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广深妈妈圈,一起探索大湾区教育难题
最近我们有个小小的发现:身边依靠舞蹈特长进了美国名校的学生好像越来越多了。之前就听说有喜欢跳舞的女孩进了MIT(👈查看),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来自”华南升学第一校“华附国际HFI,3岁就开始学芭蕾,并且围绕自己对芭蕾舞的兴趣拓展出一系列具有个人特色的学科研究,最终被藤校布朗录取的广州女孩Rebecca。不过听Rebecca说,她刚从纯外籍学校转入学霸云集、以理科闻名的HFI时,也经历了一番挑战:刚入学时,她有的理科成绩只能考30分,一年以后却基本都考到了A,而在大家都在搞竞赛做活动的时候,她也没有随大流,而是把活动围绕芭蕾这个主题拓展开来,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此外,她也为我们分享了自己如何适应HFI的学习环境、如何从兴趣爱好中探索到学科魅力,以及准备主文书、小文书时的“秘籍”。就读学校:华附国际HFI
大学录取:布朗大学
Act: 36分
TOEFL: 117分
AP: 5门
我初中就读于广州美国人国际学校,是一所纯外籍学校,我自己也一直对文科有着浓厚的兴趣。相反,如果进入HFI,我不仅要去适应国际部的学习环境,要把自己不擅长的理科捡起来,怎么看,进HFI都不是我当时的最优选。不过,初中有一年暑假,我看到了一个和人生道理有关的视频,视频的内容是:人需要做一些属于自己的选择。当时我想,虽然HFI理科很难,但那里的学术氛围确实很浓厚,而且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再者说,在HFI,我能真正地挑战自己,既然考上了,那就去吧。就这样,我带着对HFI的“美好憧憬”,迎接了我高中的第一个挑战。HFI会把普高三年的理科挤压到一年内学完,课程的进度很快。而高二高三,则注重AP课程的学习。我刚入学的那段时间,理科成绩直接跌入谷底,考过50分、30分,因为基础差,加上不适应高一的中文教学,一度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好在,HFI的老师都很热心,我的物理老师发现我成绩不好后,就让我每天中午去问问题,在和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与其自己耗时间思考,不如学会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能够很大程度提升学习效率。于是我每天在老师办公室待接近一个小时,如果自己没有问题,就听别的同学问,就这样日积月累地,成绩也慢慢提升了。到了高一下学期,我的理科成绩除了一个B,其余都考到了A。在HFI,有时候一周考试多达5~6门,且考试时间分散的很开,所以平常要打好基础,不能临时抱佛脚。此外,我还有以下几个适应学习环境的方法:1. 今日事今日毕:
任何不懂的问题,最好在当天找到答案。
2. 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要自己研究什么最适合自己。对于我来说,我喜欢做思维导图或者默写。
3. 时间分配:
不仅是安排自己的日程,而是要做好精力分配。比如我当时不要求自己所有课程都拿最高分,93分和98分都能拿到A,我会做一个平衡和取舍。
现在看来,当时进入HFI的选择是正确的,至少在挑战自己的这个方面,有可视化的成绩。申请美国学校,众所周知,需要准备多元化的活动、竞赛。但相较于把不擅长的活动堆砌在自己身上,我更多是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展开的。我从3岁开始学习芭蕾,小时候有想过去专业院校,但是当时专业老师劝我不要去,因为芭蕾对身体条件很苛刻。虽然没有走专业的路,但是我一直坚持着这个爱好, 在2014年加入广州少儿芭蕾舞团,在2021年,担任广州大剧院芭蕾舞剧《唐吉诃德》的女主角。每一场芭蕾舞演出,我可能都要演绎不同的角色,因此,也需要研究角色的情感、故事、历程。我个人习惯在演绎角色之前查阅相关书籍,并去理解角色,再用舞蹈表达出来。在一次次理解角色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文学和舞蹈息息相关。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我参加卡尔顿人文夏校,机缘巧合下,我发现我的教授之前是纽约市芭蕾舞团附属学校的学生,她建议我把舞剧和莎士比亚的戏剧进行对比,也就是那次,我认识到,原来芭蕾可以作为学术去深入研究。后来,我参加了一个关于芭蕾的pioneer项目,主要研究女性在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在做学术项目期间,我采访文革时期的芭蕾舞演员,深入探究芭蕾和文学的联系;在朋友的鼓励下,我也参加了很多芭蕾舞比赛,不断挑战自己;同时,因为对芭蕾舞的足尖鞋很感兴趣,我通过自媒体分享关于芭蕾的内容,在网上发足尖鞋教程;此外,我还用自己的奖学金建立了舞蹈教室,帮助一些弱势群体,并在暑假为她们上芭蕾课。在这一系列围绕兴趣的尝试下,我得到了很多来自外界的正反馈。我也发现,在高中这几年,与其去随波逐流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活动,不如围绕自己的兴趣延伸,这样反而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物特点。在申请季时,也能够写出更生动、立体的文书。最后,再来说说老生常谈的文书。一开始我写的时候,有好几个主题方向,所以写了四五个文书。但是写的过程中,发现总是达不到心中的满意程度,一会儿担心时间不够,一会儿担心用词不准确。针对主文书和小文书,我也有一些经验分享:
我最后用的文书主题和家庭相关,一开始当时没想到可以写这个主题,但是暑假期间,我把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列了出来,通过头脑风暴,也进一步挖掘出了最能代表自己的主题。我看了很多优秀的文书,当时想让自己文书里的每一个字都非常优雅,导致我有段时间特别恐惧写主文书,一直拖延,且心态内耗。建议大家写的时候,不要给自己设限,写文书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事儿,可以写完第二天再复盘回顾。
我给身边升学指导的老师以及朋友看了我的一些主文书,他们都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有的人认为我应该突出芭蕾、有的认为应该写家庭的主题。但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听从自己心里的想法。如果身边很多声音,要时刻保持critical thinking。申请季节只有一次,往往坚定自己,反而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美国大学的小文书大致可以分为几大类,建议大家在暑假早申请阶段,把每个类型的文书都写一遍,后续写作结构可以一直套用。
可以去大学网站探索学校以及专业,不仅能帮自己更好地选校,也可以积累一些文书素材。我当时会去看布朗大学的文学系和别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发现布朗大学支持independent concentration,也就是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专业合并,修自己喜欢的课程。
可以多看看学校能提供的资源,比如对于我来说,更加关注定期的舞台表演,以及知名舞者的校友联系等。文书之外,建议有艺术特长的人,可以做一个自己的艺术作品集,对于部分大学来说,这也是一个加分项。总而言之,坚定地做自己,为自己的决策负责,相信申请季的困难,最终都能迎刃而解。
学习自己不擅长的理科、适应从外籍学校到国际部的环境转变、从芭蕾兴趣到一系列的学科拓展··· Rebecca从未停止过挑战自己,也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目标。 申请季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山丘,未来,还有更多极具挑战的事情,需要我们去面对。只有做自己、坚定不移,才能跨越重重阻碍,到达理想的境地。
1、深国交-宾大M&T,如何在全球只招50人的项目中脱颖而出?2、深国交-康奈尔,爬藤秘诀竟是听都没听说过的小众专业?3、深国交-剑桥医学,最难的临床医学offer如何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