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与时聚汇 | 疫情时代:民粹主义与高等教育

与时聚汇 | 疫情时代:民粹主义与高等教育

其他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青年发展带来无限机遇。中国世界青年峰会愿以聚焦时政热点,解读新兴行业为出发点,倾情推出“与时聚汇”栏目开阔青年眼界,引领青年发展,构建青年走向时代前沿的信息桥。

-CGYS研究中心与时聚汇栏目组

2020年疫情爆发,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让逆全球化浪潮与民粹主义“升级换代”久久不散。本月,身边无数人的经历让我们不禁为后疫情时代中的这个“后”打上一个问号。聚焦当下这个信息繁杂冲突,民生、人权问题不断的全球社会,本期与时聚汇尝试从“民生之首” ── 教育这个角度来聊一聊疫情中的高等教育与民粹主义。


作为憧憬改善全球“公共利益”的参与型机构,高等教育(大学)到底致力为当下与未来的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同时,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尤其是挣扎于疫情后逆全球化浪潮与民粹主义升级中的每一位留学生,他们的声音与诉求是什么?有被谁聆听,或是可以被谁解决呢?本文根据疫情背景下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讨论了民粹主义崛起对世界各地大学的影响与挑战,并对大学加强深化参与社会使命进行简单分析。最后,结合留学生实际的体验或困境,思考高等教育为“公共利益”“公平”的愿景和努力是否能够真正以可持续地方式实现。

01

民粹主义是什么?

在《什么是民粹主义?》中,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教授米勒(Jan-Werner Müller,1970— )定义了民粹主义的核心要素:“它反对多元主义,垄断对人民的定义,剥夺持反对意见者的人民资格;民粹主义并非民主政治的正当组成部分,而是它挥之不去的永恒阴影”。民粹主义在西方社会已喧嚣多年,可以说是危机中的产物,西方民粹主义浪潮的勃兴是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以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特朗普当选为标志达到高潮。当下,在疫情时代的重重危机中,民粹主义不仅没有消退,反而不断演进,发展成一种威权民粹主义 (林红,2020)。在民间,近几年的民粹主义彰显在人们对昂贵的绿色政策和新冠疫苗接种的敌意,封锁下家家户户对收入稳定的切实担忧和在互联网上蓬勃发展的各种阴谋精神共同推动了这种民粹主义。


2021年1月6日美国总统唐纳·特朗普的支持者暴力闯入美国国会大厦

图Bill Clark / Getty (来自网络)


民粹主义是随着公众对现状日益不满而风行的。在西方,许多人因科技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和不平等加剧而感到失落与不平衡;骇人的恐怖袭击事件引发民众忧虑和恐惧;还有些人对族群、宗教和种族日益多元的社会感到不安。在美国和欧洲,人们心目中的首要威胁是移民,其中夹带对于文化认同、经济机会和恐怖主义的忧虑。由于民粹主义者的鼓动,愈来愈多民众认为人权只是在保护“他者”而非我群,因此保护他者的人权没有存在必要。民粹主义者主张,只要大多数人同意和投票,应可任意限制难民、移民或少数群体的权利。


英国公投脱欧就是这个趋势中一个醒目的例子,支持脱欧人士将经济停滞归咎于来自欧盟外部或内部的移民。然而脱欧后,劳动力缺失,脱欧的经济代价已然抬头。有学者指出,作为典型的民粹主义政治人物,特朗普的政治口号“完美地”捕捉了民粹主义政治的精髓,“让美国再次伟大起来”、“建起那堵墙”等口号试图将美国社会内部复杂的矛盾与移民问题简单地联系起来,煽动选民对移民、少数族裔,特别是非法移民的恐惧情绪 (冉冉,2020)。


是人性原本如此吗?觉得用同理心去认同异己比较困难,而剥夺他人的权利更易于接受。人们安于相信他们可以选择性地实践权利──剥夺别人的权利,但维护自己的权利。但是,人权本质上是不可能厚此薄彼的。如果今天你对邻居心有不满而选择不维护他们的权利,那明天你自己的权利无法保障也将会寻求不到理解和帮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挥舞着大多数人的旗号蔑视少数人的权利,就是在破坏整个人权或福利体系,因为大多数的人总有一天也会需要这个体系的保护。


近几年的疫情环境让人们心中的恐惧与民族主义滋生,结合多个西方政权面对人权、尤其是少数群体的人权学鸵鸟把头埋进沙土,民粹主义进一步不断崛起。疫情暴发初期,英国、瑞典等国政府依据社会自主治理而非政府主导的思路,提出“群体免疫”的政策主张。在美国,疫情危机为右翼民粹主义的继续强化提供了机会;虽然特朗普等保守派领导人因为应对疫情不力而支持率下跌,但这并没有削弱民粹主义者,反而因后期各种“闭关”、“封国”的防控措施为民粹主义者提供了排他性的物理空间,民粹主义在显而易见的决策声势上有了起落,但它仍然出现在政治融合的轮廓中 (世界报道World Report, 2017)。例如,人们在受到政府疫苗护照规则的工作与出入境限制后,理论上来说任何数量的民粹主义煽动者都可能寻求领导反疫苗或反科学的集会运动。在这周刚刚过去的法国总统大选中,我们回顾其中41.4%支持率落选的候选人玛丽娜·勒庞 (Marine Le Pen)过去疫情期间的政治行动,就不难发现其中利用民粹主义造声势的影子。玛丽娜·勒庞的前得力助手弗洛里安·菲利波特 (Florian Philipott) 就在去年 7 月众多反疫苗集会中最大的一次集会中言辞激烈,一定程度上导致类似活动的规模逐月增加,一次8月的反疫苗活动就有多达 20万人参加,尤其是在小城镇和马赛等城市和教育程度不高的群体中盛行。由小见大,人们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他们能否被民粹主义轻易影响。


2021年法国反疫苗游行

图来自网络

02

民粹主义时代的高等教育

民粹主义号召的排外、反多元、当地利益最大化在本质上与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相背的。”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多个层面的:提供青年一个公平的改善生活的机会,让来自不同经济文化背景家庭的学生公平竞争,毕业后获取一份满足个人需求的职业;协调当地(国家/地区)的发展需求,提供学术、科研、经济发展所需的知识与信息,并克服国家/地区内部的区域性差距;参与国际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或是国际“公共利益”做努力,例如优化能源开发、整合国际知识共享网、培养出思想开明、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充满远见卓识的世界公民。


然而事实上,这些愿景的实现存在着内在的相互冲突。试想一个拿地方政府经费办学的公立大学,为了优化大学财政与排名表现,而广收国际学生,先不论招收国际学生和当地学生时的评估体系不平等,这个大学将如何平衡当地政府经费支持的为了落地的科研合作与国际学术社群所主张的、有利于相对于遥远未来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呢?大学里这样的当地利益优先与国际化的冲突,由于民粹主义时代下的逆全球化、网络激进舆论、贸易保护主义、提高关税、排外签证收紧等,不断面对着挑战和越发被动的困境。


诚然,面对这样的冲突与挑战,大学、大学协会和政府正在采取着大量的举措,通常是以国际合作的形式所展开,皆于重新思考和共同参与国际治理“公共利益”。欧盟正在推行“智能专业化” (smart specialization)政策,其特征是首先确定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领域,然后在这些领域建立可持续的能力来克服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区域性差距;高等教育、科研、以及职业教育是这些发展的核心机构(OECD, 2014)。


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欧洲各地的许多大学根据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塑造其学术形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其由世界多地大学教授与科研人员共撰写的“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的报告中指出(2021),一个新的社会契约必须建立在人权和不歧视原则的基础上:尊重社会公正、生命平等、人类尊严和文化多样性。大学必须注重共同利益,加强伦理、互惠和团结。同时,大学应采用“全球性”的观点,将本土与全球联系起来。除了国际共同利益,优化大学高等教育与当地发展的合作也不断出台,在为全世界人类未来发展努力的同时,大学强调着当地的公民利益。英国公民大学委员会(the UK Civic University Commission)提出了出了由城市/地区内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共同创建并签署“公民协议”的构想;自 2019 年 1 月启动以来,已有 30 余所大学签署了该协议。


这样一个强调着国际公共利益与当地发展两手抓的体系到底运行的如何?能因为愿景和行动中美好的展望,就胜过民粹主义的诱人排外号召吗?事实上,无论在哪个国家,因为高等教育“精英”形象和其涉及不平等的学校招生政策,大众的广泛关注点从来不在高等教育在做什么和想做什么。大众被意识形态的话语标签所蛊惑,“人民”与“精英”泾渭分明,再以“反精英”、呼唤教育平等的固定言语框架加以框套,便可进行社会动员,“反精英”、“反留学”、“反国际化”成了教育舆情的话语指向。谩骂等暴力言辞均为民粹主义者采用的积极言语策略,施暴者有恃无恐,承受者百口莫辩的行动规则与“文革”时期颇为相似 (葛新斌&杜文静,2016)。例如2020年3月,当留学生回国,就曾面对着互联网上“家乡建设你不在, 万里投毒你最快”、“祖国拿你当亲人, 你让祖国冤大头”等谩骂。在此形势下,是不是唯有体现所谓“人民”意志的教育平等化才能被广泛接受,而高等教育与国际组织所做的努力并不值得一提?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国际治理“公共利益”的愿景与现实也存在着巨大差距。近20年来,多个国家大学用国际化进行商业化,用广收国际学生,提高本校收益、科研经费、地方GDP,这一趋势在商业机构排名的流行潮流下愈演愈烈;2018年美国门户开放报告研究表明,国际学生对美国经济贡献了450亿美元 (IIE, 2018)。2019年,英国大学联盟发布的《2019年英国留学生报告》也显示,仅中国留学生每年给英国带来的收入就有300多亿人民币。同时,取决于民生和资金充足情况,大学通常会选择那些与自己相距遥远的公司或组织合作,越来越多的人批评大学对国际声誉和排名的重视高于对社区服务和平等问题的关注。我们可以争辩说随着教育意识转变,这些时代终将过去。但是,高等教育历来就与其所在的城市和国家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常被指责为了换取资金或公共和政治支持而没有充分承担育人的职责,特别是在学生学习成果、毕业生素质和就业能力等方面。在大学追求国际化和留学项目的同时,当地社区看到因为国际学生的到来而减少的本国学生就学名额,留学生经历着毕业就业两边难的困境。今天,公众仍在质询高等教育机构是否仍在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还是真的能够做到为国际当地共同利益同时努力,而达到反击民粹主义势头的结果。

03

疫情背景与民粹主义下的留学现状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让世界各国始料未及,本就饱受民粹主义影响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在疫情时期愈发扑朔迷离。而教育作为全球经济的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在这时代变局下变得令人深思。面对这“全球化就此终结”的恐慌,经济学家何帆(2020)认为:留学正在发生变化,但越是在全球化退步的时期,越是需要逆行者;未来的社会各方面都是变局,而“迂回的路,可能会更好”。虽然,经济高速增长的全球化黄金时代已经基本过去,未来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来自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排外、种族歧视等我们或许不习惯的东西。这些东西的出现,或许会使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加自我保护并选择留在国内,等到局势更加稳定的时候再走出。尽管如此,从长远的角度而言,何帆认为留学是扩展世界观的必须。但是,现在的留学局面其实和过去已经截然不同。过去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中国的教育全都不行,必须要换成西方的教育才能够做好,而现在其实是双轨制:一方面,我们会知道中国的教育里有一些是需要改善的,有一些是好的,而西方的教育里也是有一些是好的,有一些可能也会有问题。所以现在的青年出国留学,并不是把自己同化成某一个国家的人,更多地,是要掌握两种语言,两种文化,要有两套操作系统,不仅仅是个双语人,更是个双文化人,可以随时切换两个文化体系,因为只有这样青年才可以在这民粹主义背景下的全球化时代中拥有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


同时,如何在全球化沙漠中寻找绿洲成为了当代留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的窘境。相信许多留学生都曾有过迷茫:留在海外,还是回到中国。就目前的民粹主义日渐凸显的情况而言,不论是留在海外还是回国,需要考虑的情况都与过去有了不同。以北美为例,许多技术领域逐渐对中国人开始排斥,使得留学生在大型企业就业出现了许多困难与歧视。但同样地,这也创造了许多机遇。过去,中国在海外创业的野心没被激发出来,很可能现在受到限制后,会逼出来一批像犹太人一样在美国创业的中国企业家,比如Zoom的创始人袁征。于此同时,回到中国也是另外一种状况,因为中国从内心深处是拥护科技进步、拥护全球化的。所以,从长远来讲,中国未来的机会会越来越多。


回归到疫情背景下,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一系列管制措施,使得全球人才流动的规模和频率大幅下降,以跨境流动为主要特点的留学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值得庆幸的是,疫情并没有彻底阻断国际交往,曾经侧重线下互联的世界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转型为以线上互联为主的模式,留学也转为在线学习。但全球疫情可能在一段时期内仍难以彻底遏制,而这种长期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深刻地抑制未来一段时期内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的意愿与积极性。留学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正在经历重要挑战,如何积极应对甚至求变,将可能展开教育史上的一段新历程。


英国全球高等教育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 在汇总了自2020年2月开始,累计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15,000份问卷答复后,于2021年12月正式发布了《新冠疫情如何影响国际留学生(How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Reshaped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报告。其报告显示,虽然超过60%的学生的留学计划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仍有超过40%的学生表示“校园开放并恢复面对面教学”就是最适合出国留学的时机。面对不同国家的防疫政策及疫苗接种水平,英美作为高等教育体系最为完善的地区,仍旧是最吸引海外留学生前往的地区。比如,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1年初,只有20%的学生认为英国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国。然而到了同年9-10月期间,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1/3。与英国情况类似,2021年初选择美国的准留学生占比只有18%。而仅在8个月后,这一数据就上升至30%。同时,认为“美国已不再受到留学生欢迎”的人数占比也从年初的50%下降至33%。


图为QS发布的《新冠疫情如何影响国际留学生(How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Reshaped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报告


单从数据上,与前文所提及的民粹主义背景下的高等教育面临的窘况相结合,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青年对于海外留学的热情仍呈现持续的增长。这也说明,虽然逆全球化影响了对留学目的,但因为留学需求总体稳定且意义长远,在相关政策环境不友好的情况下,国际学生会寻求具有更开放政策的替代国家和地区进行深造和发展。如,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就曾重申出国留学仍将是我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重要渠道,要克服疫情影响,拓展出国留学空间。因此,从留学生自身的角度而言,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仍是当代青年打破“逆全球化”趋势的重要手段,而围绕“反精英”、“反留学”、“反国际化”的教育舆论,相信在未来也将会由更多具有“双文化”背景留学生来打破。


图片来自《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追踪》,显示在美国从事人工智能的顶尖研究者接近三分之一来自中国


比如,美国保尔森基金会(Paulson Institute)在对入选NeurIPS 2019的论文及其作者资料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后,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追踪(The Global AI Talent Tracker)》报告显示,29%的美国顶尖AI科学家来自中国,为美国顶尖AI研究者的第一大来源,为美国乃至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与一些国家对中国留学生的无端指责甚至诬陷相违背,与国际间教育与发展的需要也不契合(李庆,2021)。因此,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领域,我们需要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去思考其背后的“公平性”所被赋予的力量,与更多的海外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进行更多的交流,共同为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


04

回顾与总结

疫情这几年,我们目睹了民粹主义在西方政治舞台的有形崛起和暗处转型。作为普通人,我们也感受着身边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经济社会,和知识体系的瞬息万变,我们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随之变得越加复杂。“民生之本”教育运行的愿景也在发生着更深层次的改变,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的,既象征着个人获取未来幸福的公平机会,也代表了反民粹主义、实现“公共利益”的使命。只是这样的愿景究竟哪一天能够实现、并同时让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从容获益,还未可知。

我们能做的,就是认清我们脚下这处历史交界,带着一份社会责任感,既为己,也为他人,为人类共同的明天。”


策划及撰写|李佳忆 李亦菲

视觉传达|李亦菲

审核|李亦菲 余悦祺

参考:


疫情时代危机重重,西方民粹主义向威权化演进

http://lw.xinhuanet.com/2020-12/28/c_139623469.htm


《什么是民粹主义 What is Populism》

https://www.google.co.uk/books/edition/What_Is_Populism/nv0tDwAAQBAJ?hl=en&gbpv=1&dq=Jan-Werner+M%C3%BCller%22&printsec=frontcover 


反智与民粹——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疫情治理

https://www.rccp.pku.edu.cn/mzyt/124385.htm 


The Dangerous Rise of Populism:Global Attacks on Human Rights Values

https://www.hrw.org/world-report/2017/country-chapters/global-4 


OECD: Smart Specialization

https://www.oecd.org/sti/inno/smartspecialisation.htm#:~:text=The%20Smart%20specialisation'%20approach%20combines,their%20strengths%20and%20comparative%20advantages. 


Reimagining our futures together: A new social contract for education

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379707.locale=en 


Civic University Network: Civic University Agreements

https://civicuniversitynetwork.co.uk/civic-agreements/ 


教育公平诉求中的民粹主义倾向批判

http://rdbk1.ynlib.cn:6251/Qw/Paper/610599#anchorList 


Economic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ttps://www.iie.org/Research-and-Insights/Open-Doors/Economic-Impact-of-International-Students#:~:text=International%20students%20contributed%20%2445%20billion,the%20U.S.%20Department%20of%20Commerce. 


International Student Recruitment Data

https://www.universitiesuk.ac.uk/universities-uk-international/explore-uuki/international-student-recruitment/international-student-recruitment-data#:~:text=In%202019%2F20%20there%20were,the%20same%20point%20in%202019.


经济学家何帆:疫情过后,留学的黄金时代也要结束了https://j.eastday.com/p/1589445223016058


大变局下的出国留学与回国发展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105/t20210512_580115.html   


《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6/t20200623_467784.html 


The Global AI Talent Tracker https://macropolo.org/digital-projects/the-global-ai-talent-tracker/   


How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reshaped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https://www.qs.com/portfolio-items/how-the-coronavirus-pandemic-reshaped-international-higher-education/   

 


峰会推荐

青时际会|专访陈笑安:做一只永远敢于冒险的蝴蝶

那些年第一次|校园成长经历plog(上)

模拟群面|嘉宾大揭秘,人资大佬带你飞

与时聚汇|全民基本收入:下一站,大同与乌托邦


了解我们

年会|“燃动Z世代”2021年会顺利召开

春夏峰会|“下一站深圳”2021春峰会顺利召开

招聘季|校招&实习 双向奔赴机会看得见

云论坛|首届国际局势与青年责任论坛

地方高校论坛|密西根中国论坛

合作及联络我们

微信|CGYS_Official 

邮箱|[email protected]  

官网|www.globalyouth.cn

微博|@世界青年峰会CGYS

抖音|globalyouth

小红书|世界青年峰会CGYS

百家号|世界青年峰会CGYS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疫情时代,还有人不认识这个软件吗?亚洲首国!泰国开放了“某种植物”合法化,借口“为提振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布】后疫情时代女性心理健康调查分析报告(2022)与时聚汇 | 爱彼迎“分手”中国大陆之思刚刚,澳洲又一州重磅宣布!防疫举措全废除!口罩、疫苗证明、密接全改了,后疫情时代来了高水平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跨学科融合培育世界领先人才后疫情时代,我们的生活习惯被改变太多……穿越大萧条: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主义美国高等教育、精英名校和顶级公司招聘逻辑疫情时代的大学生,失落的青春预见2022 | 2.0疫情时代,企业应用云部署——挑选服务商的决策指导我们院长发给全院职工的一封信可怕疫情蔓延在俄乌战场美国高等教育,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最新曝光!​后疫情时代,伦敦在疯狂建高楼村办高中第一届的小伙伴们最新!2022德国高等教育中心CHE大学排名新鲜出炉!骨懂圈的宝贝2-瓷器上辨认文字后疫情时代,我国原料药行业发展趋势浅析柳倩月教授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耻辱!后疫情时代,请过“低配”生活摆摊、直播、进社区,餐饮业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完成“自救”?是“解放”台湾重要还是收复外东北重要?《留学》杂志总第195期 | 高水平创新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跨学科融合培育世界领先人才新加坡房价来到历史最高点,租金连涨22个月!后疫情时代没房的人该何去何从...后疫情时代买房新思维后疫情时代:餐饮行业的悲壮与重生后疫情时代,儿童不明原因肝炎或许只是个开始疫情时代,这些机会将迎来爆发!后疫情时代想要房价涨的快,伦敦这几种类型的房子最好不要买!普京最新讲话:阻止纳粹主义复辟是共同责任刘畊宏一夜爆火后,李佳琦却陷入寒冬:后疫情时代的残酷真相,你一定要懂后疫情时代“生活刚需”被重新定义,品牌还有哪些机会?后疫情时代,“断更”的传染病都回来了,暴发或越来越多与时聚汇 | 另一种可能性:今日中国青年生活观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