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掐尖”,卷到飞起?四位小藤校父母,一起聊了聊“成功的教育”
2023的美高申请终于告一段落,由于今年的申请人数延续了后疫情以来的反弹态势,竞争压力不言而喻。
而对于业内深耕国际教育14年的融尚南希伙伴来说,早已习惯在内卷风暴的最中心乘风破浪,今年截至目前带着孩子们共收获了244份美高美初的录取offers,其中有49份都来自Top10学校。
我们带着好奇,采访了四组来自融尚南希伙伴今年Top10录取的孩子父母,或许从他们的回答里,能找到牛娃、家长与顾问共同成长的秘密。
Lucia爸爸:
“很难证明,孩子是父母培养出来的”
学生来自香港国际学校,选择入读:The Lawrenceville School
Lucia 其实是个让人很省心的孩子,成绩不错,性格不错,成长过程中没有让父母太操心过什么,但我们家的教育理念却并不复杂,“顺其自然”而已。因为我们了解家长的局限,也相信孩子的潜能。
所以学习成绩上,我们不会对 Lucia 提太多要求,我们只在乎她学习的过程,尽力就好。
成绩不理想的话就找出原因,争取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自然会进步。
兴趣爱好上,我们强调乐趣,尊崇孔子的教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就像我自己是个网球爱好者,我也了解网球特长生在申请美国学校时占有不小的优势,但是 Lucia 却少有体育方面的竞技经历,而是对艺术很有天赋,尤其是画画。
Lucia 对艺术总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愿意花费很长的时间进行细致地创作。
她有一个个人网站,上面记录了自己艺术作品的绘画过程和构思。我很骄傲的一件事是,这个网站是她从0到1自己搭建完成的,期间不断和顾问讨论、积极地打磨完善、听得进去建议,也能融入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她愿意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花时间钻研、并展现出超高的执行力,这就够了,我们家长也相信自己的选择更有内在的动力,兴趣爱好的培养不必带有功利性。
Lucia网站上的绘画作品
https://luciachenlexian.wixsite.com/luciaportfolio
很多人觉得孩子是父母培养出来的,其实很难证明因果关系。父母的基因对孩子的影响可能达到50%,剩余的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同龄人的影响。
上面说到 Lucia 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她的自驱力,这一点说实话,父母除了以身作则,是很难去刻意培养的。
作为父母,在申请过程中能主动去做的有很多,首先我们要成为成长型的父母,申请绝对不是 Lucia 一个人的事情,我们主动去了解学校、筛选学校、配合顾问做好父母部分的工作是很关键的。
也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Lucia 对自己的事情也都很上心。她一周有6天的课,只有周日有空去完成申请相关的准备,虽然她在申请递交截止日期前几天才完成文书和网站,但是高效率地安排,让一切准备的完成度都很高。
最后,关于申高顾问的选择,我想说,或许没有最完美的顾问,但一定有完美的顾问+家长+孩子的组合。我们平常不会主动打扰顾问们的工作,因为我们对他们统筹规划、排兵布阵有充分的信任,需要我们家长配合的时候,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Edward爸爸:
“孩子会自己找到方向,那是迟早的事”
学生来自上海国际学校,录取多所美高,选择入读:Milton Academy
我和孩子妈妈都有国际教育背景,虽然已经学成回国20多年了,但是海外求学的经历对我们的职业发展帮助很大。所以,当 Edward 也有出国读书的意愿时,我们全家都是非常支持的。
孩子妈妈是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合伙人,我对我的客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提供一种咨询顾问的服务。所以,我们认同和信任专业化的服务,遇见融尚南希伙伴团队后,也积极配合,共同实现目标。我想,这也算我们家庭与顾问之间的一种默契。
但是尽管我们平常工作很忙,但我们还是会努力做成长型的父母,比如在孩子申请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节点,我们会尽可能地参加。
今年一月中旬,Edward 的大部分美高面试都结束了,很幸运的是又正好碰上中国取消了边境限制,所以我们一家第一时间去了美国访校。还因为合伙人的高效安排,我们十几天的时间里访问了20多所学校。我真的建议所有家庭,条件允许的话,一定要去访校。实地考察一番,感受孩子与学校的气场合不合,非常重要。
如今美高申请越来越卷,很多家长都希望能孩子能多一点特长,多栖发展,Edward 因为热爱体育、艺术和公益,也经常被认为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但其实我和他妈妈都不这么认为。因为像 Edward 这一代孩子,我觉得是幸运的,他们有条件去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我们不会代替孩子去做选择,更不会把培养孩子作为一种必须有回报的投资,家长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能力范围内,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
让孩子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托举。比如,能弹一手好钢琴,不是为了去考级去比赛,而是在未来某一天他疲倦或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弹一曲自娱自乐。
Edward的绘画作品
尽管 Edward 的申请结果我们都很满意,但说实话最初我们并不是抱着申请Top10的期望来选择开始这段旅程的。作为十几岁的孩子,给他设定一个目标,协助他去克服困难,一步步走向终点,这段经历本身就很宝贵了。
正如融尚南希伙伴遵循“成长比申请更重要”的理念一样,让孩子变得成熟、自信、独立,这才是我们共同的初心。
Wendy妈妈:
“父母的人生再优秀也不是模板,是跳板”
学生来自北京公立学校,录取多所美高,选择入读:Phillips Exeter Academy
我和先生年轻时一路走来的轨迹可以说是“三好学生”的代表,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又好好生活。有了 Wendy 之后,身边人都觉得我们的人生可以作为她的样板,从小到大一定会顺风顺水。但我们却不希望这样,甚至是有意努力让她和我们“不同”。
孩子的模样,我感觉很大一部分是靠基因决定的。
Wendy 天生认真,总是对自己要求很高。上学之后,她经常周末待在自己的房间学习看书,我和先生在门口急得团团转,我们觉得这么学下去,早晚要走上我们的老路,大好时光都被浪费了。
所以我们和她提要求,周末至少有半天时间不允许在家,哪怕看书也要到小区附近的咖啡店去看。
就这样,她成了一个爱出门,有生活气息的女孩,进入初中,她说很多同学形容她生活很“文艺”。我们听了都觉得高兴,因为我和先生的年轻时代是完全和”文艺“搭不上边的。
Wendy 兴趣很广泛,随着她长大,我和先生觉得不能只是要求她,我们得和她保持同频。所以当我们建议她尝试不同的运动时,我和先生也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后来我们三人每周在一起健身的时间远多于一起吃饭的时间。
我觉得为了引导女儿成为我们理想的年轻人,我们自己也有机会慢慢接近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中年人。是孩子带给了我们新的活力。
很开心 Wendy 能被 Top10 录取,我认为最关键的成功因素是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学术能力我们猜想只是基础。
她在数学方面取得过很多奖项,但她不是一个只热衷于参加数学竞赛不断刷题的女孩;她爱看书,为了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我们也没有给她报名什么兴趣班,我们觉得很多课程的价值都不如多看几本书来得具体直接。
另一个成功因素我觉得是顾问团队,也可以说是 Wendy 这段申请路上的合作伙伴。除了专业能力,我更看重顾问的价值观和深层的理念,能帮助我们家长,完成教育中我们做不到的地方。
Jonathan爸爸妈妈:
“在我们家,不用做完美小孩”
学生来自美国寄宿初中,录取多所美高,选择入读:Choate Rosemary Hall或者The Lawrenceville School
我们家很重视“家庭教育”,父母都很明确孩子成长的长期目标是什么,明白一家人必须一起做什么。
我们认为,一个在没有家庭支持、没有牢固的家庭纽带和爱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难走得太远。
所以,暑期我们不会像大多数家长一样,给孩子定制满满的课外活动,而是会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去享受一些亲子时光。比如,一起看电影,一起打网球,一起游泳或在海边奔跑,并不一定要花很多钱,重点是“一起”。
家庭陪伴是父母与孩子建立联系的过程,这个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更有安全感,他们不容易害怕失败,会敢于去试错。因为,家永远是他最安心的港湾,父母永远和他站在一起,他可以随时回来。
但这种家庭式的陪伴教育并不是去掌控孩子的一生,你必须给孩子成长空间,因为总处于受保护的环境中,会减慢他们的成长速度。所以我们选择初中就送他去读寄宿学校,虽然也有担忧,但我们相信他会适应。
现实也是,他总能超出我们的预期,所以我们也就更大胆地放手,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
我认为 Jonathan 是幸运的,因为在我们家,他不用做一个完美的孩子,也不需要做第一名,做最好的自己就好。我们相信,一旦 Jonathan 做了他能做的正确的事,那就是他所能做的一切,即便事情并没有按照你预想的走向发展也没关系,这就是生活,哈哈。
所以,我们还会培养孩子在成长路途上,掌握自主权,对自己的承诺和选择负责。
比如 Jonathan 从北京的双语学校,到新成立的民办学校,到顶级美初,再到顶级美高,这一路丰富的教育体验并不是我们父母有意尝试的新教育方式,而是当 Jonathan 想探索一所新学校时,无论如何,我们总是支持他。慢慢地,他变得敢于做决定,变得成熟有担当。
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Jonathan 自己养成了很多兴趣,戏剧、音乐、网球等,他喜欢就会去做,他愿意去做我们就鼓励他做。我们觉得孩子的性格和态度是关键,不论他喜欢什么,去学什么,只要它是一个性格好、态度认真的孩子,他一定不会做得太差。
最后,我还想和即将踏上申请之路的家庭们聊聊顾问选择这件事。
首先,作为父母,你必须先对现实进行自我反省,你想要给孩子什么?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孩子的强项是什么?他的长处是什么?因为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要有准备地去和顾问交流,才能清楚知道你需要什么,你没有什么,你期待从中获得什么。这是一种合作关系,也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
除了专业,融尚南希伙伴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他们相信我的孩子,把我孩子的事当他们自己的事在做。
还有就是透明与坦率,很真诚地让我们家长对自己孩子有更清晰的认知,不会过度夸奖和包装孩子、也不会前期夸孩子,后期打压孩子,而是将理性一以贯之,与我们实时交流和分析孩子的水平,我们知道没有完美的小孩,所以很认可他们个性化的教育方式。Jonathan 最终取得的录取,我觉得是我们与顾问相互成就的结果。
四位父母都分享了各自家庭的教育理念,不论是顺其自然,静待花开的佛系家长;还是尊重孩子喜好、引路其成长的成长型父母;不论是担心模板化孩子,努力让她不同的家长;还是重视家庭教育,把成长主动权交给孩子的父母......他们之间好像都与融尚南希伙伴有一个共识——成长比申请更重要,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我要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你要清楚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四位父母做到了;好的顾问教育不是“按照牛娃的模子去批量生产”,而是“启发培养独立的人格和思考,有对世界的偏见也有对世界的热爱”。融尚南希伙伴做到了。
成功的申请或许不可复制,但成功的教育一定有迹可循。虽然孩子们性格不同、背景不同、爱好不同,但被各有特色的前十录取的他们,背后都有一对奉行教育长期主义的父母。
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走过14年的融尚南希伙伴,将会坚守初心,未来陪伴更多家庭重新定义真正的“成长”,一起实现真正的“成长”。
点击查看融尚南希伙伴2023美高录取榜单汇总:(点击此文字)
The First Step,对学生来说,是面对未知,与相信自己的勇气。The First Step,对家长来说,是选择国际教育时的果敢,与目光的长远。The First Step,对融尚南希伙伴来说,是国际教育领路者的初心,更是永恒的使命。The First Step,从这里,走向世界。
3月25日起,融尚南希伙伴2023美高申请分享会将会在上海、北京、深圳、香港四地陆续与大家见面,分享申请之旅,一起致敬曾经“迈出第一步”的自己。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咨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