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式社恐”
《肖申克的救赎》里,一位被关了50年的老头布鲁克斯重获自由那天突然情绪崩溃,甚至还用刀挟持了一位前来道贺的狱友,他这么做只为一件事:
不出狱。
随后便有了这段经典台词:
说得头头是道,当时上高中的我却听得云里雾里。
直到大学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躺在床上纠结今天要不要出去玩时忽然天降大雨,那一刻我第一反应居然是如释重负般狂喜:
我终于不用纠结了,可以心安理得在家躺平。
那一瞬间我也恍然大悟,理解了《肖申克救赎》里那个老头。
人,都是有选择恐惧症的,出狱意味着自由,要为自己生活做主,这恰恰会引发一场大型选择恐惧症,从几点起床,到每顿饭吃什么,再到一天乃至一生该如何度过,人都面临无穷选择,你将为自己迈出的每一步负责,而这些在监狱里,都有人替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我想起当年在纽约实习,旁边同事盯着外卖网站(当时还没uber或美团)刷了足足半小时,然后对着我抱头感叹:
“God,it's almost impossibble to pick one, 100+ choices.”
(这怎么选?100多家饭店)
说到底,人性都是厌恶选择的,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各种严选和直播带货越来越火,潮汕牛肉店里菜单上都详细说明每种牛肉要涮几秒。
往大了讲,人类的所有宗教和礼仪也都是为了解决选择恐惧症,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该怎么活,都期盼有一本“人生手册”来事无巨细指引我们。
潜意识里,我们都希望有高人指路,顺便帮我们承担责任。
因为我们都害怕失败,更害怕为失败负责。
《海上钢琴师》讲了一个更极端的故事,一个叫1900的钢琴家生在船上,长在船上,一生没动过上岸的念头,直到遇见一位心动的女孩。
他俩一见如故,女孩下船前还特意自报家门,把联络方式主动相告。
这令他鼓足勇气准备上岸,船上所有人也为1900喝彩,可当他真的走到半途,岸上的钢铁森林却令他望而却步:
这段5分钟独白,更是将他内心世界表露无遗:
归根结底,还是选择恐惧症。
他害怕选择,因为恐惧失败,他怕岸上的人不喜欢自己的音乐,怕自己迷失在纽约这座大城市,更怕自己被心中完美无瑕的女神拒绝。
避免失败的最好方式,便是永不开始,不被女神拒绝的最好方式,当然是永远和女神当普通朋友,大城市纵横交错的街道宛如复杂完美的琴键,只有上帝配弹奏,他不敢弹错任何一个音符,于是干脆不迈出第一步,转身回船。
城市里每个十字路口都令人惶恐,唯有封闭的船舱安全感十足。
坐船如坐牢,空间狭小封闭,作息有条不紊,吃穿永远那几样,但这些也最大程度治愈了选择恐惧症。
他想要的,便是不做选择,让人生跟着大船一起随波逐流。
所以,当大船不再航行,1900也像《肖申克的救赎》里布鲁克斯老头一样选择殉葬。
《肖申克的救赎》末尾,瑞德也重获自由,他经历了前辈在岸上的所有苦闷,最后却留下一句“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然后乐观的选择继续活下去。
电影处理他俩出狱的镜头也截然不同,布鲁克斯出狱时镜头往回,象征老头对身后铁窗的依依不舍:
瑞德出狱则镜头向前,寓意他迈向新生活:
一个人要向前走,就必须走出舒适区,迈出那坚定的第一步,新世界当然是不舒服的,唯有披荆斩棘去探索。
上海人比起布鲁克斯或1900要幸运的多,我们至少都知道解封后第一步该迈向何方,那便是:
理发店。
往期回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