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问题岂一句“汉奸”了得
然后点击上方 洛克杂谭 关注我
突然来了一波教材插图事件。我开始时以为这又是小粉红们没事找事。毕竟他们以往抵制这个抵制那个鸡蛋里挑骨头式的挑衅太多。
但仔细看了一下,也感觉事情严重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上画的小孩奇形怪状,歪嘴、吐舌头、斜视、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毫无美感。更严重的是,插图上的孩子有的纹身,有的男孩女孩“露点”、“袭胸”、暴露隐私部位,还有许多涉及敏感国际政治元素。
有人说插图作者和审核者涉嫌汉奸,因为插图中夹带了许多美国星条旗元素和日本军服、二战时军机等私货。
从插图中的这些元素,确实可以解读出作者的美日情结,但是这并不是问题的本质,作者可以用“国际情怀”替自己解释,用一个简单的“汉奸”,作者不仅不服,还很可能笑这样的评价者为审美趣味不高的“老土”。
其实,如果我们了解一些当前的国际政治、艺术、文化的大氛围,就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插图的毒害性远非“汉奸”那么简单,而是不仅包含“汉奸”的问题,更透露出某些普通人意识不到的更深刻的毒素。
既然称之为“汉奸”,不妨让我们看看“汉”之外的政治、文化、艺术氛围。以美国为例。
近年来,我的文章无数次提到以“LGBT”为代表的美国的后现代文化。
“LGBT”是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指在性倾向、性别认同、性身份或性行为等方面上与社会上大多数人不同的群体,也就是媒体中常说的LGBT+群体。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跨性别、间性人等都属于性少数群体。
在美国以及西方所谓的“文明世界”,LGBT早已成了一种涉及人权的“政治正确”。美国驻外使馆,曾经不顾川普总统的反对,在各国使领馆悬挂同性恋的彩虹旗,他们认为这代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而反对者,哪怕是总统,也都是反人类、反文明、反进步的三反分子,必将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LGBT运动是一个代表,它代表的是范围更广的后现代文化运动,比如“黑命贵”、“取消”文化、儿童变性等等现象,它们的总旗帜就是任谁都不敢置疑的“自由、平等、博爱”。它们要在所有领域“更自由、更平等、更博爱”。
这是一种思潮,是当今世界尤其是所谓“文明世界”的社会潮流,西方的政客、明星、知识分子、艺术家,无不把这些当成高素质、高境界,如同天国、佛界、圣人似的高境界。
前几天,美国推选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选人貌似是个黑人“女性”。为什么说“貌似”呢?因为它在回答参议员“如何定义女人”时,它回答说“我定义不了什么是女人,我不是生物学家”。
然后,它顺利当选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开始判断美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的道德伦理问题。
既然它自己都不能定义什么是女人,我当然只能以“它”而不是“她”来指代这位最高院大法官。
这位大法官的回答,其实在美国和西方就是“政治正确”,如果它按照普通人能够理解的答案回答“什么是女人”,就会得罪“LGBT”群体,成为“反人类、反文明、反进步”的“垃圾”。
理解不了?不,你肯定能够理解。打个比方,你怎么评价“三从四德”?怎么评价“授受不亲”?怎么评价伊朗女性的黑袍子?必然是嗤之以鼻吧?
那好,你认为女性的穿着应该暴露到什么程度?到脚踝?膝盖?大腿?齐B?郭德纲相声说的那样“锁骨以上”?
你很快就会感觉到自己遭遇了一个伦理问题,一个何为进步、何为保守、何为文明、何为愚昧的问题。
多数人的答案可能是“随意就好”,或者“差不多就行”,或者“应该适当”。
可是,怎样才是随意?怎么样才算差不多? 怎样才算适当?最后你会发现,你划定任何一个标准,其实都涉嫌冒犯某些人的人权。
这,就是LGBT等后现代文化的逻辑。
去年美国有个中学,一个女生在卫生间被一个穿裙子的男生强暴,那个男生穿裙子进女厕所,不是化妆作案,而是它认为自己心理上是女性,这在美国早已不是赶时髦或者变态行为,而是受美国法律、道德、舆论保护的既合法又正常且政治正确的新常态。
受害女生的父亲找到学校讨说法,不仅没能讨回公道,反而被警察逮捕,还被媒体舆论扣上了“歧视”的罪名。
华人天生都是保守主义者,对以LGBT为代表的这种后现代思潮,只当荒诞笑话看的居多。但是在某些文艺人士那里,这种“变态、放荡、颓废、堕落、虚无”的后现代思潮,才是它们文艺身份的标配。不能理解和接受这些的人,在他们看来都是思想水平不入流的匠人而已。
这些插图的作者,就是中国这类后现代文化的“精英”。吴勇——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地区)艺术顾问,曾为某高校视觉传达专业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有粉红大军在,“汉奸”的问题容易对付,那些穿着假和服挎着假武士刀的“精日汉奸”架不住几把优型锁。难以应对的是,“变态、放荡、颓废、堕落、虚无”的后现代思潮,以润物细无声的各种形式,把你的孩子滋润成“LGBT”。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