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今天带你开全网最快的车!
最近油价涨得厉害,同事说,现在都不敢等油箱的油全部用完了再加,还剩三分之一的油时就去加油,这样可以一次少花点钱。
我:你这是欺骗自己。
他:骗骗自己吧,这样能好过点。
要说起车啊,其实我们的先民们很早就掌握了这项交通工具,它在汉字中也留下了鲜明的投影。今天我们就讲讲汉字里的车。
1
古人什么时候开始用车的?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距今约有3800~3500年,被学界推断为夏代中晚期都城。2004年,正在清理城中道路遗存的考古队,于层层黄土中,发现了两条5米多长、间距1米的印痕。就是这两道平平无奇的印子,字面意思上,推动了华夏历史的“车轮”。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印痕
图片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衣食住行,生活基础。早期人类出行光靠腿,活动范围便极其有限。中国的古老传说中,夏朝伊始,“川谷交错,风化未通,九州隔绝,未有舟车之用”。发明家奚仲横空出世,“桡曲为轮,因直为辕,驾马服牛,以代人力”,造出了车,使人们能够远途出行,从而连通了原本隔绝的华夏大地。
可是,此前国内一直没发现夏代用车的证据,考古所见最早的车辙痕是商代的。直到在二里头挖出那两道车辙印,人们才豁然开朗:传说诚不欺我,华夏民族用车的历史,就此被推到了3700年前。
传说中的造车鼻祖是夏朝人奚仲
图片来源网络
2
车,即是兵力
夏商时期的车,不仅是代步工具,还堪称“国之重器”。因为当时中原还没有骑兵,打仗除了步兵互殴,便是车战。兵车多寡,便直接反映出国力的强弱。
据记载,商汤灭夏之时,主要兵力是“车七十乘”,而武王伐纣时,已有“车三百乘”,到了春秋时,以“千乘之国”“万乘之国”指代诸侯大国。军队的“军”在春秋金文和小篆里,包围结构当为声符“匀”的省略,核心便是“车”,足见车对战争的重要性。
军的春秋金文
军的小篆
考古发现的最早的车辆实物,是安阳殷墟商代遗址出土的数十辆双轮车。它们除部分零件为青铜外,整体为木结构,轻便精巧,并全都伴有马骨,从配置来看,很可能就是战车。
殷墟出土的车辆,跟商代甲骨文中的车字几乎一模一样,而且结构已相当完善。
车的商代甲骨文
其后两千年,再复杂精美的车驾,仍然离不开这些基础结构。古人用各种“车部字”命名车辆部件,随着车辆的普及,这些字几乎都在本义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更丰富的含义。
车的结构解析
光看图也不太好理解,我把各个部分都给大家用文字解释了,因为太长,这部分文字大家可以上下滑动查看。
3
乘车为什么“虚左以待”?
车字的甲骨文通常为两轮两马结构,殷墟车辆确实如此,除少数为一车四马外,多为一车两马。到春秋战国时,祭祀等正式场合中,马的数量已经成了车辆分等级的标准之一:“天子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在洛阳的东周王陵,就曾出土气势恢宏的六马之车。
随着时代发展,车辆日益精美,可以在车厢顶上加盖、周围设墙,增加舒适度和隐蔽性。秦始皇陵出土的随葬铜车马中,便有一款豪车称为“安车”,又叫“辒辌(wēn liáng)”,车厢宽大,可以躺卧休息,且三面开窗,闭之则温、开之则凉,堪称古代版加长豪华空调房车。然而,秦始皇东巡病故后,李斯等人秘不发丧,用辒辌车将遗体运回都城,到了汉代之后,辒辌车便多被作为丧车使用了。
不仅车本身有等级,乘车时坐什么位置也有讲究。古人通常以右为尊,贬官称“左迁”、升官称“右迁”。但车上的座位却正相反,是以左为尊。《史记》中信陵君礼贤下士,乘车去请侯嬴,就是“虚左”(空出左边座位)以迎。
这种习惯或许是源于战场,先秦时,战车往往一车三人,中间是驾车者,左边的射箭,右边的持戈矛。因为中国人多数是右撇子,显然右座更便于直接战斗。所以,若有指挥官在车上,往往安排在左位,久而久之,车上席位便形成了左为尊的习惯。
4
没有轮子的车
前文说了轮子是车的关键部位,不过,在车部字里,也有一些没轮子的车——人力代步工具。
唐代名画《步辇图》中,唐太宗坐在宫女们手抬的“车”上去见使臣。
图为《步辇图》局部
看看唐太宗壮硕的身躯,再看看弱不禁风的宫女们,真是辛苦她们了……
辇字本义是指人力所拉的车,商代金文描绘得十分形象。
辇的商代金文
秦汉以后,辇特指帝王或后妃所乘之车。通常来说辇还是有轮子的,像金文描绘的那样。而画中纯靠人抬着走的“辇”,就是“步辇”。
东晋时,江州刺史王弘钦慕陶渊明,邀他去州府,陶渊明自称“素有脚疾,向乘篮舆”,王弘便“令一门生二儿共舆之”。明代《三才图会》把这一幕画了出来:陶先生乖乖坐在篮子里,由两个仆役抬着走,场面很可爱。
《三才图会》
“舆”泛指用肩扛的车。这个字单独出现或许难认,但组成“舆论”一词,就很熟悉了。舆字金文是两人各出双手抬着“车”,因此“舆”可引申为“负载”。
舆字的金文
大地负载万物,因而土地又称“舆地”,地图又叫“舆图”。所载之物甚多,故而舆字又引申为“众”,“舆论”指众人的议论、观点,便是由此而来。
比起“舆”,由人力来扛的车,我们更熟悉的叫法是“轿子”。《史记》说:“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毳即“橇”(雪橇、泥橇),桥即“轿”。走崎岖山路时,有轮子的车难免颠簸,远不如轿子平稳。
天仙姐姐驾的车,坐不坐?
图片来源:电视剧《梦华录》
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_____吗?
图片来源:(这我就不用说了吧)
不过轿子人力成本高,是富贵人家的选择,而且在古代,它也跟马车一样有等级制度,与身份地位挂钩。如今的汽车有“轿车”之称,正是想借这个字来体现舒适与尊贵。
你,今天有车了吗?没车的话,我帮你叫一辆啊……
可惜,今天的汽车广告位还空着
自家小广告倒是有一个
点击下图即可参与天然猛禽众筹
撰文 | 宰予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阿什么爽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21年2月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