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如何在秩序中追求正义?
△ 199元,罗翔教你人人都能听懂的法律思维课 △
很多人在开始他们法学第一课的时候,都会问一个问题:什么是法律?就像曾经有人问大哲学家奥古斯丁“什么是时间?”一样,奥古斯丁回答说,如果你不问我,我还知道,如果你一问我,我就茫然无知了。
所以当你问我什么是法律时,我也有类似的感觉,我们很难非常严谨地给法律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所以,在开始更多具有争议性的法律与社会议题的讨论之前,我想先用一个小小的板块的内容与你谈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原则,从而帮助你更准确全面地理解什么是法律。
今天我们就先来讲一讲法律的基本要素。
我曾经提到过,在最早的大学里只有三个专业,神学、医学和法学。当一个人的灵魂出了问题,需要神学;当身体出了状况,需要医学;而当社会出现了问题,那就需要法学。
可见,法律最重要的作用是为了解决社会的问题,维护社会秩序。所以,首先我们可以明确,法律其实是一种规则,而这种规则是以暴力强制作为后盾的,也就是说,任何人违背法律规则,就要受到惩罚。这也是法律的一个要素,那就是:法律是通过惩罚来维护秩序的。
△ 199元,罗翔教你人人都能听懂的法律思维课 △
你也许会问:法律为什么通过惩罚来解决社会的问题,维护正常秩序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你要知道社会最大问题是什么?
从外看,您可能认为是杀人放火、欠债不还,贪腐渎职等这些社会乱象,但是如果从内看,你会发现,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幽暗成分,所有的社会乱象其实都是这些幽暗成分发酵的产物。
当然,也有很多人持乐观主义的态度,他们认为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不应该存在惩罚,即便没有法律的约束,人也能自发的互助互爱。然而,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以惩罚为后盾的法律规则,社会会混乱不堪。
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是美国刑法学家罗宾逊在他的法律著作《海盗、囚徒与麻风病人》中提到的,“落城的故事”。
1965年,三名大学生在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州买下一块林地,幻想把它建立成一个乌托邦的聚居地,并命名为落城落城信奉,反对任何威权和强迫,主张自我约束。任何对个人行为施加惩罚的行为,都将违反落城的哲学信念。
最初一切都很好,落城一度成为充满活力、振奋人心的聚居地。直到来了一位名叫彼得·免的新成员,这位成员从来不为集体奉献任何力量,甚至大量偷窃集体财产,但由于落城奉行不惩罚的政策,大家也无可奈何,所以彼得·免变本加厉,他想在落城举办一个欢乐节,希望落城为所有前来者提供食宿,而落城居民本着互助相爱的精神,只能支持他的主张。
结果可以想象,欢乐节成为了一场灾难,人们在落城随意吸毒、犯罪。而由于信奉不惩罚政策,落成的合作机制彻底失灵。同时,大量蔓延的失序行为也无法得到遏制,最后创始人抛弃了落城,乌托邦的实验彻底破产。
落城的故事告诉我们,法律不能对人性持乐观主义的假设,它必须正视人性幽暗的客观事实。
因此法律一定要以惩罚作为后盾,否则社会秩序迟早会陷入混乱。所以我们认为,法律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维护秩序。
今天有很多人把自由和秩序对立开来,但事实上你可以想一想,是在交通规则的保护下驾驶更自由,还是随心所欲无视规则开车更自由呢?因此我们会发现,只有在一定的秩序中人们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当然,你会说,并不只有法律可以维护秩序,道德、宗教都能起到维护秩序的力量呀?但是这三者最大的区别就是,道德、宗教主要是通过改变人的内心来维护秩序,而法律则是以看得见的惩罚力量对人们的外在行为进行规范,以此来约束人们的不当行为,捍卫社会秩序。
△ 199元,罗翔教你人人都能听懂的法律思维课 △
我再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案例,告诉你为什么有了”道德””宗教”,我们仍需要法律来维护秩序。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帖子,作者是一位年轻的女士,我们暂且叫她张三。张三原本是个独生女,她上大学后父母决定再生一个孩子,于是张三的弟弟出生了。张三的父母曾把两套房子都过户给了张三,后来弟弟出生,父母希望能够要回一套房子。这个要求被张三严词拒绝,甚至她因此断绝和父母的联系。不幸的是,张三父母后来出了车祸,留下了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
张三考虑到一个年轻女生带着弟弟,以后不好嫁人,就把弟弟送到了一户乡下人家。随后她又将两套房子变卖,在一线城市买了房,嫁作人妇。受到亲朋好友的抨击之后,张三在网上发了帖子为自己辩护。
在这种情况下,用道德力量来谴责张三,显然没有太大的作用,毕竟,她发帖辩护的主要观点就是一副”笑骂由他人笑骂,好坏我自为之”的态度,甚至她认为大家不应进行道德上的绑架。
但如果这个故事的确属实,那么,张三行为已经涉嫌犯罪。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养的义务。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了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最高可以处以五年有期徒刑。
在这个案件中,既然父母给张三留下了两套房产,她当然是有负担能力的,对于自己两岁弟弟在法律上有抚养的义务。如果不履行这种义务,就要承担法律的后果。
所以,从这些案例,你可以看出,法律其实是对道德的最低要求,道德是通过对人的内心约束来维护秩序,它主要是一种自律,你可以做一个高尚的人,但你不要以这种标准要求别人,因此它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对于那些最严重的违背道德的行为,必须借助法律的手段来惩罚。这样也就可以形成法律和道德良性的互动关系。
对那些严重地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法律上的惩罚,也能使人们尊重道德规则,自觉地约束自己内心的邪恶。如果只有道德,没有法律,长久以来,人们也就漠视道德规范。总之,法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维护秩序,而要维护秩序必须以惩罚为后盾。
来吧!和顶流名师罗翔一起走进法律思维实验室,掌握法律思维,收获真的知识!
△ 199元,罗翔教你人人都能听懂的法律思维课 △
↓ 更多人文社科精品尽在澎湃 ↓
复旦“哲学小王子”带你进入人类思想史 |《郁喆隽的复旦哲学课》
历史为你所用 |《复旦名师中国通史课》
见证内心改变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命运自有最好的安排 |《慢读庄子》
提前锁定“三体”大结局 |《三体》
这一次,我们只读“史” |《刘勃煮酒论史记》
戳“阅读原文”,只要199元,顶流名师罗翔教你法律思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