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暴跌,背后其实是城投债
城投债务展期,与我理财产品有何关系?
之前我们提到了遵义道桥债务展期,这件事乍一看似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城投债务展期甚至发生暴雷,将极有可能影响我们的财富。
遵义道桥所展期的银行贷款,其资金来自于哪里?通常来自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
其实我们日常接触的理财产品,其底层资产大部分是债券。
按照信用风险划分,市场上的债券分为利率债和信用债,利率债以无风险的国债为主,信用债则分为城投债、地产债和产业债。
同样按照风险划分,理财产品可分为R1到R5,等级越高,风险越大。
其中,R1产品主要投资存款、国债、货币基金等,基本上是无风险资产,因此投资收益比较低,年化收益率不到2%。
R2产品在R1的基础上增加信用债,年化收益率在3%-4%之间。2022年11月出现大面积亏损的银行理财主要就是R2产品。
目前银行理财是信用债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持有信用债余额15.3万亿元,占同期信用债市场总规模的35%和同期银行理财总资产规模的48%。
而信用债市场上,城投公司发行的债券占了半壁江山,且在政府背书下,市场总是抱有“城投信仰”,甚至在经济下行期间哄抢城投债。
毋庸置疑,银行理财因为更高水平的信用而配置更多的城投债。
经过层层穿透可以发现,当城投公司出现债务危机,将会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如遵义道桥原来的贷款利率是7.5%,但展期降息之后,利率为3%-4.5%,那么投资遵义道桥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明显下跌。
资管新规落地,打破理财刚性兑付
其实早在四、五年前,银行理财产品是稳赚不赔的,主要原因是银行理财采用资金池运作,滚动发行,使得理财产品的本金和损益在不同投资者之间转移,从而掩盖真实的盈亏状态。
2018年4月,央行等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业界称之为资管新规。核心内容是“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
就是这一年,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醒了风险:
“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资管新规出台后至2021年底,这段时间属于过渡时期,支撑理财产品平稳发展的关键在于银行对理财产品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将产品的整体到期收益平摊到期限内的每一天,从而抹平了产品的短期波动。
2022年资管新规全面落地,银行理财产品正式进入了净值化时代,也就是说理财产品和公募基金一样,将及时透明地反映理财收益,投资者需自负盈亏。
通常理财产品发行时的单位净值是1元,随着债券市场的波动,净值发生变化,若跌破1元,这种情况被称为“破净”,说明理财产品从发行开始算起的期间收益率是负的。
净值化的理财产品遭遇2022年经济寒冬,在2022年3月和11月迎来两轮“破净潮”,投资者仓皇出逃,掀起“赎回潮”,用真金白银上了一门投资风险教育课。
银行理财遭两轮破净潮,保本保收益已成为过去式
去年上半年,内外部风险爆发,股市大幅下跌,债市综合调整。
资管新规之后,银行理财产品也开始配置股票、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而在国内外形势恶化的三、四月份遭遇了股市大跌,导致破净。
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5日,全市场共28822只理财产品,其中3435只出现破净,占比11.92%,其中大部分是风险等级为R2/R3级的理财产品。
仅8个月后,债市因宏观环境变化出现剧烈震荡。
2022年11月中旬,随着二十条措施的逐步落地,市场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改善,经济复苏预期加强,更多的资金由债市流向股市,叠加金融支持地产的16条政策发布,市场对货币宽松的预期走弱,债券市场剧烈震荡。
配置债券比重达80%以上的理财产品,出现了更大规模的破净率。
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数据,2022年12月7日处于存续期的银行公募理财产品中已有超过4000只破净。根据华泰证券统计,12月末理财产品破净率较11月末进一步提升至24.2%。
而随着债市的逐步回调,2023年开年债券市场表现良好,市场资金面宽松,国债利率有所下行。代表性的理财产品净值在企稳汇升,整体破净率也在下降。
从这两轮破净潮可以发现,理财产品正在基金化。我们作为投资者应提高对理财产品的认知,去除保本保收益的幻想,提高金融知识水平,强化对风险的认识,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
文章用图:图虫创意
本回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