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难的时代,从沙漠里“走出来”的爱情
疫情是一个加速器,它让一份情感变得成熟且务实。
沙漠里的男孩
曹雨26岁,大学毕业之后在北京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她在一所幼儿园里做老师。疫情以来,为了保障幼儿园孩子们的安全,单位对于出京审核相对严格。2021年清明节,管理相对宽松,她决定利用三天的短假期,和大学同学一起去内蒙古的库布齐沙漠徒步。
沙漠中曹雨与朋友合影
每天,她们会跟随领队在沙漠中行进10个小时,从一个服务区走到下一个服务区,不算是一个太艰难的旅程,所以像这样的徒步小团队在假期里不少人参加。第二天的行程会经过黄河的滩涂,那一段风景壮美,穿越过程会有很长的一段路需涉水而过,很多人把塑料袋套在鞋子上过河。过河之后的景象让曹雨有些生气,岸边四处散落着徒步者随手丢弃的塑料袋。她低头沿着河岸,默默地拾捡着垃圾袋,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等她准备寻找朋友时竟然发现,她已经和小团队走散,沙漠里信号时断时续,她彻底迷路了。
离当晚过夜的服务区还有几公里的路程,她把从岸边捡来的塑料袋一前一后挂在一个木棍上,像挑扁担一样挑着塑料袋寻找服务区的路。中途,她遇到另一个小队的领队,她跟随着他们,希望走出沙漠。4月的沙漠风沙大,阳光刺眼,每个人都裹得严严实实。在沙漠里休息时,叫悟空的领队说,他们的团队会先去看望用户们通过支付宝软件实地种植的梭梭树,要到接近晚上才能抵达休息区。曹雨隔着几个山坡,远远能看见服务区的圆形建筑,她决定带着塑料袋独自上路,和短暂相遇的小团队就此告别。
坐在悟空身边的有一个年轻的男孩,“大家都严严实实的,看不出模样来,男孩见我手里两个大袋子,他当时只是很轻描淡写地说,‘我帮你拎吧’”。不由分说,男孩把那些脏兮兮的垃圾袋子往自己的包里塞去。也是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曹雨多了好感。后来,曹雨给我看过一张照片,是男孩在沙漠里远走的背影。和电影里的浪漫爱情相比,曹雨碰上的陌生男孩没有留下名字,也没有互加微信,他们就像是擦肩而过、给了彼此温暖的人。曹雨在学生时代虽然暗恋过男生,但依然是情感小白,她不太懂得如何挑明关系,开启一段新感情。不过她做了人生中最大胆的一次尝试,当晚拜托悟空在那个小团体里寻找男孩的踪迹,她描述着男孩的穿着,“穿着黑色裤子,蓝色冲锋衣,黄色背包,手持两根登山杖”,这条寻人启事发出之后,群里一片沉寂,曹雨这时候才意识到,那个男孩和她一样,也是沙漠里和团队走散的人。
曹雨在沙漠里碰上这个男孩,她站在高处,偷偷拍了一张这个男孩的背影
就这样,原本一个也许会有下文的爱情故事仓促画上了句号。曹雨回到北京之后,迅速被忙碌的工作淹没,“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奇幻的相遇,大多数都是人潮里的无疾而终”。作为一名北漂,曹雨的生活很简单,每天两点一线,从家到幼儿园,身边的孩子们嬉笑打闹甚是热闹,但她总觉得生活缺少一种归属。疫情之后,曹雨就爱上了户外生活,走近自然、摘掉口罩成为她最期待的事情,“不确定哪一天,疫情又严重,哪里都去不了”。五一假期她又报了一个去太行山徒步的团,临出发,答应和她一起徒步的大学同学拔了智齿,爽约了,曹雨最终变成独自旅行。等她忙完单位的事情,登上大巴车时,离发车只有三分钟。
曹雨是一个开朗的姑娘,她可以在陌生小团体里迅速找到一起游玩的小伙伴,但她也感慨为什么现在年轻人遇上爱情如此艰难。“生活看上去有很多选择,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进着,我们不太像老一辈人一样需要扶持,所以每个人都只顾着眼前的事情。不是不相信爱情,而是说当爱情来临,我们可能很难被触动,被打开。”这一次的徒步小团体,走在最前面的是三男两女,其中一个男孩在路上捡了100块钱,他请大伙儿坐上了一辆下山的面包车。直到晚上,曹雨和他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几句话,觉得总有一些似曾相识。男孩在群里跟别人要创可贴,曹雨顺手点进了男孩的朋友圈,虽然陌生人只有十条可见,但她惊讶地发现,这个男孩在一个月以前也曾去过库布齐沙漠。出于好奇,她主动加上男孩的微信。“这该死的缘分”,这是曹雨给男孩发去的第一条消息。直到此时,曹雨并没有认出眼前的男孩就是沙漠里她寻找的人,她只是抱着一丝希望,也许太行山男生认识那个帮助过她的沙漠男孩。
次日清晨,男孩给曹雨盛了一碗粥,她记得,那碗炭火煮的粥黄灿灿的,冒着热气。聊着天她发现,在旅途中再度相遇的人,就是那个沙漠里的男孩。男孩叫郑少秋。
沙漠之旅成为了曹雨和郑少秋最难忘的相遇回忆
扶持与安慰
郑少秋比曹雨大五岁,今年是他的而立之年。他与曹雨的恋爱关系是从太行山回到北京之后确立的,两个年轻人在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就相约奥森散步,他们天马行空地聊天,类似的小城镇生活的成长经历,让他们彼此走得更近。至于学历、工作、房与车这些现实问题,似乎是一段关系中很重要的前提,但并没有在他们第一次正式约会的谈话中出现。那天风很大,吹得两人东倒西歪,过马路时,曹雨抓着郑少秋的手跑了一段,他觉得,那个瞬间他彻底被眼前这个善良、质朴的女孩打动。他对曹雨的表达方式透着一种学生时代的小确幸和暧昧,找了一个话题,说是家里有人帮他看过,四月他会有一段情感出现,如果出现了那就戴上一根红线。他在曹雨面前露出那根红线时,曹雨知道,男孩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
《一天》剧照
郑少秋的经历相比曹雨来说坎坷很多,他出生在农村,父母习惯打压式教育孩子,他少年时因为叛逆离开东北的家,后来在北京换过很多份辛苦的工作,经历过相对复杂的社会,也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最终,他花了一年的时间自学电脑成为程序员。郑少秋的表达总是谨慎且被动的,与人相处有很强的边界感与警惕性。北京给他的感受除了奋斗,好像再难有很轻松的时刻。如果说他是历经沧桑,那么曹雨就像是被呵护得很好的花朵,尽管两人如此不同,但郑少秋觉得曹雨是另一个自己,她的简单与善良,可以在人群中一眼识别到。同是过着北漂生活,郑少秋朋友很少,常常来往的只有一个高中朋友。自从两人开始恋爱之后,他和曹雨成为彼此的树洞,如同在大海深处漂泊时,唯一的伙伴。曹雨说:“北京那么大,其实人是很孤单的,很多年轻人漂泊在这里,但每个人的圈子实际上是固化的,不是不认识人,而是认识之后很难往前走一步。”
《没关系,是爱情啊》剧照
两人的相处中,郑少秋更像一个长辈,在应对现实时,他会给曹雨提出一些更多元的解释。曹雨给他的情感则像一种抚慰,好像能抚平过去沉淀于他身上的阴影。“一段好的关系,会成为一个镜像投射,让你看到自己不好的地方,进而去修正。”遇到糟心的事情,曹雨过去情绪很容易上头,现在,当她和人起了冲突,想要寻求郑少秋“站边”的安慰时,他却告诉她,“你可以换一些角度思考问题,就可以不被现实问题左右情绪”。作为东北人,郑少秋身上有一种特殊的幽默感,能化解很多当下的苦难。在北京这个城市,靠着自己的努力,他甚至改写了人生的命运,他的自律和勤奋,是曹雨觉得对方特别了不起的地方。
在2022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两个异乡人住到了一起,一起宅家、办公。这种每天24小时的相处,让两人进入了很具体的柴米油盐中。由于两人的社交和生活都很简单,所以封控反而成为一个加速器,让他们越发确信,眼前的人便是未来的结婚对象。那期间,两人的日常生活很简单,每天一起做饭,自制火锅、烤肉,吃完饭各自忙碌手头上的工作。我想从他俩的关系里获得更多的信息,但发现,“简单”“安稳”正是这两人所追求的。“门一关,纷纷扰扰就被关在了外面,如果没有他,我无法想象一个人怎么度过那些不确定的日子。”
电影《夜以继日》剧照
或许由于社会太复杂,亲密关系太容易分崩离析,所以我们习惯于把爱情想象得艰难,希望从亲密关系里探讨纠葛与分歧,获得某些具有警示性的结论。在疫情期间,曹雨刷B站看到很多亲密关系因为隔离、封控变得剑拔弩张,甚至陷入近距离的焦虑中。但她觉得,她与郑少秋互为陪伴、安慰的关系,便是她心目中爱情的样子。随着疫情政策放开,两人相继阳了,一个病人照顾另一个病人,像是提前进入了老年生活。
快过年了,曹雨说,今年打算先和郑少秋回东北老家,到了初三两人再一起飞回云南老家看望父母。对于未来,曹雨和郑少秋有很多具体的安排,也许很快他们会一起去云南生活,在北京买房、买车、结婚对于他们这样的北漂青年而言是遥不可及的,但如果换一个压力小一些的城市,他们的生活会容易一些。曹雨说,他们的婚礼想在稻田里举行,那是她小时候司空见惯的稻田,稻穗已经成熟,随风摇动。他们一同踩在带着稻茬的田里,用家里老旧的农具做装饰,准备一些吃的和玩的东西,亲朋好友随意闲聊。“我现在很喜欢看各种各样的家和房子,希望以后能一起住在属于自己亲手布置的房子里。”
《麦田》剧照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3年第6期)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