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这么糊弄了吗?
先不谈《蚁人3》好不好看,我想先给大家做一个测试——
如果一部超英电影的剧情是一个天赋异禀的超英小孩,因为闯祸打开了一个通往异世界的大门,遇到了别的世界的反派,以及出现了来自不同平行宇宙的反派,超英小孩和几个超英大人,一起打败了反派,弥补了自己创下的祸,电影结束。
问,这是《蜘蛛侠3》的剧情,还是《蚁人3》的剧情?
答案是,都是。
“又一次在一个自有的模版上,复制出来的超英电影。”
这就是我对《蚁人3》的观感,漫威已经毫不掩饰自己在用“流水线作业”的方式拍超英片了,剧本的起承转合就像是最近流行的人工智能写的一样,一种大数据算法下的粘合。
如果再算上这部片里对《阿凡达》《星球大战》的“借用”,这就是一部批量生产的“劣质商品”。
我还越来越有一种漫威已经对“大决战”走火入魔的感觉,这个大决战当然就是所谓的“复联”。
往前看第四阶段以及第五阶段的所有片子,不至于全部,但是有相当一部分都被服务于去讲清“多元宇宙”是什么,最后的大决战要怎么打,和谁打,英雄个人的故事被完全后置,儿戏到就像是拍“这位超级英雄今天不小心摔了一跤,然后站起来。”电影就结束了,故事充满了偶发性,英雄的宿命感完全在漫威里消失了。
到《蚁人3》这里,甚至连主角团所有角色的成长变化都没有了,这是漫威第一次敷衍到这种程度。
《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
(以下简称《蚁人3》)
一
作为第五阶段的开幕片,《蚁人3》的故事非常简单:蚁人斯科特的女儿闯祸,不小心激发了能够与量子世界互通信息的工具,反派康接收到了信息,于是把蚁人一家全拉进了量子世界,最终他们打败康回家。
而借由康的身世,这部电影又一次引出了多元宇宙的概念,同时在片尾第一个彩蛋里,我们会发现康或许就是多元宇宙里最大的反派。
简单来说《蚁人3》这部并不是在拍蚁人和蚁人一家,它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康,典型地为了这点醋包了这盘饺子。
但康也不是最终的醋,因为对于康的塑造也只是一个身份的交代。片中借由大量的事实提及了康的野心、残暴,以及他如何致使一条条时间线的崩塌,但这些都是浮现在角色最外表的东西,更复杂的一句没提。
他唯一的作用就是丰富多元宇宙这个概念,所以多元宇宙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醋。
这就牵扯到了我们要说的《蚁人3》的第一个问题:为了服务多元宇宙这个“大局观”,包括蚁人、康在内的所有人物,全部沦为了工具人,甚至是他们各自的情感,也沦为了陪衬。
我们以《蚁人》1和3做一个对比。
这两部电影有一条共同的情感线,那就是父女,当然主要集中在斯科特和其女儿凯茜身上。
在《蚁人1》中,斯科特因盗窃罪进过监狱找不到工作,连交女儿的抚养费都做不到。他自认为对女儿有所亏欠,未能承担起作为父亲的责任,且因自己的经历在女儿面前抬不起头。
因此在汉克找到他时,一句“这是一个能赢得你女儿崇拜目光的机会”就可以打动他,成为撬动他变成蚁人的一个契机。
由此我们会发现在“父女”这条情感线之外,还有一条辅助的成长线是在推动着斯科特走的——责任。
因为对凯茜的责任他选择参与了这项任务,也因为这次任务他完成了自己的成长,自信地迎接和凯茜的关系。这两条线相互成就,丰满了人物。
但是到了《蚁人2》里,父女之间的矛盾变成了女儿觉得斯科特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之后“飘”了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而电影的结局也只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罢了:女儿发现父亲仍然是那个拯救世界的大英雄!
但人物其实是没有任何成长和改变的,开始的时候是什么样,结束的时候还是什么样。
不止是主角,就连其中的两个反派:康和魔多客,也是浅浅一谈。
魔多客本是《蚁人1》里的反派达伦,他被打败后误入量子世界被康改造成机械体。而在他怀着对蚁人的恨意疯狂复仇时,只因凯茜的一句“你不应变成这样的”就幡然醒悟,以性命协助蚁人击败了康。这么粗浅的改变放在哪个说法里都是无法信服的。
康的出现和《蜘蛛侠:英雄无归》里的反派一样,都是孩子恶作剧的产物。
在《蜘蛛侠:英雄无归》里,因为蜘蛛侠的一次失误导致多元宇宙紊乱,各个宇宙的反派来到了这个世界,成为了这部电影里的反派。《蚁人3》同样因为凯茜的好奇与量子世界产生了联系,于是主角团被拖入量子世界,遭遇了康。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帕克或凯茜的“闯祸”,这些反派本是不会出现的,他们的出现只是一种巧合,完全没有以往个人电影里那种与主角的宿命敌对感。
既然没有敌对感,那就很难出彩。主角团和康的战斗从康的强势碾压到蚂蚁大军来袭打败康只是一种瞬间的转变,这种从山底到山巅的改变缺少了如此多的顺承,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二
电影第二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类型杂糅的失败。
漫威现在的方向之一是试图和各种类型做杂糅,像《奇异博士》在与恐怖片的风格做结合,借用魔法在其中加入了更多阴森诡谲的内容,而《蚁人3》则很明显地想要往科幻片方面去靠。
这种做法自然有好处,它可以让这个系列的电影风格更加集中,也让这个英雄的人设更有辨识度。
但它所需要完成的内容量也是要随之提升的,以科幻片为例,越是科幻片越需要一个夯实的世界观的支撑——只有讲清楚这个事的背景,才能用顺畅的逻辑去讲这个事。放眼《星球大战》《黑客帝国》等,皆是如此。
很可惜,《蚁人3》在科幻片的领域里属于两不沾。
一是它与“有世界观”这四个字全不沾。
这片故事发生的空间是一个全新的“量子空间”,按照剧情的交代,这是一个没有时间概念的空间,是一个全新的未知世界。
那么这么一个未知的迥异的量子世界,为什么进化出了和人一样的形貌?这些人和地球人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文化和组织构成是什么样子的?里面那么多长得像西兰花的人、脑袋是元素光球的人,还有果冻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全然没有解答,只是珍妮的一句“这是你们没有见过的世界”就略过了。
不对吧导演,这个世界我原是见过的,我感觉和《星战》没有什么差别啊,是不是默认看过《星战》就一定了解电影的设定了,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
但如果看过那么多科幻奇幻片的话,真的还会为这个所谓“量子世界”的构造产生惊艳的感觉吗?
其实《蚁人》向来不是靠这种特效来制造惊艳的,回顾《蚁人1》里的初变蚁人,它选用了日常场景作为对比物。
在斯科特变成蚁人后,身形变得和蚂蚁一样小,此时他所做的仅仅是逃离浴缸,一个简单的放洗澡水的行为对他造成的毁灭不啻于灭霸的随手一指;一个桌面版的托马斯小火车模型对他来说和真正的火车没有什么差别。
它真的在让我们用蚂蚁的视角看待日常世界,这种在日常空间里超脱日常的方式确实让我耳目一新。
但《蚁人3》挪到了一个量子世界里,于是所谓的大小对比反而没有任何代入了,在蚁人变成巨人施行对量子城市的毁灭时,也只是一次简单的“哥斯拉”危机而已,全然丧失了以往四两拨千斤的轻巧劲,并不会给我带来任何的视觉冲击。
二是它与逻辑这个词也完全不沾。
整部电影具体到他们的情节设置,是非常粗糙的,一切都靠巧合推动,剧情需要什么,导演马上填补什么,全然不需考虑细节和逻辑。
女儿凯茜是一个对量子研究非常感兴趣的人,交代了这个背景之后,她马上就凭借自己研究出的一套机器成功地和量子世界实现交流,因此众人进入量子世界,得以开启之后的剧情。
在众人面对康的碾压无能为力时,汉克直接领着蚂蚁大军来袭,靠蚁海战术击败了康。对此汉克的解释是“它们落入了时间膨胀区域,在其中大量繁衍,发展出了技术主义的二级文明”,暂不提失去时间概念的量子空间为何会有时间膨胀区域,单就这么一句粗浅的解释就调来了这么一个大军是否有些过于儿戏?
珍妮在片中一直保持着神秘的角色,她与康与量子世界的关系也成为悬念影响着她与家人的感情,但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有着大秘密甚至可以颠覆全局的人,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最后动动手修复了回归地球的通道。
在这些例子里有一个共同特征——缺乏应有的细节设计,全然是工具化的剧情推进。
如果说逻辑是一个故事的支撑,那这些本应有的细节才是逻辑的支撑,也是一个故事好看的地方。
现在蚁人在根上就断了,能指望它好到哪去?
我们对比一下《蚁人1》,里面无论是斯科特和他朋友商议去汉克家盗窃蚁人制服,还是最终齐心协力潜入公司破坏反派计划,这两场戏都制定了精细的计划,充分发挥了每一个人的作用,中途也是险象环生、见招拆招。
在这些细节里,我们贴近了人物,认同了英雄,也熟悉了故事,由此,顺上了逻辑。
从细节的小,到世界观的大,这中间要经历很多过程才能做到圆滑的转换。
但是看《蚁人3》,整部片就像蚁人的战斗,一会变大一会变小,完全就是导演的自由发挥。
什么也不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