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班习以为常的互联网行业,宽松的考勤从来都是吸引人才的法宝。
而近期,许多互联网巨头开始“开历史倒车”,重新跟员工掰扯起考勤的事情:
2月1日,美团正式执行新版考勤制度,上班时间调整为9点,最晚不能超过10点;
百度EMG事业群则规定早上10点前必须到公司,而下班免费打车时间也由9点延后为10点。
弹性工作制在上世纪60年代出现后,十几年间在欧美得到了充分发展,并逐步扩展到亚洲。
按照常规路径想象,我们的生活已经变得越来越碎片,再加上远程办公软件的进化,工作也应该越来越符合弹性要求。
这不禁让人猜测大厂重抓考勤背后的原因。在管理者看来,弹性工作制是否阻碍了企业及员工的发展?
何为考勤?
在国语辞典中,“考勤”被解释为“考核办事的勤惰状况”。世界上有千万种工作,但基本都包括考勤这种考核方式。
我们都看过古装剧里的“上朝”,其实这就是古代公务员们必须出席的早会。在那个交通和信息都不便的年代,这些官员没少被考勤为难。
《唐律疏议》中就写到:点即不到者,一点笞十;无故不到者,夺一季禄。意思就是,在唐朝当官,如果迟到了就得挨打,无故旷工的要罚三个月薪水,可比现在的扣全勤奖狠多了。
大诗人白居易就对此感慨过:“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白话就是:我每天下班已经很晚了,第二天一早又得爬起来上朝。在现代,学生准时出现在课堂的行为被称为“出勤”。从难度上来说,学生的世界基本上只有学习,而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则面对丰富多彩的夜生活,于是对标出现的准时上班行为就变成了“考试”的一种。更可怕的是,该指标还多与年终的员工考试成绩(又称绩效)直接挂钩。疫情影响下的经济下行,让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深感端着一份饭碗的不容易,因此尽管面对公司越来越严苛的考勤纪律也只能忍气吞声。毕竟,考勤面前,人人平等。领英曾在《2019人才趋势报告》以携程为例进行调研,发现“弹性工作制”让全公司的产出率提高了22%。反观特斯拉,CEO马斯克要求员工每周至少在办公室工作40个小时,否则就辞职。——严格的考勤制度,对公司业绩到底是促进还是打击?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看,考勤管理几乎是仅次于薪酬管理制度的根本制度之一,具有普遍的约束性和同意全体员工行为的作用。对企业而言,其目的就是让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工作场所工作,而企业根据时长来为员工确定薪酬回报。然而,考勤的最终呈现效果,并不仅是全公司出勤率实现100%。考勤管理真正的目的,是需要与等量的绩效相辅相成,继而最大限度释放员工的工作效率。当面对严格考勤制度下依然“波澜不惊”的产出比,那就需要反思考勤内容本身是否有效,而不是一味延长劳动时间,迫使员工集体静坐。核心时间与弹性时间结合制。要求不高于8小时的核心在岗工时,而头尾的剩余时间可以根据通勤情况弹性。此制度是最常被企业引入的,兼具人性的同时压缩了弹性的不可控。成果中心制。不规定员工的具体工作时间而只考核其成果,只要在某一段期限内圆满完成任务就按规定支付薪酬。欧美许多大型科技公司就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来确保分布在全球各个时区的员工保质保量交工。紧缩工作时间制。员工被允许将一段时间(如一个星期内)的工作压缩在极短时间(比如2-3天)内完成,并获得自己支配剩余时间的权利。工区使用时间的压缩,也能够客观节省公司的行政开支。提到对公司的开源节流,《哈佛商业评论》认为,弹性工作制还能够节约公司人力资源开支。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曾做过一项实验,在一个35名员工的团队中试行了弹性工作制,半年后所有的员工都对此制度表示认可,并认为压力明显减轻。从员工自身的工作体验来看,弹性工作制极度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全国有44%的25岁以下成年人熬夜至零点以后,端走“熬夜大王”的称号。在这样一个熬夜当道的年代,早起打卡几乎成为了年轻人的“凌迟”。有一位从事游戏行业的朋友,在短短两个月内已因为他无比极端的工作时间而闻名全公司:这位大哥从来都在晚上八点钟准时踏入公司,并迎着朝阳大步离开。除了每周例会之外,几乎没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当然,例会他几乎也是远程参加。放眼全球,弹性工作,已经当之无愧成为朝九晚五的B面答案。早在2016年,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全国近一半员工至少有部分时间远程办公;英国法律则规定,任何为雇主工作达到26周的员工都有权要求采取弹性工作制,雇主必须在3个月内给予答复,拒绝必须有“合理的商业理由”。然而,弹性工作制也对个人有着负面影响。德勤曾做过一项样本为1800人的求职者调查,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曾表示在弹性工作中不受重视,四分之一的人认为他们因此错过了晋升机会。有许多自称患有严重的拖延症和懒惰症的网友表示,弹性上班“无法有效地管理自己”,致使规定时间内无法交付工作,无端增加工作量的同时,还缺乏标准化的加班薪酬或调休制度。有人认为,采用朝九晚五的打卡机制,还是塞满碎片时间的弹性工作制,应该根据工作性质来决定。也有人表示,弹性工作就是一个伪概念,用看似灵活的方式来压榨你的24小时。据说,人类的一生至少有45%的时间需要投入工作,我们要合理地为近一半的人生选择最合适的存在方式。这两种上班形式皆优劣共存,这里只提醒在座各位一点:千万远离那种明明说好朝九晚五,但晚上十点依然在弹工作信息的刺客工作。(千万别问我为何如此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