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诿和甩锅,为何是职场毒药?
”
指责是人的本性使然,但这种行为的破坏性不容小觑。2015年发表的研究表明,甩锅文化的影响甚至能体现在股价中。在安全至关重要、生命处于险境的航空和医疗行业,严格建立“非指责文化”才能帮助人们真正从错误中学习。但当风险较低时,比如在普通企业界,避免互相指责也非常必要。危险在于,权力和苛责相伴而生,而指责具有传染性。作为公司里最受瞩目的人,老板们若爱责备人,其他人也会跟风。《经济学人·商论》最新巴托比专栏文章推出,欢迎订阅后在App内浏览
《经济学人·商论》2023-02-10
Why pointing fingers is unhelpful
指责是人的本性使然:当出现糟糕局面时,人们总是忍不住想怪罪别人,而不是自己承担责任。但是指责这种行为也有破坏作用。相互责备会削弱团队凝聚力,还会让人们不太可能坦承错误,组织也就不太可能从中吸取教训。2015年发表的研究表明,甩锅文化(“不能怪我”)的影响能体现在股价中。那些管理者用外部因素来为自身不足开脱的公司的业绩不如那些自我检讨的公司。
一些行业早就认识到挑毛病的弊端。航空业在减少事故方面创下了骄人的记录,部分原因就是坠机和侥幸脱险事故的调查流程采取“不指责”的原则。负责调查美国交通事故的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明确表示,它的职责不是指责或归责于某方,而是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建议,避免事故重演。
医疗保健行业也有类似的教训。当出现医疗问题时,不同国家补偿患者的机制各不相同。英国等一些国家依赖诉讼程序,必须要找出过错方。其他国家如瑞典则不要求追究责任,如果病人遭受的伤害被认为是“可避免的”,就会给予赔偿。一个英国议会委员会去年发表的一份报告强烈建议放弃基于证明医疗过失的制度:“它成本极高,会引发对抗心理,还会推动让个人受过而不是集体学习改进。”
在安全至关重要、生命处于险境的航空和医疗行业,从错误中学习的动机尤其强烈。但当风险较低时,这种动机也不会消失。... ...
欢迎打开商论App订阅后阅读完整文章,搜索“巴托比”获取更多《经济学人》职场洞见
衍生阅读 | 管理者究竟怎么“站在员工角度”思考?
每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都懂得要“从客户角度思考”。然而在企业内部,并非所有管理者都明白站在员工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只有站在员工的立场,才能更好地了解员工工作动力的源头或者是消极办公的原因。当然,由于身份的不同,管理者不可能完全复制员工的经历。虽然,可以像真人秀《卧底老板》这样直接假扮员工进行体验,但这毕竟是少数。不过,老板们如果能够尝试干一下手下员工平日的工作,或许对员工的苦衷会有更多的理解。探索更多职场前沿洞察,欢迎在商论App中搜索关键词【巴托比】
巴托比
当老板站在员工的角度想
管理者不容易理解员工的处境,但并非全不可能
欢迎打开商论App订阅后阅读完整文章,搜索“巴托比”获取更多《经济学人》职场洞见
跟随商论主编每日领读,与《经济学人·商论》订户高质量交流,即使碎片化时间也系统阅读《经济学人》,从未来发展的前瞻与预测,到跨行业、跨领域的交叉问题,就当今全球热点话题,为您做出深入、专业的分析解读,更好建立多元的思维方式!
《经济学人·商论》限时特惠·季度低至¥99
3000+中英双语原刊文章 2000+BBC主播原声朗读音频 《经济学人》双语纪录片系列
加入订户专享主编分享社群,每日获取主编晨读推送 编辑精选《经济学人·商论》阅读指南
商论直播对话系列 优先参与线上线下活动,与主编面对面
点击“阅读原文”,优惠订阅季度商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