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领导的总喜欢开会?
开会归根到底也是一种对话,需要与会者充分讨论并达成共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会议成为领导个人演讲的舞台,单方面观点的不断输出,员工难免会从会议中抽离出去。
文|石震方
想象这样一个画面:领导在台上充满激情地总结着公司一年来的成绩,并对下一年的发展做出规划,会议虽然已经进行了几个小时,但是你依然觉得领导好像没有讲什么重点,你身边的同事们在台下玩着手机或者打着瞌睡,时不时领导可能会叫起某个人来,让他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窒息的场景大概不会让人陌生。每个公司或单位都有各类名目繁多的会议,晨会、晚会、例会、学习会、总结会……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务虚会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年终岁尾,各行各业面临年终收官,会召开务虚会对下一年战略重点、经营方向进行谋划。在理想状态下,务虚会应该由决策集体就组织整体战略或某项具体工作,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从诸方面进行讨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最终达成共识,确定下未来一年的发展方向。
实际恐怕并非如此,在国企工作了十几年的南素参加过很多次务虚会,公司大会和各部门会议加起来需要一天半的时间。
《突围》剧照
每次在会议室南素只能感受到麻木和困倦。她并不觉得务虚会和其他大大小小的会议有什么区别,会议依然是有人主持,各个业务口的负责人会逐个上台谈自己的规划和打算,“不会有什么真正的头脑风暴”,一个人讲完另一个人讲,“一个胜利接着下一个胜利”,然后领导们对未来一年的规划发表个人演讲,而后是早已准备好的结论,不需要达成共识,只需要员工们的被动接受。
最让南素难以忍受的是,领导会时不时询问其他员工对于公司的发展和未来有什么战略规划、有什么赢利办法,“就好像你提出来真的有效一样”。
《沉默警报》剧照
为参加务虚会,各部门负责人一般会提前准备好发言稿,还要准备好应对领导突然点名的说辞,显得“领导对手下的业务和工作人员都比较了解”。而且“能够自己动手写发言稿的领导已经是很热爱工作的了”,大多数情况下,秘书们会帮助领导完成这样的任务,做着格雷伯在《无意义的工作》中描述的“次级狗屁工作”。
《机智的牢房生活》剧照
南素搞不懂这样的会议究竟意义何在,“大家做事已经是趋于表面化了,每天在工位上讨论的不是工作内容,个个油嘴滑舌,一个简单的工作可以做一天,你也不知道他们对着屏幕在干什么。领导也一样,每天挨个办公室串门,进屋就聊天,下班走得比谁都早,却时不时要给员工打鸡血。有的时候感觉工作就像食堂的菜一样,看起来荤素搭配、光鲜亮丽,你夹起来一筷子之后就发现,其实只有油包裹下的菜根和碎骨头。务实都已经远远不够了,还要务虚?”
随着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层级越来越多,为了提高人们沟通和协作的效率,会议逐渐成为职场上交换信息、分享观点的标准默认形式。大卫·柯顿在他的书《如何高效开会》中提出一场会议应该具备的特点,其中包括:拥有目标、将有共同利益的人们集中起来,以实现这个目标,并最终产生改变。一个管理有效、目的明确的会议,可以产生高度的激励作用,就如最好的生产线能够高效地制作出高质量的产品一样,最好的会议也能够产生有效且高效的、焦点明确的行动。
《精英律师》剧照
大卫·柯顿认为,“只有当集体决策是必须且适宜的,召集大家共同决策才是有力的会议目标”。因此,会议的前提在于问题和矛盾的存在,同时这一矛盾涉及绝大多数人的集体利益,开会的意义在于全体参会人员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达成共识。不过,超过50%的会议时间其实是被浪费了的。
因此开会前的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身为组织者需要明确具体的会议目的:决定会必须明确谁是作决定的人、培训会需要列出明确且实在的培训目标,有目标才能保证有结果。随后,应该考虑哪些人的利益被触及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参与到会议中,只有当人们的切身利益被触及的时候,他们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大多数人参与其中的会议才是有效率的。最后,在会前明确开会时间、讨论规范以及讨论的议程,这些方式都能帮助会议更加有效地进行下去。
当大多数人的声音被忽略的时候,他们会选择从会议中抽离,也许会打起呼噜。
(插图:豆角上台艺术工作室)
排版:飞飞/ 审核:小风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