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滚滚向前,没有谁可以回到从前,我们总会有遗憾和缺陷。”
8
《凤凰周刊》:新冠疫情这三年,全球睡眠问题都更为凸显。近期,也有不少人提到“阳康”后出现了睡眠问题。您在临床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为何“阳康”后睡眠变差了?
余周伟:是的,阳康后的确容易出现新的睡眠问题,或者让原有的睡眠问题变得更严重。
在生理层面上,主要有2个原因:
阳康后仍然有残留的不舒服的症状。
感染期间,昼夜节律紊乱了。
我先说第1个。阳康后,部分人仍然会残留一些症状,比如容易疲劳,头昏,耳鸣,咳嗽等等,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存在4-12周,医学上把这种情况叫做“长新冠”。很明显,任何一个症状,以及对这些的症状的过度担忧都会影响睡眠。
第二个原因是昼夜节律紊乱。一个人在急性感染期间,发着烧,忍着痛,会长时间都呆在家里甚至是卧室里,而且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
这种作息和“平时早起去上班,晚上回来睡觉”的节律相差太多,如果连续几天都这样的话,就容易造成昼夜节律紊乱——晚上睡不着,白天很疲劳。
9
《凤凰周刊》:对于出现睡眠问题的“阳康”人群,您有何建议?
余周伟:有5句话:
因为这个时候你越着急,越不容易睡好,而且“病急乱投医”,你容易被各种乱七八糟的“养生信息”带到沟里。不如先承认,我这就是新冠感染后还没好透,就该需要花好几周,甚至好几个月才能慢慢恢复。我就铁了心等。很多时候,把期望值放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我们反而会从容一些。接下来就是,就是做点能带来好处的事情。其中,最值得做,同时操作性也最强的,就是重新调整自己的作息节律:最后,注意关注下自己的压力来源,而很多压力是因为不良信息带来的。中文的健康信息环境是很糟糕的,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被淹没了,普通人很难识别哪些信息是值得相信的,是有证据支持的,哪些只是一些个人观点,并没有得到靠谱的证据支持。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常常建议我身边的朋友,如果你容易因为负面信息而焦虑,那就干脆选择不要看,少看一点养生文章和短视频,多阅读书籍,多看喜欢的电影,看娱乐综艺都可以。做到这些,其他交给时间就好。最后能恢复多少是多少。毕竟,时间滚滚向前,没有谁可以回到从前,我们总会有遗憾和缺陷。《凤凰周刊》:很多人睡前喜欢玩手机等电子产品,认为追剧聊天可以从工作压力中解放出来。但有观点指出,发光电子产品所放射的短波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合成,反而会更容易导致失眠。您认为这一观点科学么?睡前是否应尽量避免使用电子产品?我个人的做法是:划条时间线。这个时间前玩手机,这个时间后,也就是临近睡眠时,走进卧室,但是不要带上手机。这里的重点是,要增加我和手机的物理距离,增加我摸手机的难度。在最临近睡觉的这一段时间里,做点别的更放松的事情来过渡。比如可以在床头放一本自己喜欢看的书,也可以简单收拾下卧室,或者提前准备明天要穿的衣服,都可以。把这套动作固定下来,作为睡前的一个小仪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我的脑子从白天的压力,以及刚才看手机的兴奋中逐渐安静下来。当然,如果你就是喜欢追剧,觉得刷会手机很解压,刷到困了放下手机也可以正常入睡,那也行。毕竟,屏幕对睡眠的影响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敏感一些,有的人没那么敏感,根据白天状态的感受,你调整下刷手机的时间就好。再退一步讲,就算你白天状态很不好,但还是控制不住刷手机,那也是你作为成年人的一种选择,也就是说,你宁愿牺牲部分睡眠时间,也要换取睡前这一点自由来奖励自己,这也是一种洒脱,一种从容。总之,是你的生活态度,你的自由。其实,科学只能回答事实层面的问题,可以被判断为对不对;但是,生活中的更多问题是科学无法回答的价值判断问题,比如我该不该辞职创业,我该不该要二胎。而后者又恰恰是人类个体更常遇见的困境。对成年人来说,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就行,毕竟,任何选择的背后都有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