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美股暴跌46次,猜猜A股挺住了几次?
价值线 | 出品
热点 | 栏目
边江、南山 | 作者
风飞扬 | 编辑
大A今天太猛了,完全无视隔夜美股的暴跌,三大指数全部收红。尤其是沪指盘中上演了近3个点的超级大逆转,大涨1.02%。
导演大逆转的是中石油、大金融和汽车。中石油全天大涨5.43%;光大证券5天4板,带领券商和银行拉升护盘;汽车板块午后重新走高,长安汽车、北汽蓝谷涨停。
此外,北向资金午后重新转向净买入,全天净买入额达39.45亿元。这也是北向资金近12个交易日第11天净买入。
由于美国在5月创出了40多年来的通胀纪录,加息75个基点已被提上日程,摩根大通更是表示加息100个基点也不是不可能。
美股显然被吓坏了,纳斯达克暴跌4.68%,近三个交易日跌幅超10%。特斯拉、苹果等大型科技股全都遭到爆锤,其中特斯拉大跌7.1%,苹果跌3.83%,微软跌4.24%,谷歌跌4.08%,亚马逊跌5.45%,Meta跌6.44%。
此外,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指数也分别下跌3.88%和2.79%。三大指数合计一夜蒸发约2.3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5万亿)。
事实上,近一年多以来,A股对美股下跌“脱敏”的现象愈发明显。
据价值线统计,自2021年以来近1年半时间里,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暴跌(跌幅大于2%)46次,而次个交易日A股创业板指数坚挺了28次(上涨或跌幅小于0.6%)。尤其是今年5月9日以来,美股暴跌8次,A股一次面子都没给。具体情况如下:
价值线还统计了近一年来道琼斯指数暴跌时,次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的表现,同样是非常坚挺。道琼斯指数6次暴跌,沪指挺住了5次,具体情况如下:
海通策略分析师称,历史上美股下跌时A股往往同步跌,但近期A股已和美股“逆向”,源于经济周期和股市估值位置不同。
去年底以来受俄乌冲突和全球流动性收紧等因素影响,今年4月前A股和美股普跌,但4月下旬以来美股经历了多次单日跌幅超过3%的急跌,而次日A股却毫不理会自行上涨。
这背后主要源自于中美两国的经济周期错位,以及中美股市估值所处的位置不同:根据我们改进版的投资时钟框架,目前美国仍处在经济增长动能下滑而通胀高企的滞胀期,同时在政策上还面临美联储紧缩的压力,而我国已经处于政策托底经济的衰退后期,因此A股的宏观环境要优于美股。
在市场微观结构方面,目前A股的估值仍处于低位,万得全A的PE(TTM)处于2013年两轮牛熊周期以来的37%历史分位,而美股的估值依然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标普500的PE(静态)处于1954年四轮牛熊周期(1990年两轮牛熊周期)以来的71%(50%)历史分位,因此估值位置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近期美股和A股走势开始“逆向”。
中信证券近日策略报告称,长期以来,中美市场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2016年下半年起,随着互联互通的逐步推行,中国资产(A股+港股)与美股之间的相关性逐步抬升。尤其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受益全球流动性宽松,中美股市相关系数一度上升至接近0.9。
但随着2021年《外国公司担责法》的正式落地、美股中概爆仓以及国内监管持续趋严等风险的集中爆发,中美市场相关性显著走弱,甚至整体低于2010-2015年的水平。
2022年4月下旬以来,随着中国股市开启相对跑赢模式,中美主要股指之间相关性再度下探。结合历史和当前市场情况,在美联储开启货币紧缩,欧美通胀高企但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国资产预计仍旧能持续走出独立行情,中期或将持续跑赢美股。
美联储6月15日议息会议成为市场短期关注的焦点,外界此前普遍预计会上美联储将加息50个基点。
但近期发布的5月美国CPI数据表明,美国通胀“高烧难退”,市场对美联储加息和美国经济将面临的挑战的预期也有所改变。
高盛(GS)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在最新报告中写道,“我们修正了我们的预测,将6月和7月各加息75个基点包括在内。”高盛还预计9月加息50个基点,11月和12月各加息25个基点,最终利率保持在3.25-3.5%不变。零对冲称,这不太重要,因为届时美国将陷入深度衰退。
本周之前,75个基点的加息预期看似非常激进了,但本周已经有人喊出加息100个基点。摩根大通经济学家Michael Feroli称,美联储不会受制于之前50个基点的加息幅度,他认为美联储本次可能加息100个基点。
美国高通胀、史诗级加息对中国会有何影响呢?A股还能继续独善其身吗?
山西证券认为为海外紧缩对政策不会带来直接的掣肘,中美利率倒挂很可能是新常态。海外的负面影响越大,国内继续宽松的概率就越高。
天风证券认为,当下通胀读数升高,不等于未来加息会更鹰(当然预期会先上升)。如果通胀有螺旋上升的失控风险,则联储快速连续加息。如果是长期的供给问题,且问题无解,则只能靠减少需求来表现“政治正确”,加息幅度取决于经济和市场能承受多大幅度的加息。若能承受,联储就继续加息。如果经济和市场到了需要缓和加息的边缘,联储态度可能软化,因为通胀从来都不是联储和白宫的唯一目标。
当然市场也有不同的声音,信达证券提出了不同看法:第一,内外部因素作用下,预计中国货币政策的宽松窗口期将逐步关闭。一是我国货币政策受到美联储史诗级加息的外部制约,二是下半年通胀可能成为制约货币政策的另一个因素。第二,美联储紧缩阶段,中国最大风险是人民币汇率承受较大的贬值压力。加息和缩表造成全球流动性相对收紧,人民币汇率将面临较大的阶段性贬值压力。第三,美国经济衰退将通过出口传导渠道,向中国经济增长施加压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