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大
前几天河南“商丘公交”发了则通告,表示因亏损严重将于3月1号暂停营运商丘市区公交线路。这种通告近年来并不鲜见,与其说是通告倒不如说是借着通告来“讨薪”,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让上面了解底下困难,给当地财政施压、优先把钱给到自己。之前跑断腿没用,现在发出停运通告,没过几个小时该公告就删除停运消息,同时发布另一则通告,表示将克服困难、确保公交不停运。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几个回合下来,公交公司如愿得到想要的承诺。但说实话,这种承诺能不能到位、是解决一时还是一直,很不好说,直接原因是现在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地方财政就是地方的财神爷,教育、医疗、公共交通、供水、城市建设等等,都得经过财政。而公共交通领域往往都是需要财政补贴的,要不然老百姓可能根本乘不起。高速发展的时候,虽然财政大量负债,但就像很多企业一样,只要现金流充裕,就能一直玩下去,哪怕净利润不高。这也是为什么那时候很多地方都是8个盖子盖10口锅,却始终没有大量出现逾期、违约的原因。现在不同了,地方财政很大一块来自卖地,并可借此滚动大量向金融机构借款,但当房地产经济进入瓶颈,卖地收入下滑,基建高峰过去,几样加起来直接导致地方可用的钱大幅下降。这就导致花钱不像以前那么阔绰了,一分钱都得掰成八瓣花,肯定得先紧着最着急的地方,像农民工工资肯定排在优先,而像公交公司这种则是排队靠后,能拖就先拖一拖,拖不动了再说。道理都懂,但是拖久了也没辙,公交公司耗不下去了只能想办法“讨薪”,有理也得声音大才行。另一个原因是人口,有人觉得是疫情,但疫情只是雪上加霜的霜,而不是“寒气”本身。京沪深和各省中心城市,选择公交车出行上班的人群足够多,即使有些地方公交公司整体亏损,但客流充足,边际价值也远比其自身盈亏更重要,就好比高铁,明知亏损难道就不建了?!对于公交公司而言,只要客流充足,现金流就充足的很,随着营运时间延长,回本也大有可能。但太多产业结构单一的城市,乘公交的往往是中老年群体,乘公交上班的年轻群体偏少,而且很多小城市骑电瓶车更方便,这与核心城市乘公交群体结构就存在极大偏差。偏向老年型乘客的小城市公交,公益性更强,而不是盈利性。客流不足导致现金流不足,再加上财政补贴长期拖着,自然就难以为继。而且小城市工作越是难找,年轻群体就会越往大城市扎堆,这也就会加剧推动小城市很多依赖财政补贴的企业经营困难。这种年轻人外流的情况不是个例,财政困难的地方也不在少数。依靠低价土地、低价人工高速发展起来的城市,到了土地、人工、自然资源都站到一个较高的价位之后,就进入发展瓶颈。这时候铁定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而不是继续靠走老路推高经济总量。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团队之前发过一篇研究文章,里面提到两个概念: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是2007年世界银行在一篇东亚经济报告中提出,指的是许多国家发展路数相似,先凭借低廉劳动力实现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但这之后就难以实现技术革新,无力同发达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竞争,因此会出现经济停滞甚至下滑风险。修昔底德陷阱,是美国人提出的想法,意思是新崛起的大国必然会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打压新崛起大国。美国人提出这个,对外也是这么干的。这两个概念一直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其实显然有很多方面还是契合得上去的。很多城市经济之所以高速发展确实是得益于重启阶段的人工、土地、资源的低廉,包括沿海地带改开之后十几年的中国制造打遍世界无敌手靠的也就是便宜。前几年才从政策层面开始强调“有效投资”,2017年提出“高质量发展”,这就说明顶层设计者一清二楚,吃饱之后才再来解决吃好。修昔底德陷阱更不用说,从前些年贸易战开始到核心技术卡脖子、举国制裁华为,不论你怎么想,美国是肯定不愿意别国威胁其地位的,打压是必然。简单一句话,内部有忧,外部也有摩擦竞争。城市公交停运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是从下到上财政困难的体现,本质因素是经济结构在发生转变,许多城市还在适应。另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是,随着私家车和高铁的繁荣,曾经的客流主力客运大巴也将进入历史。汽车客运站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数据显示,平均每车每天运输乘客不到24人。越来越多的汽车站开始停动。那些曾经无比辉煌的客运大巴,未来将开往何处?
从粗糙到精细,从大拆大建到精准投资,从规模化推进到高质量发展,中国正面临着一个新时代的变革。但转型就意味着阵痛,就业、养老、房价,都是下一步要突破的天花板。PS:更多深度财经评论,请关注《燕财局》,带给你不一样的经济视角。
* 燕梳楼文章已同步全网平台,如发现文章无法查看的情况,可至以下平台查看:
今日头条:燕梳楼频道
喜玛拉雅:燕梳楼频道
新浪微博:燕梳楼的楼
百家号:燕梳时评
网易:燕梳楼2021
知乎:燕梳楼
- End -
位卑未敢忘忧国!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为防失联,请添加作者微信:
ydx202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