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娃“混得开”,社恐妈妈需要改变自己吗?答案在这里
@燕子 特别想给孩子找个玩伴,但他又不喜欢和人家玩还打人,怎么办?(全职小社恐妈妈)
我养娃解题思路的第一步,永远是
我在你的文字里看到了两个拧巴的地方。
@凹凸镜 娃5岁
想树立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该怎么做?
我们家爸爸是急脾气,我们会偶尔拌嘴,爸爸也会批评孩子,孩子现在五周岁了,总跟我说叫我换个爸爸,叫我跟爸爸离婚。
1、还是解题思路的第一步,先理顺自己。
粗看你的提问是:怎么让孩子尊重爸爸。
对象是“娃”和“爸爸”,这里面根本没有你自己,这类问题,我们要怎么“理顺自己”呢?
那我们就换一个提问方式:孩子“不喜欢”爸爸,妈妈为什么发愁呢?妈妈为什么介意呢?
娃自己介意么?爸爸介意么?
到底谁介意这件事?介意的是什么?成了你自己理顺的关键。我那么介意“别人”的事,到底介意的是“孩子”还是“老公”?
我猜,妈妈的愿望大概率是想改变老公,捎带手也想改变孩子,但总觉得做啥都不见效,怎么办呢?
那就到了解题思路的第二步:
2、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唯一能改变的,是我们与别人的相处模式:
我怎么做呢?分三步走:
1) 你和老公的相处模式,能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妈妈是尊重爸爸的。
有没有夸过爸爸?
有没有发自内心地指出爸爸值得欣赏的地方?
遇到不同意见,能否互相聆听,尊重他人表达的权利?
1、回到今天的解题思路,第一步,先把自己理顺。
问问自己,在“温柔坚定好几年都没啥用”的这个故事里,到底是“温柔”没用,还是“坚定”没用。
回忆一下,我们最初看到“温柔坚定”这个育儿概念时,第一感觉,是不是就特别认同“温柔”这两个字,执行的时候,也总是不自觉的先启动自己舒适圈里的“温柔”。
温柔、坚定是两个词,但我们总把它混成一个词了,而且我们选择性地执行“温柔”,然后变成“妥协”,最后变成“无奈”。
任何育儿概念,想要执行有效,都应该先从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开始,刻意练习“不擅长“的,突破了瓶颈,自然越用越顺手。
好,在理顺自己这一步,我们经过分析发现了,问题不在温柔,而在坚定,那就来到第二步:
2、我的坚定,如何打造:
1)什么是“坚定”?
“坚定“,是我们的三观,是我们最笃定的为人处事的原则。你想过你的是什么吗?
我的定义是,我自己就是这么要求我自己的,所以我可以很确定地知道,我也会这么要求我女儿,哪怕育儿书里并没有这么告诉我。
我的“坚定”有哪些方面呢?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外加几个我自己认定的好的品质。
这些是需要你自己想的,而不是跟着育儿书照搬的。比如吃饭这件事,我的“坚定”是,吃多少我不管,但是餐桌礼仪必须遵守。下了饭桌,就不能再吃了,不管她饿不饿,而且在下一顿饭开始前,也不会有零食吃。
从你的文字里,我并没有看到你在孩子吃饭这件事上的“坚定”是什么?是坚持要她独立进食?还是只要她肯吃得下就可以?
明确你的坚定是什么,只抓那件事,而不能“既要又要”,不然你肯定不坚定。
2) 怎么才是“坚定”?
“坚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就是不管谁破坏,孩子、先生、同事、老板,我都会生气,我会特别严肃认真地告诉他,我生气的理由,我的态度。
那么回到你的举例,早上出门要迟到了,如果是工作日,她显然就打扰我了。
这件事在我们家,是没有“闹着玩”的。我就会生气,我就会把她“拎过来”,立马执行我需要她执行的事情。
我在小D小的时候,也出现过类似你家的情况。后来我发现,其实还是我不坚定,我对着她催,好声好气地“求”她,所有的语言行动透露的就是“不坚定”。
一旦我发现自己在教育,小D却认为是“游戏”,我一定会停止这个过程,并且通过语言和动作,让她知道,这“不好玩”。
某种程度上,父母是需要在这样的事情上“立威”。让他们知道,父母的“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不会有这样的讨价还价的余地。
大J叨叨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