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格邱夏杨:AI当道,但现在新药研发主要还是靠“人” | GGV OMEGA访谈录
近日,AI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国外的ChatGPT、谷歌Bard和国内百度的文心一言,都在向我们展示AI的强大能力和大好前景。其实AI不仅仅适用于文学创作等工作中,还能够赋能各行各业,尤其是在药物研发领域,在AI的催化作用下,诞生出一个新领域——AI智药,为药物研发助上一臂之力,中国的锐格医药就是深耕AI智药的创新药公司之一。
2018年,在国外从事药物研发二十余年的科学家邱夏杨,怀着“未来10年内从中国诞生世界级创新药公司”的愿景和“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造福更多病患”的初心,回国创办了锐格医药。谈及AI智药产业的未来发展问题,他表示:“这是一个前沿交叉的跨学科合作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将AI技术和新药研发结合,有助于搭建出高效的新药研发的技术平台,让研发过程更经济且更高效。”
如今锐格医药已成立五年,不仅打造了AI加速新药研发rCARD™平台,还获得了生物医药领域专业投资方的认可,期间更是与英伟达、礼来均达成合作。今天的《GGV OMEGA访谈录》,我们邀请到GGV OMEGA二期学员——锐格医药创始人、CEO邱夏杨,一起聊聊以下问题:
1. 如何进入生物医药行业的?
2. 功成名就后为何投身创业?
3. AI制药是否能替代人?
4. 从科学家转变为企业家,思维有什么变化?
“做科研不是打坐20年,
更不是业余爱好”
您是如何进入生物医药行业的?
邱夏杨:我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就读几年后,发现自己对生物学更感兴趣。在当时北大化学系中和生物最相关的学科就是结构生物学,于是我在研究生时期选择师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唐有祺院士,开始从化学到生物结合的领域做结构生物。我记得当年在北大使用的都是很大的计算机室,还要穿着白大褂到无尘的实验区,那时候就开始根据结构分子的结构定位做计算,所以其实从那时候起就一直没改过行。
您一路坚持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兴趣,一旦你在享受做研究,就不觉得累。我认为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并且能全身心投入进去是人生最大的奢侈。
研发新药是一件非常容易失败的事情,您是如何保持耐性且一直坚持的?
我觉得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解决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样就不容易陷入悲观情绪。另外,研发创新药,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心里总想着,再做一步就又进了一步,而且每一步的过程中又会有新的科学挑战、技术挑战、竞争挑战。其实研发新药不是打坐20年,没有想象中那么苦闷和艰难,至少我们团队都很享受这个过程,拥有这样的心态,整个研发的过程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当然,如果只是把做药这件事当成一个业余爱好,或者一边做投资一边做药,一边玩互联网一边研发,那就真的很难坚持。
在这个行业,您遇到过什么坎坷吗?
其实我没觉得有什么坎坷。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心态问题,碰到很大问题的时候临危不乱,这是做科学研究必备的基础素质。我们做研究的时候,每一个问题都是很难,然后要解决问题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很多的精力,大概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把我的心态给训练出来了。
所以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敢于尝试。前不久,FDA推荐批准一款我在辉瑞时作为发明人的RSV疫苗,这款疫苗,早年的研发团队尝试了60年都没做出来,我的团队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发明出来了,我觉得我们主要胜在心态。
还是回到失败这个问题上,因为新药涉及的学科非常多,环节也很复杂,您如何保证成功率?
我经常跟人家讲,跨学科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因为在做药的整个过程中,需要的学科太多了,所以你光是在某一个方面最优秀,其实对做药并没有太大帮助。比如说在几十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掉链,结果都会导向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要很早就意识到,不管自己的专业有多强,你一定要跟其他专业人合作,在自己的成长中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然后去塑造更多的综合判断能力。
我是学结构生物的,本科是化学,我们结构生物正好是在化学和生物的交叉阶段。我一天到晚做的实验其实都是生物实验,但是我做出来的结果全是跟化学家一块用的,所以我经常跟人家开玩笑说,我还没见过比我更懂化学的生物学家,也没见过比我更懂生物的化学家。
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当在做一个判断/决定的时刻,看问题可以更全面一些,在过去几十年,我看过几百个项目的成功和失败,我感谢这段经验,它让我很有信心。
“我不仅是回来冒险,
我认为我是回来赶潮的人”
您选择在自己生日当天递交辞呈,算是一个仪式感的“礼物”吗?
如果挑战算礼物的话,那这就是礼物。因为在这一天我正式开启了新的人生阶段,新挑战也从这一天正式开始。
为什么是创业,而不是去其他药企工作?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涉及到挑战自我的话题。其实我在老东家或者其他成熟药企不断地研发、出药,已经证明了我在肥沃的土壤上可以成功。美国在新药方面的投入很多,人才也更多,因此团队成功并不是一件难事。所以接下来,我想要挑战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去尝试进行新药研究。
另外一个层面的原因是,我在年轻时候制定的目标均已实现,现在进入到人生的下一阶段,我希望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国际制药经验,把创新药更快更好地带给有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患者。
美国的新药市场更发达,数据显示,美国的新药公司占全球的46%,为什么不在美国创业?
就像你说的,在中国挑战更大,所以我的目标是要在中国土壤上做出新药,能够让全球同行尊敬我们。其实我回来的过程中,我也感觉到中国已经有了基础环境,相信将来肯定可以做到这一步。像大家经常提到的那些国外MNC都已成为百年老店,产业体量是中国的很多倍,但在中国成立最久的生物医药企业只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但总有一天,国内能够慢慢缩小甚至赶超这个差距,我想为弥补这个差距添砖加瓦。
一方面你可以说我是来冒险,但其实我也是来搭车的,我当然希望我和锐格是这股浪潮中很重要的贡献者。我觉得只要在这片土壤深耕,总有一天会达到这个程度,所以我也是赶潮来的。就比如像互联网行业,在过去美国有谷歌、亚马逊,现在中国也有很多“宇宙大厂”。
锐格现在有一个自主研发的 rCARD™(计算机加速新药研发)平台,现在AI制药的话题也非常热,那您觉得AI制药现在到了哪一步?可以完全交给AI吗?
我比较乐观地说,也许有一天是可以的,但不是现在。也许30年以后确实可以AI制药,毕竟有些公司的定位就是技术发展,那它就按照那个情况去定位。但因为我们定位是一个做药的公司,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我一定要对投资人、患者负责,就是在5年中要让人家从我们的产品上看到人家看得懂的价值,所以,在这个阶段的话“人”的作用是很大的。
在目前阶段,AI于我而言还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rCARD™是一个人和机器的结合互动的平台。在药物研发的每一个环节中,工具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说AI,其实后面的到底什么是AI,也是挺复杂的,但是我觉得要是说只有人,不用技术工具,肯定也是不行的。
科学家创业,
真诚是第一要义
从科学家到创业者,需要考虑的方面就不只是出科研结果了,也要兼顾经营、人事等等问题,那您觉得挑战大吗?是不是容错率变低了?
其实即便是世界最一流的/最大的公司,他们也经常走错路,只不过这些公司体量比较大,能够承担试错的风险,犯了错误还“死不了”, 这点我很羡慕大公司。相比之下,创业阶段的公司所面临的挑战会更大。即便是资深的技术人员,在研发过程中,走错了一两步,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公司消失。
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我的经验就是,一定要自己动手才能学会。就像开车一样,只听教练讲是没有用的,开车一定要自己开,这样才能把所有技术和要点记住。制药同理,学到某种程度之后一定要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哪怕有时候犯点小错误,也是被允许的。其实犯点小错误的话,说不定能学到更多。
研究药物,说到底和投资很像。如果把每一个环节的成功概率都提高,那么整体的成功概率就会明显提高。其实有很多结果是在非常早期就已经决定了的,比如说临床二期现在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药效,那就说明其实在选靶点的时候可能就选错了。所以全局观其实是很重要的,我认为真正有经验的人一定是把路从头到尾走过好多遍的,这样才能在第一天就考虑到将来有哪些可能性。
当然,创业的第一天就要考虑赚钱的问题,一个企业想要脚踏实地就不能只说梦想,也要谈谈“面包和牛奶”的问题。秉承对企业、员工和投资人负责的态度,锐格从第一天定位的时候,我们就选了最大的疾病领域,也就是现在医药领域最大的三个市场——肿瘤、免疫和代谢疾病。如果要是真正按照我们的期望能够到市场的话,每一个都是几十亿美金的这种产品,我们不会做那种小打小闹的产品。
锐格的创始团队非常豪华,您是如何说服大家从大药厂的“舒适圈”走出来一起创业的?
每个人说服的能力不一样,比如说我肯定比不上马云。我的优势在于真诚,过往的经验以及每一步都是自己扎扎实实走下来的,所以我在医药圈子打下了比较坚实的人脉基础和口碑。
当初在辉瑞,我曾经培养出了15名博士后,组成的团队为辉瑞的研发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跟团队交流以前也是一样的,我并不是靠我的官职来压人家,而是真正平等地跟人家讨论科学,人家觉得我能够提供一定的价值,就愿意和我一起共事。我觉得这是我自己的强项。
在创办锐格医药之后,我在选人的问题上也是亲力亲为,看过上千份简历,面试过数百人。因为仅靠着当初回国创业时志同道合的资深专家团队是远远不够的,毕竟锐格的愿景是要成为一家植根于中国的“百年老店”,这样的愿景需要志同道合的人才共同来实现;中国目前创新药发展最大的限制之一就是人才匮乏,所以我的目标就是在未来5-10年里,踏踏实实培养人才。
今年您给自己定的KPI是什么?
2023年是锐格医药成立五周年,今年会有两个临床项目达到新里程碑节点:
第一, 完成全球领先的CDK2/4/6抑制剂RGT-419B针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爬坡试验,并开启进一步的临床拓展;
第二, 开启并基本完成HPK1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RGT-264针对肿瘤患者的临床一期爬坡试验。
此外,通过rCARD™平台赋能,推出两个新的PCC分子,符合锐格全球创新(first-in-class)和最佳同类(best-in-class)的定位。希望公司在各种挑战中稳步发展,为早日实现造福病人的目标而努力拼搏。
其次我也希望团队不断成长,在取得更多创新成果的同时,能够不断得到投资人的支持。
对于个人,我希望今年也要继续参加GGV OMEGA的课程。GGV OMEGA的老师都非常有实战经验,很多洞见是透过实际的行业案例来解析,跨行业和领域的新鲜视角和解读也令人耳目一新。通过GGV的平台和活动,在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坦诚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也给我的创业之路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
往期回顾
小牛电动 胡依林 |e签宝 金宏洲 |变形积木 张轶然|太极图形 胡渊鸣|智齿科技 徐懿|启元世界 袁泉|星辰天合 胥昕|擎创科技 杨辰|树米科技 刘恩培|Treelab 何浚炫|小佩 郭维科|通用净水 王铁|领猫SCM 李应离|包小盒 王先锋|镁伽 黄瑜清|影刀RPA 金礼剑|酷家乐 陈航|杏树林 张遇升|雪诺科技 高雪峰|Kong 戴冠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