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激光雷达的野望,要靠自己照亮

中国激光雷达的野望,要靠自己照亮

公众号新闻
爆款,在汽车行业里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但如果一款车能在细分市场里占据一半以上的份额,那么它无疑就是一个“爆款”。2022年,在中国大型SUV市场,正式交付不到半年的理想L9,市场占有率高达50.73%。并且,其2022年的销量,超过其它所有品牌所有车型的总和。
每一台理想L9的车顶,都搭载了一颗激光雷达——它是自动驾驶系统的“眼睛”,通过发射激光束来测量周围环境物体的距离和方位,从而帮助判断车辆与障碍物的相对位置。自动驾驶算法将根据这些传感器感知的数据,最终对车辆下达各种操作指令。
当你看到一台理想汽车时,只要将目光转向车顶。如果它有一颗激光雷达,那么它一定是高配版车型。
理想L9车顶的这颗激光雷达,来自于禾赛科技——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企业。在2022年,理想L9的上险量达到了40,151辆,这意味着至少就有超过4万颗禾赛的激光雷达量产上车。所以,理想汽车在制造爆款的同时,也在激光雷达产业链上带出了新的爆款。根据沙利文报告,禾赛在2022年为ADAS客户共计交付了约6.2万台激光雷达(不包含16线或以下的低端激光雷达产品),为全球激光雷达行业之最。

禾赛正在刷新的纪录,远不止市场规模这一项。 

2月9日,禾赛科技宣布以每份ADS (美国存托股份) 19.00美元的定价,⾸次公开发⾏1000万股ADS,假设承销商不⾏使超额配股权购买更多ADS的情况下,发⾏总价值约为1.9亿美元。每份ADS代表⽲赛科技⼀股B类普通股。⽲赛科技的ADS已获批准,已于2月9⽇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进⾏交易。 

这意味着,作为“中国激光雷达第⼀股”的禾赛科技,成功上市。同时,这也是自2021年滴滴以来中国发行人在美国市场上最大规模的一次IPO。

禾赛在上市首日开盘上涨11%,收盘价为21.05美元,公司市值已超过26亿美元。 

禾赛招股书,藏着比亚迪的野心

在纳斯达克敲钟现场演讲时,禾赛科技创始人李一帆引用了伦纳德·伯恩斯坦的一句名言:“伟大的成就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计划和不太够的时间。” 

成立于2014年的禾赛科技,其成长之路可谓是艰难险阻。

2019年,禾赛科技卷入专利纠纷,一年后才达成和解。2021年3月,在向上交所科创板递交招股说明书两个月之后,禾赛科技主动撤回了IPO申请。2023年初,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文件,将激光雷达公司再次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实上,商务部的这份文件并未对产品出口提出限制。从业内人士的说法来看:总体上限制技术出境不是禁止产品出口,履行程序取得许可证即可正常销售。而结合禾赛科技赴美上市的阶段性成绩来看,大的趋势仍是鼓励企业出海。但同时,在国内激光雷达向海外和国际品牌输出的过程中,需要对技术的出境加以管理和约束。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

通过拆解禾赛科技的招股书,我们发现:除了中国的主流车企之外,不少海外的科技公司和国际汽车企业也在其客户名单之列。截至目前,禾赛科技累计交付超10万台激光雷达,并获理想汽车、集度汽车、路特斯、高合汽车、长安汽车、上汽等10余家主流车企累计数百万台的量产定点;自动驾驶客户则包括Aurora、Zoox、TuSimple、NVIDIA、Nuro、美团、百度、文远知行等。

有意思的是,在禾赛的这份客户名单中,还有几家尚未披露出来的“明星车企定点”——在招股书中,禾赛提到了一家新的客户是“国内最畅销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之一”,通过分析和相关信源得知,该品牌正是比亚迪。此外,还有一家客户为“转型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国内头部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经分析和相关信源了解到,这位客户应该是小米无疑。此外,在2月3日禾赛第二次提交的招股书中,还赫然加入了赛力斯:“自2023年2月,我们与赛力斯集团建立了合作,其旗下多款车型将搭载AT128激光雷达”。 

首先,拿下比亚迪这位大客户,对于禾赛来说实属不易。 

纵观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两家龙头企业无非就是比亚迪和特斯拉。然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多次公开攻击激光雷达路线:“傻瓜才用激光雷达”。

从成本的角度而言,特斯拉所坚持的纯视觉路线,必然是有规模化量产优势的一种。从安全冗余的角度来说,激光雷达仍是现阶段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绝佳选择。以比亚迪的品牌价值观出发,激光雷达上车也是大势所趋。

长期来看,比亚迪最终会走向软硬件自研的道路。但作为一家坚持垂直整合的车企,在深度自研激光雷达这条路上,比亚迪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去摸索。所以,在完全切换到自研之前,比亚迪需要一个稳定靠谱的合作伙伴,来帮助其快速提升产品的智能化基础。

在禾赛之前,比亚迪其实已经找到了一位激光雷达合作伙伴。但考虑比亚迪的品牌矩阵丰富,所需要匹配的供应商也将会有一定的区分。像目前比亚迪旗下已拥有王朝、海洋、腾势、仰望四个品牌,未来还将发布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此外,对于2022年卖出186万辆车的比亚迪来说,通过多供应商供货的方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产能的稳定。要知道,在过去两年零部件供应最为紧张的阶段,比亚迪都能稳住产能、持续热销。 

所以,在激光雷达供应商的选择上,比亚迪关注的重心或许不仅仅是成本、性能和可靠性那么简单,产能将会成为其更重要的决策原点。

论量产交付,禾赛是有底气的。2022年9⽉份,⽲赛实现单⽉交付超1万台,成为全球⾸家⽉交付过万的⻋载激光雷达公司。2022年12⽉,⽲赛宣布实现累计交付量破10万的⾥程碑,且仅2022年⼀年就交付了8万台激光雷达,获得全球年度“销量冠军”。这意味着,禾赛已经具备了激光雷达大规模量产交付的能力。面对持续高涨的激光雷达供应需求,这一点已然成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能拿下赛力斯的定点,同样是意义非凡。

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问界品牌,从2022年3月才开始正式交付,第一年就完成了超7.5万辆的交付量成绩,其增长态势远超外界预期。而接下来的2023年,将会是问界品牌在智能驾驶层面全力加速的一年。在赛力斯和华为的供应链体系中突出重围,并且最终拿下这一定点,这本身就是对禾赛的技术和供应能力的一种认可。

如果说比亚迪和赛力斯的定点来之不易,那么小米的定点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了。

2021年,在小米正式宣布造车的第一年,小米产投在禾赛科技的D轮融资中追投了7千万美金。并且,在随后上路测试的小米自动驾驶车型上,采用了禾赛Pandar系列机械式激光雷达。据《晚点 Auto》报道,小米首款车已确定禾赛科技为激光雷达供应商,且是一款售价上限超过30万元的轿车。这款车将以1颗禾赛混合固态雷达AT128为主雷达,并以数颗禾赛全固态雷达作为补盲雷达。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公开表示:

“我相信,当电动汽车行业成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换言之,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

总之,只要比亚迪和小米造的车成为爆款,禾赛也能跟着“吃肉喝汤”。 

激光雷达,别再继续烧钱了

在过去,激光雷达被誉为是“烧钱机器”。

激光雷达内部有数百个细分器件,在生产工艺上,物料成本和设备调试成本高;在产品结构上,机械部分增大了雷达的体积和重量。比如在2016年,一枚由美国厂商制造的64线激光雷达售价高达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1万元)

想要降低成本,就需要从最底层的芯片开始改变。

本质上,芯片化升级可将激光雷达的成本和量产问题,变成了一个“半导体问题”。以前,激光雷达的物料成本中,占据大头的激光收发模块,包括了激光器、探测器、激光器、激光驱动、模拟前端等电子部件。通过将这些激光器元器件集成在芯片上,来实现降低物料成本、降低安装调试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不断提高半导体的制程,进一步降低芯片成本。

禾赛率先提出了芯片化方向,将激光雷达的发展推上了摩尔定律的轨道,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集成度提升使激光雷达内部元器件数量大幅降低,据禾赛此前透露,打个比方来说的话,可以从约1000个降至约100个,产品复杂度大幅降低,因此可靠性和质量也就大幅提升。第二,元器件数量的大幅减少意味着供应链的简化和韧性,禾赛透露,关键供应商数量可以从约100个降低至仅有10个左右。大大减少因缺少零部件断供的可能性。第三,成本可以显著降低,单线成本甚至可以降低约10倍。第四,性能也会大幅提升,基于摩尔定律红利,随着自研芯片带来的集成度不断提升,其分辨率可以提升约10倍。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搭载禾赛第一代芯片的XT系列产品已经交付超1万台,搭载禾赛第二代芯片的AT128已经累计交付超过6万台,搭载禾赛第三代芯片的纯固态产品FT120也已经获得多家主机厂定点,今年年底前就开始量产交付。其中,每一代芯片的集成度都更高,单线成本都在降低,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增能降本。

但毕竟,芯片化是一个长周期并且极容易失败的工作。禾赛从2017年开始组建团队专研激光雷达专用芯片,到现在5年时间也只是初获成果,第二代芯片化产品开始量产。所以理论上,只有厂商大量出货、车企大批应用,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才能被市场所验证,并且反过来推动新技术迭代。

从禾赛的财务数据就不难看出,这家公司已经步入了研发与商业化的正轨,并且逐渐开始脱下”烧钱大户“的帽子。

在2020全年、2021全年、以及2022年前9个⽉,禾赛科技的营收分别为4.16亿元、7.21亿元、7.93亿元。而2021年前9⽉到2022年前9个⽉,禾赛的营收同⽐增⻓率达72.7%;而禾赛在2017年-2022年前9个⽉的营收复合增⻓率⾼达118%。放眼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这也绝对是最亮眼的增⻓线。并且,44%的毛利率比所有已上市的激光雷达公司都要高,实际上在车载激光雷达领域,除了禾赛以外的所有上市公司利润率都为负,而且一家比一家亏的更多。

在毛利率方面,禾赛虽然从前几年的70%左右下降到44%,但纵观整个激光雷达行业来说,这已然是“勤俭持家”的模范了。据招股书显示,禾赛在2019、2020、2021年的毛利率分别为70.3%、57.5%、53.0%。虽然毛利率高,但交付量也低。在禾赛宣布10万累计交付量里程碑时,其中8万台都是2022年交付的,2017-2021年加起来总共才交付了2万台。禾赛2022年(1-9月)的毛利率为44%,远低于2019年的水平。但实际上44%的毛利率比所有已上市的激光雷达公司都要高,仅一家海外激光雷达实现了正30%的毛利率,其他所有公司的利润率都为负,而且一家比一家亏的更多。

在研发方面,禾赛几乎是把挣来的钱,投入近一半到研发上,以此来维持下一代产品的推进。2019年、2020年和2021 年,禾赛的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1.498亿人民币、2.297亿人民币和3.684亿人民币(5180万美元),分别占同期净营收的43.0%、55.3%和51.1%。从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到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期间,禾赛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106亿人民币和3.764亿人民币(5290万美元),分别占同期净营收的45.8%和47.4%。

从长期来看,要实现自我造血能力,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端入手,更要深入到底层、基层的制造端去进行大量地创新。正如经济学家马光远曾说过:“制造在哪里,创新就在哪里”。

从成立第一天开始,禾赛就坚持自主生产。禾赛认为,只有将制造纳入整个产品研发的生命周期中,并给予足够重视度,才能真正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和高技术壁垒打造,最终形成研发-设计-较准-测试的闭环。在今天汽车行业里的巨头,比如“特斯拉、博世、宁德时代”往往也采用自建生产体系的方式,而非像消费类电子行业一样采用代工的模式。

禾赛位于上海嘉定的制造工厂于2018年8月投产,连同过渡生产线非AT系列年产能可达35000台,另有AT系列的预计月产能约为20000台,满足了禾赛科技激光雷达产品的当前需求。此外,公司仍有总投资超过1.85亿美元的“麦克斯韦”智造中心在建,预计将于2023年投产,投产后最终年产能预计将扩大至120万台——这意味着,一座百万台激光雷达产能工厂即将建成。

写在最后

禾赛,这个名字取自于美国加州第三大城市、被誉为“硅谷之心”的圣何塞。而这里,也正是禾赛科技创始人李一帆梦想开始的地方。虽然费尽周折、几经磨难,但李一帆最终还是顺利地敲响了纳斯达克的钟声。如今,禾赛距离“billion dollar company”的梦想,又进一步。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用这句话来形容今天的禾赛,恰到好处。

特别策划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9个月下线5万台前装激光雷达,这家公司冲刺年度交付之王【原创】从王沪宁的文革学历说开去激光雷达量产「排位赛」开启激光雷达的前装「烦恼」市值被超/客户被抢,这家激光雷达上市公司能否站稳中国市场激光雷达的饭碗要被端了?美股IPO|中国激光雷达开发商禾赛集团为 1.62 亿美元的IPO 条款全球激光雷达“交付之王”,禾赛科技打响23年中概股第一枪激光雷达的淘汰赛,早已开打!真格早期项目「禾赛科技」成功挂牌纳斯达克,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诞生激光雷达的最新进展美股IPO|中国激光雷达开发商禾赛科技申请 1 亿美元的美国 IPO从斯坦福到投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人生是旷野爆发前夜:2023国产激光雷达发展展望“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禾赛科技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涨超10%,成全球市值最高激光雷达公司车载激光雷达赛道「新窗口」中国反制!光伏硅片、激光雷达等先进技术将被限制出口來楚生册页小品退休教授发明纯固态激光雷达,获5.89亿AEBS后装史上最大订单禾赛科技:激光雷达的护城河,将被售价仅1/10的“野蛮人”轻松跨过?搭载探维激光雷达,续航超 750 公里,合创 V09 搅局中大型纯电 MPV 市场激光雷达公司禾赛上市,中国电动车激烈竞争的受益者我们为什么要请教练“白酒教父”的野望,330亿酒企赴港IPO[电脑] The King的野望,靠谁来实现!?冥王峡谷精神续作铭凡HX99G评测钱靠自己挣,路靠自己走,苦靠自己尝,事靠自己扛!禾赛纳斯达克上市:市值24亿美元 成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火力全开,中国激光雷达厂商征战CES 2023开始工作中国激光雷达产业,杀死一大片美国祖师爷Study | 激光雷达性能如何统一量化?标准化测试最新研究发布激光雷达「冰火两重天」:国外破产倒闭,国内上车提速,MPV都用上了光有激光雷达还不够?4D成像雷达进入“量产上车”时代又一激光雷达明星破产积木沙发 – LOVESAV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