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篇心理分析,你觉得,我适合写官场小说吗?文化2022-06-01 14:06 导读:耐心读完,真诚给我一点建议很多很多人,对我总是感到大惑不解。为什么我这个思想深刻、目光如炬,看人看事一针见血、点评世事入木三分的中年男人,一旦接触和交往起来,却非常像一个涉世不深的老小孩?其实,这并不矛盾。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在某些方面非常欠缺,在另一些方面却非常突出。尼采和叔本华的性格都非常像孩子,终身保持真性情,怀揣赤子之心。但是,他们对世事和人性的洞察却异常的深刻。举一个我和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冲突的例子吧。几年前,刚刚当上大学教师不久的我,和一个男生W同学,因为彼此误会,闹了一点小矛盾。我怀疑,毕业之后,他在背后挑拨离间,越看他越不顺眼。我没有当面骂他,却跑到当时qq空间“秘密”板块,匿名发帖骂了他一句:“OO有一条不叫的狗”(OO是他的家乡所在县城)。QQ秘密相当于微信朋友圈。列表中的好友都能看到,但是,却没有办法知道究竟是谁发的。多年过去了,回想起自己当时这一天真幼稚的举动,想起发帖子的那一刻,自己那一副咬牙切齿的摸样,我时常忍俊不禁,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几年前的我,怎么会这么像一个小孩啊?三十多年前,我读小学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当时,班上同学之间一旦闹矛盾,往往会选择街道上那些机关单位的围墙,作为攻击对方的舆论阵地。天一黑,我们便乘着夜色,用粉笔或木炭,悄悄写字发帖骂同学的母亲、父亲或兄弟姐妹。围墙上的标语通常是:“张三的母亲是做J的,到处引诱男人”“李四的爸爸是流盲(当时写不来流氓的“氓”字)“王五的姐姐已经被人.....”三十多年之后,人到中年了,我竟然在QQ秘密板块发帖骂人。这足以生动形象地暴露,那几年,我的性格是多么像一个老小孩啊。接着,我还是以这位W同学为例子,提醒大家注意一个鲜明的反差:我这个老小孩,捕捉细节的能力,观察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多么出众啊。W同学毕业之后,和我闹翻,没有任何来往。过了差不多一年,他又回到省城,在某个培训机构就业,并提出某个周末和他几个室友一起过来学校,他请我吃饭。我当时就预感到,他的主动示好,也许并非真诚发自内心,有着一丝勉强的成分,只不过是因为和他关系最好的大学室友Z同学已经跟我和解了,他不得不跟着做做样子,以避免此后群体交往中可能产生的尴尬。他打算过来请客那一天下午三点多,他和他几个室友(Z同学和X同学)从住所出发之前,给我打了一电话,告知他们已经动身过来了。我接到电话,发现手机号码不是他的,而是他的室友的。我心里嘀咕,W同学如果诚心与我和解,既然是他自己请客,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手机打电话呢?这有可能说明,他并不想和我有太多交往,连我的手机号码,他都不想保存,也不想让我知道他的号码。到了我家附近的公交站,W同学、Z同学,X同学,三个人一起下车。在去美食街的路上,我问班上最早买车的X同学,为什么不开车过来啊。X同学说,晚上肯定是要喝酒的啊,不方便开车。W同学一听,心头一紧。马上低下头,目光从远处转移到地上,嘴里不说话,那双大眼睛里面的眼神却悄悄地抽动了一下。我看在眼里,心里暗想,他可能是工作不久,口袋里的钱包比较单薄,所以,一听X同学说,晚上要喝酒,他担心我们几个喝多了,他花销太大,口袋的票子经不起抽。四个人围坐一张小饭桌后,他点了一盆干锅牛肉,示意大家开吃,却不叫店家上酒。他似乎在暗示,我们就不喝酒了。我理解他的担心,毕竟,牛肉再怎么吃,就那么一盆,吃完了一般不会再点,而啤酒通常是无底洞,喝了一箱,可以再来一箱。一旦啤酒喝开了,钱就无法预算。然而,迟迟不见酒上桌,非常喜欢喝酒的X同学忍不住提醒他,叫酒啊。W同学这才勉强跟店家说,来四瓶啤酒。和半个月前,Z同学过来请我吃和解饭,一上桌就点一箱子啤酒的那股豪爽劲比起来,W同学显得有点小家子气。如果他本来就不爱喝酒,我不会这么想,可他明明是一个很爱喝酒的人。我能看懂他的意思,W同学其实是暗示大家,我们就喝四瓶,不要多喝。我隐隐约约意识到,我之前的预感,似乎得到了进一步验证:他要么是勉强过来跟我和解,要么是口袋的钱确实不多。我不想为难他,毕竟他的人过来了,和解的意思到了,就行了。我对人要求不高。于是,我拿着那一瓶啤酒慢慢地喝,尽量让自己在那锅牛肉没有吃完之前,不要把那瓶酒提前喝完,以免让这位W同学尴尬。看他心里抖得厉害,为了缓解他的紧张,那瓶酒喝完那一刻,我把空酒瓶往桌上方方正正一放,提出建议:“大家赶紧吃完,去大学期间一起爬过几次的那座山散散步。”我的建议刚刚出口,W同学脸上的表情马上舒缓,心里暗暗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一定在想:“谢天谢地!他们终于没喝太多。”为了加固我的建议,以免Z同学和X同学万一表示不想爬山,导致我们几个继续围坐着饭桌聊天,从而增加继续喝酒的可能性,W同学几乎是不留缝隙,抢在另外两个同学表态之前,马上“夺走麦克风”,接过我的建议说:“没错!没错!那座山,饭后去散散步,还是非常不错的!”说完,他立刻起身去结账。就这样,那一天的和解饭局结束。在那次饭局中,我通过不动声色的观察,捕捉W同学的心理轨迹,并做出了符合逻辑的推断:他的主动和解,其实,诚意并不多。写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认为是我过于敏感。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进一步证明我是对的。在叙述这件事之前,我先插一段话。其实,很多时候,“敏感”往往相当于“敏锐”。敏感的人洞察力通常特别强,尽管偶尔也有出错的时候。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我认为,之所以出现“一个意思,两个词语”的情况,是因为人们需要对自己的内心活动被别人洞察到这一事实,做出不同的反应。于是,发明了这两个词。“敏感”这个词总是被用来指责别人,“敏锐”这个词总是被用来夸奖别人。当你洞察到别人内心不愿示人的一面时,对方心里明明认可你的敏锐,嘴里却很难承认你是对的。他们总是会转身朝你抛过来一句“你太敏感了”。言下之意,是你神经过敏,你的直觉是错误的。当你洞察到他们内心急于示人的一面,并在他们自己说出来之前,抢先一步说出来,他们才会夸你敏锐。那一次,我的直觉到底错了没有?大家接着看看那次饭局过一个月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国庆之后的某一天,我突然收到一封匿名电子邮件,里面好多张微信群聊截图。截图显示,前一天,在某个微信群里,W同学和他们班几个与我从未来往过的同学说:“哎呀,能避开他,我早就避开了”。这个“他”,说的就是我。我之前的预感果然得到了充分验证:他那一次的主动和解,委实有着某种勉强的成分。写到这里,大家应该佩服我极其善于捕捉细节的观察能力、我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我的心理分析能力了吧?很多读者夸我,在文章中,分析问题,解剖人性,总是如同庖丁解牛,相当犀利精准。我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保持一颗简单纯真的心。正因为内心纯真得如同鲜嫩的豆腐,遇见的人和事,穿过心灵,才会留下可感知的印记。内心如石头般坚硬粗糙的人,感知能力往往比较欠缺。正因为纯真,所以,才会敏感。敏感的人适合写作和搞艺术,因为他们非常善于捕捉绝大多数人忽视的微小细节。其次,善于把看似毫不相关的若干细节,用逻辑串联起来,进行推理分析。其三,善于深入论证和思考。如果细节与细节之前,能够彼此交叉验证,共同指向同一件事,那么,这些细节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据此得出的结论,通常比较准确可靠。自从那次匿名邮件发送给我的微信聊天截图被我看到,我事后找W同学对证之后,W同学和我再次断绝来往,已经三年多了。这些往事,回想起来,只剩下好玩和有趣。这些年,通过和这些学生的磕磕碰碰,着实让我这个老小孩,逐渐成熟了起来。不过,我还是不希望自己太过成熟,因为那样一来,我一定会失去很多感知世界和人性的能力。做一个老小孩,其实挺好的。今天,我上了一天的课。下午四点,疲惫地回到家。刚刚躺下,打开微信,就收到好几位读者朋友给我发的祝福,祝我这个老小孩“六一儿童节快乐”。其中,一位作家朋友这样称赞我说:“老虱文采极好,对心理的细微描摹非常到位,如果写官场小说,一定很容易火。”看来,我可以考虑改行写官场或侦探小说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