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这部的可以抓紧
写在前面
这是一篇重发的电影影评,重发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最近全国电影院的血条真的已经快撑到极限了,我们作为一根绳上的蚂蚱,焦急,但能做的很少。
我们当然希望能有更多人去影院为这一行续命,但碍于职业要求,我们没法帮那些重映的烂片吆喝,也不愿这种续命是建立在观众痛苦之上。现在好不容易有一部我们当初就认为不错且大众化的好电影,我们自然得出来帮忙喊喊。
另一个原因是这部片子在去年也是一个很可惜的遗珠,可能因为宣发策略和档期选择的问题,导致不管是热度还是票房都没有得到与其质量匹配的数字,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片子,现在正好重映了,我们不希望大家再错过。
如果你很久没有进影院,同时很怀念那种感觉,那我们会非常建议你选择这部。
(以下为2021年10月的原文)
《五个扑水的少年》
我是真的被这部片惊喜到了的,可能也是因为一开始一点预期都没带,结果整个看片过程舒服极了,好几幕都有一种古早台湾青春片的味道,特别轻盈,干净。
不止我,我们整个编辑部都特别喜欢。
灰白最夸张,她一个月(2021年9月)前看的点映,直接给了这部片今年华语十佳的位置。小哥他昨天(2021年10月1日)看完也说很喜欢,给了7.5。
这部片子是根据日版电影《五个扑水的少年》翻拍过来的,就讲了五个男孩学花样游泳的故事。
其实故事主线特别老套,还是那个已经被用了几十年的“废材逆袭”叙事模板。
说白了,就是一群废柴因为很荒诞的方式被集合在一起,再用很荒诞的理由去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较常见的就是跳舞啊,唱歌啊,或者各种比赛。
这一部里就是一群男孩阴差阳错要去参加花样游泳比赛。
这种模板下,做得比较好里面我最喜欢的是《欢乐好声音》(豆瓣8.1),比较反面的就是前一段时间的《燃野少年的天空》(豆瓣4.5)
《扑水少年》的质量,差不多是两者之间,《燃野》犯的很多错误其实它都还是在犯,但比《燃野》做得好的就是编剧太懂得用什么方式去消解这种俗套,把特别重,观众看得特别腻的东西,做出另一种夏日汽水般的味道。
它的优点足以让我把它列进我今年的华语十佳候选,但缺点我也实在没法忽视,一个一个聊吧。
一
轻盈有趣
主线上是五个少年要去完成花样游泳表演,能力与目标的不匹配,加上男性往往被排除于花样游泳之外的刻板印象。这样俗套的叙事模式,你都可以大概猜测到过程中设置的障碍,而且几乎都是实现目标的正向结局,你也不会对结尾产生什么好奇。
但是看过《扑水少年》后,会发现这片子很轻盈、有趣和干净,让你几乎感觉不到那种俗套。
方式之一就是穿插了一条支线,和主线交织起来,用一些小巧思去消解了俗套的叙事程式。
这条支线首先得是完整的。
就是讲男主张伟(辛云来饰)的心路变化和成长历程。或者更准确地说,“队长”角色和张伟这个人物之间产生的一种张力关系:
我想当队长,但我觉得我不配。
用这种心理挣扎去描摹人物被冲撞,左右摇摆的动态成长经历。
就是通常说的人物弧光。
这点也完成得很好,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很带入地感受到张伟的整个蜕变过程。(具体怎么样,我就不多废话了)
重点是这条支线是如何出彩地消解了俗套,而且做得有意思且出乎意料。
就比如,张伟练不好后空翻想放弃,而被袁教练责骂:“你就是最差的”、“差成这样怎么当队长”。
在这样的打击刺激下,张伟重振,加练,再练。外部刺激人物发奋训练再取得成功,这是原本绝对俗套的地方。
但你看这片是怎么处理的?
安排了一段很有趣的下文。五个少年坐在一起吃饭吐槽时,意外发现每个人都被教练训斥过,而且被骂的话都一样——“你就是最差的”。
反而还挺有笑点地消解了原本可能俗套的走向。
而且这种好笑,不只是这段安排出乎意料,还因为这句话甚至这个场景对我们而言,也都挺熟悉的。
再比如,张伟坐在医务室门口痛哭的那场戏。
因为自己找错教练引发队友之间的争执,间接导致队友王子(吴俊霆饰)受伤;没有教练没有场地导致训练中断。
自责和受阻的“难”同时压着他,人物达到了一个情绪高点,用痛哭来宣泄情绪,本来是很煽情很感人的一个段落。
但接下来画风一转,
这段痛哭的煽情片段,被节选处理成互联网上的一段小视频,又在电视新闻上重复播放,配上“我太难了”几个大红字。
原来挺动人的一场哭戏,几经加工处理,变得还些许滑稽。(就是有点惨又有点好笑的感觉)
另一种消解方式,就是靠散落在各个片段的小幽默小细节。
就像一个朋友不经意间和你打趣一样。
比如,男子花样游泳队的组建就是领导的一次口误。有趣的是,在会议中途睡着的奎教练又意外地将此记成了会议要点,成了这个游泳队的来由。
再比如,袁教练分别骂五个男孩时,中心句都是“你是最差的”。但骂人的艺术就在于结合各自的特点去诠释这个中心句。
比如用“笑什么,知道自己干什么来的吗”骂王子,而骂喜欢摆酷的高飞则是“知道你是最酷的,装给谁看啊” 。
还有就是片子的落点。张伟一直向上向上翻,是一个很燃的点,最后接的画面却是一个印着“参与奖”的奖杯,还把这个迷你版奖杯放在众多高大上的奖杯里做对比。
就连最后那场比赛开始,张伟爸爸见到曲小东妈妈招呼了一声“蝈蝈妈”,妈妈责备爸爸“什么蝈蝈妈,那是蛐蛐妈”的小设计,意想不到的诙谐打破了那种高潮即将到来的激动和紧张。
整个文本就是有笑点,也有泪点,但是它会很巧妙地让你在两种情绪反应中灵活切换。
轻盈干净得就像喝了一杯夏日汽水,最后还有一声呼出的“哈”~
二
温柔的对立
小人物完成大目标的传统叙事里,会设置各种障碍和阻力去阻拦目标的达成。再借由人物去攻克一个个对立冲突,推向最后的高潮结局。
《扑水少年》也不例外。
除了特长生高飞,其余四个人就是基本什么都不会。能力不足,还要受阻于外部对立的校方、家长和同学。
上午还鼓励学生积极响应号召参加花样游泳队的校方,下午就变卦,以专业游泳队能在运动会为学校赢得更多奖牌为由,要他们让出游泳池。
张伟父母认为比赛会耽误学习,反对张伟参加训练;还有校游泳队同学说出“娘不娘啊”这句话时,那种对于男生参加花样游泳队的嘲笑和鄙夷。
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阻力,要去完成目标的故事人物自然会选择对抗。
《扑水少年》同样也是对立,也有反抗。
但这种反抗方式不是靠歇斯底里的吼叫,也不是肢体冲突。
而是硬着头皮去质问,竭尽所能地对抗后,自己去完成这件事,用行动来证明。
这是一种很温柔的对立。
具体来说,
就是上面提到的校方出于没有教练没有训练场,多次想解散花样游戏队。五个少年硬着头皮去质问:“既然已经决定,还问我们意见干嘛”,要去争取表演名额。
整个过程中,也没有争锋相对的争吵,没有剑拔弩张的对立。而是竭尽所能地争取后,自己去找教练,找训练场地。
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这场比赛,证明了自己。
巧妙的是,从人物属性上来讲,后来找到的袁教练和五个少年也是同类型的人。
袁教练并没有什么专业能力,不过是之前负责游泳队后勤的工作人员,后来承包了海洋馆,而海洋馆又是几乎倒闭状态。他其实也是别人眼中没能力的“废柴”。
但是,就是他和五个少年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他们自己:
袁教练证明了所谓后勤人员也能完成看起来只能由专业训练员才能完成的事。
五个少年证明了他们就是能逆袭, 还反驳了“娘不娘” 背后,那种将男孩排除在花样游泳之外的刻板愚知,证明了男孩可以做的很多。
我们站在远处再去看这个故事。
在校方为了荣誉让花样游泳队交出泳池,多次欲以没有教练为由解散这个团体;当它多次临时变卦,打着征询意见的名义通知一下已经决定的消息。
五个少年自己找到了途径,“废柴”教练还教会了同样是“废柴”的五个少年花样游泳,最后还在主办方跟前完成了一场盛大的男子花样比赛。
好像不觉之间就多了一层隐喻和批判。
废柴和天才,普通和非凡,专业和非专业,男性与女性,上和下...
权力规训中被定义的属性,被社会化的角色,永远不能等同于你“自己”。
写在最后
所以为什么这片子让我很喜欢,但还是“差点”呢?
片子里面很多重大转折设置得很生硬机械,就是为了推动高潮,不断为难设难。
就拿最后那场比赛高潮来说,要设置障碍来打造顶点氛围。
但是这种阻力却是主办方临时取消他们的表演资格,连接音箱的插座接触不良,这些障碍就像从天而降的石头般突兀生硬。
再比如,要完成寻找新教练这个情节,第一个奎教练必须离开,但他的离开方式却是因为用力过猛摔进游泳池而进了医院。
一些人物态度转变上的设计也显得刻板,没有什么说服力。
比如张伟妈妈一开始反对他参加训练,最后又热泪盈眶地坐在台上看着儿子表演,会让我们很难信服妈妈的态度转变。
再比如校方主任一开始也是要解散花样游泳队,最后面对取消他们表演资格的主办方,主任生气地替孩子们喊不公。
这种陡然转变的态度,中间缺了一些需要去铺垫的说明。
而且曾经嘲笑他们的专业游泳队就因为看了一个视频,就自告奋勇地加入他们,也很难让人信服。
还有一些直白式点题,和主题看着有点相悖的话术。
所以《扑水少年》 的惊喜,让它本可以被列入我今年的华语十佳。
但美丽的遗憾,还是差点。
配图/《五个扑水的少年》
音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