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沧海一土狗
来源:沧海一土狗(ID:canghaiyitugou)
为了从金融市场牟利,金融投资者对经济、金融数据跟得很紧;但是,他们的牟利立场会产生一个重大扭曲——锁死了其观察视角,只会从价格角度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不幸的是,激励机制让我们无比重视价格,并给了它极高的权重,这也意味着我们只会从价格角度提问题,结果就是认知被锁死。事实上,在提问题的层面,每个投资者都天然地面临一个“激励机制诅咒”。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并不是因为这个问题太难,以及我们缺乏有效的工具,而是因为一开始我们就提了一个错误的问题。那么,投资者们该如何绕开“激励机制诅咒”呢?忘掉挣钱,换一个视角,从其他参与者的角度看问题。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视角,就是央行立场。对央行来说,金融市场只是它的工具,价格只是一个信号,它的目标是整个经济。写到这里,我想到一个比喻,金融市场就像一艘宇宙飞船,决策者们开着这艘飞船行驶在浩瀚的太空中——经济。本文我将展示两点:1、飞船长啥样;2、如何开飞船。
在这里,我就不具体展开模型是如何搭建的了;我只讲讲搭建原则: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常识的聚合体,之所以其他常识被排除在外,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冲突。现在我们把这条船——常识聚合体——当成一个既成事实,我们直接学习怎么开这条船。这就好比,我们会开车,但我们真不必学习如何造汽车。
不难发现,这个模型中,实体经济的输入项就两个,一、活期存款的流通速度V;二、活期存款的规模C;实体经济快速复苏,导致活期存款流动速度V增加,提高必要超储率,派生出增量超储需求。如果央行不做应对,资金利率会快速飙升。2月7日,银行间7天加权利率跳升至2.40%+;2月8日,继续升至2.6%+,大幅偏离正常区间【2.0-2.3%】。
于是,央行在2月8日开展6410亿OMO,净投放4860亿元。后续的两个交易日又大量净投放两次,三次合计净投放10530亿元。经过一万亿超储的净投放,银行间7天加权利率终于回落至2.08%,回归至正常区间范围内。
1、央行的“合理充裕”的具体含义——银行间7天加权维持在【2.0-2.3%】;3、在央行维稳资金利率的情况下,经济复苏的标志切换为中长期资金缺口;央行本次累计投放了1.8万亿短期资金才平抑了本次利率跳升,这意味着中长期资金缺口为1.8万亿,并且,随着复苏的深入,缺口会进一步放大。如上图所示,其目的有两个,一、不想让资金利率过高抑制活期存款流动速度,以至于抑制复苏;二、希望进一步做大增量信贷。最近,美联储已经通过加息操作向我们展示了【抑制回路】的作用机制和实际作用效果了。目前,央行并不想让【抑制回路】起作用。所以,通过大量净投放来平抑V提升所带来的资金利率上行。
这个目的看起来容易理解,但实际情况却有些复杂。经济复苏会带来大量的活期存款需求C,然而,活期存款有两个来源,一、其他金融资产转化,即储蓄活化;二、增量信贷。在复苏的早期,我们已经经历过一波储蓄活化了。如下图所示,去年11月一年存单利率快速飙升(ps:我们在《是谁打响了资金面收紧的第一枪?》一文中讨论过这个问题):
现在央行想控制活期存款的其他来源,希望靠“增量信贷”来满足活期存款需求。所以,它要尽量抑制储蓄活化——即流动性偏好δ进一步上升,然而,资金利率的加速提升有激发储蓄活化的效果。因此,为了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央行也不得不压低资金利率。综上所述,我们就能搞清楚了央行大量净投放的目的,也能轻松推断出系统正在发生的4个变化:在《从费雪方程式看未来的通胀风险》一文中,我们讨论过,通胀风险的核心是货币流通速度V。央行需要密切监控V,但是,V不可以直接见。央行该怎么判断呢?通过两个间接指标。如上图所示,一个间接指标是短期资金池的规模;另一个间接指标是中长端资金的利率。“间接指标一”很好理解,要锁定资金利率,央行必须不断地投放,并且,货币流通速度V越大,所需要投放的资金就越多。所以,央行可以通过短期资金池的规模来推断V的情况。现在它的规模是1.8万亿,还不需要踩刹车,一旦这个指标飙升到3.6万亿,需不需要踩?且不说美联储的前车之鉴,“大水漫灌”这顶大帽子就能把央行压死。所以,短期资金池的规模有个上限。一旦接近这个上限,央行就要引导资金利率突破正常区间——踩刹车。间接指标二:
随着经济的复苏,储蓄一直在活化,这意味着赎回压力一直在,【赎回压力回路】把资金上行压力传导到中长端。反过来讲,中长端利率和短端利率的利差也可以反馈储蓄活化情况,间接地反馈货币流通速度V。假设央行把资金利率锁死在【2.0-2.3%】的区间,随着复苏的进展,储蓄会再次加速活化,导致中长端收益率上行。那么,该如何观测呢?观察一年期国有股份制银行存单利率。对于央行来说,这个利率向上突破一年MLF利率2.75%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志。这意味着央行需要把脚搭到刹车板上了。
如果其进一步上行突破2.9%甚至3%关口,央行就要果断踩下刹车,拉高资金利率了。
说实话,这块比较反直觉——中长端利率决定短端利率。也就是说,一年存单利率和十年国债利率反而领先于资金利率上行。你不站在开车的立场,你根本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复苏的下一个阶段是:经济进一步复苏,储蓄进一步活化。现在复苏还没进展到这个阶段,但是,我们极其有必要盯紧两个东西,
这个框架给出的答案是:基于中长端利率走势踩刹车。但是,传统的理论框架是基于通胀数据踩刹车。现在中国的cpi在2.1%,处于一个不值得关注的水平。然而,美国这次给的经验教训是——基于通胀数据刹车太晚。此外,在债券市场有一个经验规律:信贷数据好,收益率上行,信贷数据差,收益率下行。如前文所述,如果央行希望靠增量信贷提高活期存款,那么,它必然要压低资金利率来减少储蓄活化。反之,如果央行觉得信贷搞得差不多了,它也可能引导资金利率上行,放松对储蓄活化的抑制,让其他金融资产提供活期存款。因此,信贷数据往往只是一个信号,有两个作用,一、告诉大家经济恢复得如何;二、告诉央行是否该踩刹车。对于第一个作用,大家总有一些误读。如下图所示,一月份的信贷增速还不错,达到11.3%,同比增速向上的趋势开始明确。但是,依然会有人拆开贷款的结构,然后,淡淡地飘出来一句:信贷质量不高。如何评估信贷质量呢?看货币的流通速度V,如果货币流通速度V上升,那么,信贷质量高;如果货币流通速度V不上升,信贷质量很弱。
这一波货币流通速度V升得很猛,制造了巨大的超储缺口,倒逼央行临时净投放了1万亿超储,你说这样的信贷质量不高??
总而言之,投资的着眼点应该在经济之上,然而,经济又不可以直接见,所以,我们需要各种工具。这次我着重介绍了两个工具——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各种指标都是信号,不断地提示我们:现在经济如何,复苏演进到哪一步了。如果你还是只盯着价格,不从提出问题的层面去思考问题,那么,我也只能祝你好运了。
最后,回到实操,未来需要关注的点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七天加权利率在正常区间【2.0-2.3%】的波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