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看了以前的课本,才明白“问题插图”为何引众怒

看了以前的课本,才明白“问题插图”为何引众怒

情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别让劣币驱逐良币,也别让读物变成“毒物”。




人教版数学教材引发众怒后,一种声音出现了。
 
“想回收几本以前的教材书。”
 
“有人在卖吗?想买。”
 
 
当有人问出这个问题时,我觉得难过。
 
2022年了,教材插图不辣眼,画风不诡异,竟成了奢侈。
 
以前的教材,也引发大波回忆杀。
 
但不能怪大家。
 
两厢一对比,简直高下立判。
 
 
今天。
 
我们不说当下,只说从前。
 
一起来回味一下,曾经的老教材插画,如何让诗意与美兼具,情怀与文化并存。




先看课本封面。
 
 
这些课本封面。
 
相信有不少人用透明纸描摹过。
 
这张。
 
赋色雅淡,以水墨点渍为主。
 
 
牧童骑着水牛,遥指杏花村。
 
意趣生动,极尽巧思。
 
拿到美术课堂上作鉴赏,不过分吧?
 
这张。
 
骏马长鬃飞扬,四蹄生风。
 
 
墨气淋漓,墨韵生动,流畅中见苍劲。
 
寥寥数笔就形似魂同。
 
完全勾勒出超以象外的“元神”。
 
让人拍案叫绝。
 
这张。
 
漫山云雾,岩栖谷隐。
 
青黛中,泛着一种意无穷的自然美。
 
 
既能让人看到留白,又能让人品出余香,极具观赏性。
 
三山五岳,在这些课本里。
 
或山影幢幢。
 
 
或树影幽幽。
 
 
画中有诗,画外有情。
 
怡情又悦性,简直妙不可言。
 
诸如这样的风景画,在文章插图里也不少见。
 
《桂林山水》里的这幅画,
 
展现了漓江水的“静、清、绿”。
 
凸显了桂林山的“奇、秀、险”。
 
 
让人看一眼后,就想即刻乘上木舟,亲眼目睹那“千峰环野立”的喀斯特地貌,“一水抱城流”的烟雨漓江。
 
《海燕》里的这幅画。
 
海面如瀑悬空,气势磅礴。
 
淋漓。
畅快。
 
 
让人想到这段话——
 
“在苍茫的⼤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海之间,海燕像⿊⾊的闪电,在⾼傲地飞翔。”
 
《火烧云》中的这幅画,
 
斜阳西下,红日满窗,霞光漫卷。
 
 
任谁看了,都想钻进画里。天地作陪,与大自然无限贴近。
 
还有。
 
我们曾在《望庐山瀑布》的插画里。
 
感受到李白逍遥山水中的洒脱和淡然。
 
 
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插画里。
 
领略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游园不值》里。
 
学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在《第一场雪》里。
 
学会了谚语——瑞雪兆丰年。
 
也学会了新词——银装素裹。
 
 
我们在课本中,看到了桂花满地。
 
 
银杏簌簌飘落。
 
 
这些景,无繁复艳丽之感,却草花自香,绿意葱茏。
 
淳朴素淡的含蓄,跃然心间,永久地篆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所以早在那个时候。
 
审美,已经悄无声息地启蒙。

 



一幅好的插画,就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时隔多年,哪怕很多人已至中年,被生活处处围剿,不再读诗,也不再听音乐。
 
但再看一眼图,依旧知道是哪篇课文。
 
《背影》中的父亲。
 
头戴黑布小帽,身穿青布棉袍。
 
身形佝偻,步履蹒跚。
 
 
此时,我们终于读懂父爱。
 
再看这个背影,热泪已是滚滚涌来。
 
《师生情》中。
 
三位女同学,冒着雨,踮着脚。
 
只为看生病的老师一眼。
 
 
透过背影,感动油然而生。
 
《挑山工》中,人物沿石级而上。
 
每踏一步,都是风雨人生。
 
“不高的身材、黝黑的皮肤,挑着一副扁担,速度不快但一步也不停地向山顶攀登……”
 
 
儿时,这幅画给了我们多少震撼和激励。
 
《清洁工人的怀念》中。
 
周总理身穿黑色大衣,面容亲切,一把握住清洁工的手。
 
 
“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
 
鱼水之情,呼之欲出。
 
《少年闰土》中,有一段描写,是这样的。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上面这幅画,恰恰从人物外貌、神态、动作上,还原了鲁迅笔下的闰土。
 
武松打虎,战天斗地。
 
只凭一张画,急侠好义的人物性格便呼之欲出。
 
 
《鸟的天堂》里的这颗大榕树,又是多少小孩向往的乌托邦。
 
 
“直到今天,我依然有个梦想就是去东南沿海地区的红树林去看看大榕树!😭”
 
 
以上这些,算是视觉记忆。
 
还有一些插图,不刻意敷彩,也不刻意设色。
 
但就是附加了一种独特的味觉记忆
 
《万年牢》里的冰糖葫芦。
 
 
在糖锅里滚蘸一圈,甜中带酸,晶莹闪亮,诱人得很。
 
《端午的鸭蛋》里的鸭蛋。
 
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这些描写,这些画面,能不让人流水口么?
 
《落花生》里,一家子围坐在一起。
 
见风俗,见民情。
 
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简直就是现实版的《向往的生活》。
 
除了民众的日常生活,教材里的英雄群像,也刻画得动人。
 
1959年。
 
画家刘国枢为了创作出《飞夺泸定桥》。
 
 
100多米的悬索桥,他走了200多次。
 
这副图,从草创到问世,历时半年之久。
 
画中的22位红军勇士,
头顶暮云天,脚踏铁索桥,腰缠手榴弹。
 
以一当十,拼命抢占我方阵地,尽显长征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里,五个大义凛然的孤胆英雄,震撼过所有人的心。
 
抵抗日寇,宁死不屈。
 
纵身一跃,跳下山崖,没有半点犹疑。
 
 
这幅油画,有“肝胆映山河”的民族气节,也有“魂魄托日月”的家国情怀。
 
多少人看了后,敬佩感油然而生。
 
《丰碑》中里的军需处长,和《金色的鱼钩》中的炊事班班长,更是深深触动过我们。
 
一个舍己为人,把棉衣让给战友,自己被冻死在严寒中。
 
 
另一个甘愿吃草根,啃鱼骨,也不愿让同行的其他战士饿着。
 
最终因饥饿而死在战场上。
 
 
这些画,张张经典。
 
也几乎都出自名师之手。
 
他们倾注心血和情感,以史为魂。
 
用饱蘸浓情的笔触,筑起永不褪色的红色经典。
 
让每一代青少年明白,何为使命,何为担当。
 
即使它们已经在教材改革中消失。
 
但它们依旧是时代的记忆,荟萃在历史的一隅里,镌刻在每个人的灵魂中。
 
 
所以,何为经典永流传?
 
这就是。

 


 
不是我们是古非今。
 
而是就艺术美感而言,太多精品,令我们不得不重提。
 
从前的儿童读物插画里,神医扁鹊是这样的。
 
 
以前的小孩,是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多可爱,多有朝气,多有精气神。
 
男孩不会掀别人的裙子。
 
女孩也不会扮成兔女郎。
 
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浩如烟海。
 
经典故事,也数不胜数。
 
但到了现在。
 
有价值的东西,难以再寻。反其道而行之的东西,却大行其道。
 
教材和绘本里,家暴被合理化。
 
 
父女关系被妖魔化。
 
 
色情被透明化。
 
 
小孩子痴呆化。
 
 
对女性的审视下流化。
 
 
名人故事暧昧化。
 
绘本《扁鹊治病》

不见性教育,却充满性暗示和软色情。
 
难怪满屏都是问号和感叹号。
 
 
真的不能怪我们今天总在拿以前的教材,与现在的做对比。
 
它真的好太多。
 
到底好在哪里?
 
两个字:用心。
 
 
“未落笔时,先须立意。”
 
绘画者既走笔法,也走本心。
 
这个心,不是别有用心。而是良心、初心。
 
中国人才荟萃,画师云集。
 
他们是不敢画么?
并不。
 
他们是不懂何为美,何为丑么?
也不是。
 
我们需要的,是给真正的人才、真正的审美以机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目前,教育部已经做出了相关的回应。
 
 
这件事,要严查,要追责。
 
希望相关的工作室,能给出交代。也希望审查部门,能给出答案。
 
不是自罚三杯,就过去了。
 
中国千千万万的孩子,容不得糊弄。
 
中国的艺术启蒙、文明启蒙,也不应该被粗糙丑陋的作品来引领。
 
劣币,不能驱良币。
 
读物,不能成“毒物”。
 
 
五千年浩瀚文明,曲水流觞,诗意丰盛。
 
它点翰林,打金枝,击鼓传花,美好无匹。
它寸步千里,咫尺山河。
 
它应该匹配的,是同样美妙的图画。
 
 
在行云流水之中,在挥翰成风中,用丹青,以朱墨,还原中国人诗意、丰盈而自由的灵魂。
 
请大家点一个“在看”“转发”此文。一起记得,人手一本“美术馆”,我们也有过。


资料来源: 
咪咕头条咨讯
https://m.weibo.cn/6077299654/4774219429185375
澎湃新闻
https://m.weibo.cn/5044281310/4774026511910103
北京晚报
https://m.weibo.cn/1703371307/4773758429299532
中国经营报
https://m.weibo.cn/1650111241/4773719995843882
图片源于网络




PS:
应广大读者朋友的要求,
在此公布一下我的私人微信
欢迎大家前来。
👇

可能无法天天聊天
但我还是期望你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新片上映|基特·哈灵顿的《亨利五世》,一位“问题君王”的塑造看了那个相亲100次被拒的985毕业公务员,才明白见世面这个词的真正含义看了海航直播间空姐们的一幕幕,才明白撑过疫情的人都具备同一个品质…人教版“丑插图”,横看竖看都不是人干的事!小学课本,美一点很重要“毒插图”之后,他又曝光教材中另一严重问题……看了以前的课本,我终于明白“人教版”插图为何引众怒热搜10亿,人教版课本插图怎么了?郑渊洁怒怼:为什么9年了才发现?刚刚:教育部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的回应这些美感教科书设计,才是中小学课本的“正确打开方式”最高院堕胎案引众怒,最难过的人应该是他……看了这张儿童读物插图,所有人都怒了看了《浪姐》中的阿雅,才明白当个下半场赢家有多爽全球深层政府和乌克兰战事看了“反诈老陈”辞职,才明白罗翔为什么要退网林黛:厄瓜多尔,我们来了---- 在圣卡鲁斯岛(Santa Cruz)看巨龟女儿三年上了五个幼儿园,才明白也许本就没有什么“最好的教育”我买了几本民国时期的课本,100年前的插画原来这么有趣30年接诊10万“问题儿童”,北京协和心理专家:运动和劳动才能“拯救”中国城市孩子连上7个热搜,人教版课本引众怒:为什么问题几年后才发现?春鸭图看了刘亦菲的豪宅,才明白她为什么活成了别人最羡慕的样子封城抢菜现象教育部成立调查组,全面彻查教材插图问题教材插图争议背后,儿童出版物插图的尴尬现状插图问题岂一句“汉奸”了得清朝微积分课本,对现在的我们有何启示?| 点滴专栏他再指教材问题!3万人声援,“毒插图”背后,还有一群没被看见的人看了《德伯家的苔丝》才明白,一个人真正的高贵是什么日俄战争不是为了争夺东北的控制权还能为了什么?看过1952年的教育海报,才发觉现在的教育,离谱的不止几张插图…露下体、摸胸、画错国旗…小学生课本插图引众怒:谁在绑架我们的“审美自由”?看了毛坦厂这群“小镇做题家”,我才明白日薪208万的明星考编为何引群嘲看了故宫解密《甄嬛传》的视频,才发现以前的清宫戏都白看了...河大女生8分钟120求救失败,通话录音曝光引众怒!(内含全程录音文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