过气明星日子也不好过,如果没赚够钱,或者投资失败,就跟普通人差不多了,看看香港的过气明星,录个口播只要几千块,一开始都不敢相信,不然哪来得那么多过气明星综艺啊。你想啊,按照互联网思维,庞大的过气明星其实就是长尾流量,按照传统的演出市场,他们性价比不高,也没有资源让他们曝光,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受众,相反很多人的粉丝其实不少,比如大火的王心凌。但是综艺的门槛还是高,无法完全发挥这个长尾流量,互联网告诉我们,整个长尾流量加起来会比顶流多得多。
目前,这些明星不是归于平淡,就是和李佳琪拼带货,完全是浪费,如果通过线上平台开演唱会,那肯定比带货强多了。除了线下演唱会做直播,更重要的是通过平台把既往演出市场的长尾流量激活,这才是更大更有想象力的市场。就80后来说,三四十年的时间里,能记住一百个明星总归有的吧,100场线上演唱会,平均几千万播放量,抵得过几十个顶流,商业价值有多少?
目前整个线下演出市场规模大概是500亿,我觉得线上搞起来,超越线下只是时间问题。线上的流量,效果更直观,人群更精准,而且营销花样更多,效果肯定比线下强太多。
明星的议价能力更强了,最好的办法自然是甩开中间商,自己和平台谈,反正线上直播成本很低,找个安静的场地,一般租几天小剧场就足够了,人员设备都自己来也花不了多少钱。
而且,这块相当于是增量市场,对于有实力的各种中间商来说,影响不算太大。开一场线上演唱会的边际成本会越来越低,因为互联网就是可复制和标准化,最后基本就是带宽成本,这绝对是非常牛的一个现金流。而且,由此拉动的线上线下就业,创业的机会,也很可观。
没错,对于上面各方来说,这都是挺好的选择,观众也不例外。
如果线上演唱会真的做起来,我觉得以后每周五都可以看几场演唱会了,即便是小众的歌手也有重返舞台的机会。就像我,每次打开电视看到不认识的小鲜肉跳来跳去就转台,你要是来个,谁呢?动力火车或者阿杜,够老了吧,都已经淡出大众视线了,他们的线上演唱会,我肯定会听一会。我提大家提个建议,下一场就把王心凌的线上演唱会办起来。下面这个视频,很好得体现了工业之美,超级解压,极度舒适,非常治愈,相信我没错的!
人情社会,饭局就是一种社交手段,你完全不会吃饭局?那怎么行?
这里是一份饭局指南,你看一下,绝对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