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公开头部VC投资人的阅读清单了
罗曼·罗兰: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
驰星创投董事总经理刘东海的书单
如果你想创业,推荐看看《创业维艰》,告诉你如何在逆境中做一个成功的CEO。
如果你刚开始创业,推荐看看《柔道战略》,小企业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回避劣势,借力打力,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谋得生存空间。
方信资本创始合伙人鲁学勇的书单
最近读完的一本书是罗振宇的新书《阅读的方法》,与美国作家莫提默·艾德勒所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有非常大的区别,后者在讲真正的方法,而罗振宇所讲的,是如何找到阅读的乐趣。书中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段落,对于现实生活与工作都具有启发意义。
比如,人世间的竞争,往往并不是力量和智慧的决胜。博弈双方虽然在下同一盘棋,但是各自脑子里的“设定”并不相通。最后决定胜负的,其实是谁的“设定”更符合时代潮流。融汇到投资的理念当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同一赛道的创业者,并不是谁的技术更先进、谁的团队更聪明就一定能胜出的,而是那个最能读懂时代的人最有可能走到最后。
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的书单
华创组织了读书群,最近人文方面读了《置身事内》和延展阅读《筚路维艰》。
在科普方面读了《从一到无穷大》。从根植中国做业务的角度出发,不断深入学习中国历史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学习我们中国人自己总结的历史,也学习第三方视角看待的中国历史和发展,比如《李光耀观天下》和《中国的选择》。在一个被中断的全球化进程中(我们也不知道会有多久,个人认为可能会是20 – 30年),作为个体的力量是很小的。这时候,顺势而为更加关键。
作为“用户”而存在的公民身份和作为“观察者”存在的历史参与者,我们要更加重视“大势”,尽量不带情绪地去弱化作为用户经历到的糟糕社会体验。相对大势而言,这些糟糕的体验不值一提,因为我们之前的社会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善到个体级别。
大国较量中,科技和金融是最重要的话语权,所以未来这两个行业应该会持续繁荣。尖端科技层出不穷,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幸事。太空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材料以及黑灯工厂会构建起2030年的魔幻现实。
火山石投资董事总经理王晨晖的书单
《乌合之众》,这本书核心阐述的群体心理的特征,对我从事的投资有很大的启发。
当个人是孤立的个体时候,没有参照物,会形成自己鲜明的特征;但当个体融入群体后,思想会被群体左右,逐渐无见解、情绪化。
做投资,尤其是一级市场,是认知的变现,但认知存在个性化认知和普遍认知。普遍认知在今天的一级市场是很难获得超额收益。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一级市场已经不“缺钱”,战略投资机构还能靠“资源”获得估值上的些许折扣,但大多数财务投资机构的资金没有本质区别。
对于“明星”项目,投资机构一拥而上抢份额,估值基本没有谈判空间,最后最多只能获得系统性收益,但同时要承担系统系风险。最近二级市场情况不太好,前两年在一级市场抢不到的份额,现在很多都可以用较大的折扣买到。
个性化认知才能获得超额收益,这也是我们投资人存在的价值,最近和我们LP交流,听的比较多的是“共识获得募资,差异获得收益”。当然正确个性化认知是很难形成的,一方面需要对产业有深入的理解,另外一方面需要对产业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有正确的预判。
伽利略资本合伙人郑譞的书单
最近在拜读贾雷德·戴蒙德又一力作 ——《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以下简称《剧变》),他在82岁写完本书,再一次佐证了老人的智慧是人类独有的宝贵财富。
第一次关注到《剧变》这本书是在2019年Bill Gates的书单里。在这本书中,戴蒙德不再强调“地理决定论”,而是借由心理学概念个人危机(Personal Crisis)引申到国家危机,从七个经历过危机的国家入手,以比较历史学的方法阐述了对于应对危机的理解。戴蒙德认为“比较就会提出问题,继而激发答案,这些问题和答案是我们单独研究一个社会永远不会想到的。”以史为鉴。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变,因为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危机使得我们的生活工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本书中戴蒙德借个人危机的处理框架去应对国家危机,这个框架我觉得也同样适用于现在身处危机中的各位创始人,顺利度过危机会经历如下几个阶段:了解到自己处于危机时期;承认是自己的责任去做出改变(而非怪罪外在环境问题);建立起危机的“围墙”,意识到自己的人生除了危机区域外,大部分都如常进行着;获得实质或精神上的支持;利用他人的过往经验作为参考典范,以了解如何面对危机;自我力量;诚实地自我评价;自己过往处理危机的经验;耐心;弹性的人格特质;个人的核心价值;从身心灵的压力下解脱。
虽然书中并没有给出普世性的终极方法,但相信通过借鉴不同国家应对危机的经历,也会对我们创业企业处理危机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同时我还想分享的是,戴蒙德在书中并不是悲观地看待这些潜在危机,而是认为危机也同样是转折点,经历过危机的国家各自也都迎来了各自成长的新高度;对于个人如若度过个人危机,往往会迎来一个全新的自己,更加了解自己,更多的可能性,适应能力更强;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讲每段成长曲线都要经历痛苦的蜕变,当下只要度过这段至暗时刻,相信迎来的一定是无限阳光。
最近在重温《长征》。以王树增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打底,穿插着读索尔兹伯里版本、特里尔的《毛泽东传》,以及一些历史当事人的回忆、若干会议纪要等。
特别留意的是,在这个大规模的、无后方、无根基移动作战过程中,方向和战略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打开、反复调整、逐渐清晰起来的?
特里尔在《毛泽东传》记述:“长征是在进行过程中才逐渐成形并有了策略和目的。长征在它结束很久以后才被人称为‘长征’。在开始时,那只是痛苦地撤退。”在一路遭受重兵围追堵截之际,在一个个危急存亡关头作出的连续性、高频决策,如何实现较高的决策胜率?几乎每一次都是“稍有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在如此漫长的战略转移过程中,组织内部难免发生各种分歧、冲突、人心动荡,如何坚定群体意志、凝聚共识?
今天企业界流行一句话,叫做“战略是打出来的”。将近90年前的长征,无疑是最为极致、丰富、有力的样本案例之一。尤其对于今天的企业经营来说,各种转型已成新常态。
所以,在当下这样一个比较艰难的时刻,我们特别特别想向创业路上的朋友们,推荐《长征》。
天鹰资本合伙人陈越的书单
最近看了几本很有意思的书:《所罗门王的指环》、《组织的逻辑》、《最好的告别》。
《所罗门王的指环》讲了作者康拉德·洛伦茨与他众多动物朋友之间好玩的故事,欣赏作者轻松风趣的文字之余,最让我感慨的是,作者在经历了战争、被俘等一系列遭遇后,还能一直保持初心,写出这么有趣的书。
《组织的逻辑》引发了很多关于组织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相信也会对创业者提升管理能力有很大帮助。
《最好的告别》讲述了“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面对一个无常的世界,人们很多情绪的底层来源可能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恐惧又是因为不了解。只有了解,才能消除恐惧;消除了恐惧,也许才能与自己更自洽地相处。
图灵创投董事总经理丘岳峰的书单
最近重温了几年前看过的《乡土中国》,一本遵循了客观态度和严谨逻辑原则的调查文学作品,感同身受、但不置身事外妄加评论,作者这种观世态度比知识结论本身更有学习意义,做投资也该如此。
关于邦融资
邦融资是创业邦发起的助力早期企业融资加速的系列活动。通过理解资本、打动资本、对接资本三步法,帮助初创企业厘清定位,掌握融资中的关键要点,高效对接垂直赛道投资人,加速融资进程。
截至目前,邦融资已累计曝光优质项目800+。平均每期活动,投资人查看项目BP超1600次,查看项目联系方式超1200次;每期活动结束后,精选推荐项目中被投资人继续跟进的达80%以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