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眼科博士:摆脱青少年近视高发困扰,到底要怎么做?
来源:小多少年时(ID:xiaoduoui)
01
眼睛可以带我们领略四季的变换,带我们畅游浩瀚的书海,带我们穿越拥挤的人潮……没有了眼睛,我们将寸步难行!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把眼睛当作自己的好朋友,学会保护和善待它们。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爱眼课堂吧!让保护眼睛变成一件比刷牙还要简单的事情,让护眼成为一种习惯。
下面,爱眼课堂将分成三大部分给大家讲解:
第一,日常生活中的护眼好习惯有哪些呢? 第二,近视高发,我们该如何有效应对? 第三,生活在信息化社会,我们每天都如履“屏”地,该如何兼顾求知和护眼?
02
眼睛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去爱护它,破坏了它本该拥有的防御功能,让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有了可乘之机。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未雨绸缪,将功课做在前面,尽可能防止眼病的发生。
还有,大家玩耍游戏时要提高防范意识,避免意外伤害。跟朋友玩游戏时要时刻警惕锐利的东西伤到眼睛。现在很多科普益智类游戏会涉及一些复杂的操作,比如,在操作一些化学试验时,请一定要防止液体溅入眼内,引起化学烧伤。另外,欣赏烟花时也要尽量远离,以防爆竹伤害眼睛。
03
对此,有必要强调一下高度近视的概念和危害性。高度近视,顾名思义,就是近视发展得比较严重了。一般临床上规定超过 600 度为高度近视。发展到高度近视的儿童,他们面对的可不仅仅是戴眼镜的烦恼,还要担心各种眼底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变性。它们都是严重危害视力的眼部疾病,可以说是后患无穷,这也是我们一再强调预防近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原因。
儿童视力的发育跟身高的发育一样,要经过一个过程,而并非一步达成。一般来讲,正常孩子 3 岁时视力为 0.5 左右,4 岁时约为 0.6,5 岁时约为 0.8,而到了 6 岁他们的视力基本能达到 1.0左右。但这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不排除有个体差异的孩子。
要预防近视,还需要多多进行户外活动。目前许多国内外的研究结果都显示,每天充足的户外活动能有效减少近视的发生。科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户外活动除了可以减少近距离用眼的时间,阳光还可以刺激视网膜分泌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物质,以此来抑制近视的发展。
04
青少年自制力差,更容易出现上述症状。但青少年也需要武装自己的大脑,以汲取知识来丰富自己,因此,要彻底远离电子屏幕似乎又不现实。那么,我们就要了解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使得青少年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视力也得到保护。
首先,能看纸质书,就不看电子书;能看大字体,就不看小字体。
分辨率高的电子屏幕成像更清晰,人眼看起来会舒服一些,但无论分辨率多高的电子屏幕,大家可能都会有这种感觉,当你盯住电子屏幕看一会儿后再凝视周边相对暗的区域,眼睛会有发花的感觉。
这是由于环境光线照度和屏幕光线照度的差别引起的,所以使用电子设备时建议降低环境亮度和屏幕亮度的差别。而纸质书不像电子屏幕光线那样对眼睛造成刺激,很少引起视觉不适、干眼等症状。
但如果非要用电子设备来学习,那就做到能用大屏就不用小屏,而且尽量把字体调得大一些。因为人眼一般识别那些排列紧密的字体时更容易疲劳,所以,如果字体和屏幕尽量大的话,就会缓解一部分视疲劳的压力。
其次,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听看结合,就能拒近视于千里之外。
动静结合,就是看会儿书后尽量到户外运动一下,晒晒太阳、远眺一下,这些活动对保护视力是大有裨益的,道理在前面都讲过了。听看结合呢?如果我们眼睛看累了,但你脑子又不累,就可以听一会儿书,这样既休息了眼睛,又充分利用了时间。
其实弄明白了这些护眼的原理以及养成了良好的护眼习惯,保护眼睛真的是一件比刷牙还简单的事情。只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睛”彩人生,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为了准确了解眼睛的屈光状态,医生需要在眼睛放松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因此,在验光时,医生就要用睫状肌麻痹剂来放松眼睛,然后再进行验光,以得到正确的度数。在睫状肌麻痹的同时,瞳孔也被放大了,会引起畏光和近视模糊的现象。当药剂效果消失后,瞳孔将恢复如初。
实验表明,缺乏自然光会引发眼球变形并造成近视。对此,科学家的解释是:在自然光的刺激下,视网膜会分泌出多巴胺,它对眼球变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眼轴增长是近视发展的主要机制。因此,在户外接触自然光可减缓近视的发展。
角膜塑形镜是如何控制近视的呢?近视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变形导致影像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角膜塑形镜能够利用眼睑的压力来“压平”眼角膜,使得镜片压迫角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发生“迁移”并产生形变。角膜形态得以暂时改变之后,影像焦点能够聚集回视网膜上,从而暂时性地矫正近视。一般使用者在睡眠前将角膜塑形镜片戴上,在睡眠过程中,它的效果开始产生。睡醒后,使用者把角膜塑形镜片取下。这样,使用者的视力会得到一定改善。
角膜塑形镜对材料的要求很高,所以要选用经过监管机构批准的品牌;验配塑形镜必须在专业的医院由合格的医师进行操作。
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