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工薪女孩,想给自己买一只奢侈品包生活2023-03-30 13:0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文 | 陈清泓近几年,各类社交平台上,选择在某个节点购买奢侈品的工薪阶层消费者越来越多。对年轻女孩来说,那往往是一个包。而根据腾讯营销洞察(TMI)和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联合发布的报告,2021年,90后消费者贡献了中国大陆地区奢侈品市场约46%的销售额,一年增幅超过28%。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购买奢侈品,但与此同时,“攒钱”“薅羊毛”的消费观念在年轻人中也越来越流行。指向截然相反的消费理念,也引发讨论,普通人到底应不应该购买奢侈品。《欲望都市》剧照“县城女孩”的第一只奢侈品包27岁的小贝第一次对奢侈品包有印象是三年前,当时她还在大学里读法律研究生。一堂课上,一位在律所工作的师姐被邀请来分享职业经验。师姐穿着小香风套装,踩着高跟鞋,拎着一只包,一进门,小贝就感觉“哇塞,律政佳人”。后来师姐在台上分享职业经验,小贝听到有人在台下议论,说师姐拎的包,是某大牌某款,价格2万以上。等师姐一走,就有人去问导师,“师姐一年赚多少?”小贝见识了奢侈品包的“社交名片”作用,心里想,自己工作以后,也要买这样一个的包,“撑场面!”。小贝是在河北县城长大的,在老家,她身边的女性长辈背的包五花八门,但没听说过谁的包很贵。小时候看电视剧里的有钱人,总背着花纹老气的包,虽然知道是名牌,但小贝感觉,其实有点丑。小贝那时候喜欢带亮片或颜色鲜亮的包,几百块一个的快消品牌她买了不少,大多是背一段时间,新鲜劲就过了。研究生的那堂课后,小贝领略到了奢侈品包的“魅力”,也开始研究,得到的印象是,奢侈品包确实经典、耐看,尤其背在师姐那种“成功人士”身上,显得人似乎真的更加精致优雅。《继承之战》剧照师姐以外,小贝在学校只见过一个女同学背奢侈品包,某大牌的一款老花枕头包,对小贝来说,款式很漂亮,但价格有点贵。后来,小贝自己在某社交平台上看中了某大牌的马鞍包,要1万多元。那时她还在念书,没有收入来源,一直没有下手。直到去年5月,新工作实习期结束后,小贝立马去重庆国金中心商场的奢侈品专柜,用了不到十分钟,买下了“梦中情包”。包的价格是16500元,是她在西南某大学行政岗的三个月工资。买完包,过了几个月背回家后,小贝主动向妈妈提起这事。妈妈是工薪阶层,平时对包不讲究,也不了解,但宠爱女儿,倒没有责怪小贝。不过这件事情本身,还是超过了妈妈的想象,小贝说,当时妈妈拿着那只包仔细端详,“为什么会这么贵呢,这是什么包啊?”后来妈妈还把小贝买奢侈品包的事告诉了所有亲戚。表姐特意打来视频电话问小贝,“听说你花一万六千五买了一个大牌包,快给我看看长什么样?”再后来小贝回家过年,亲戚们见到小贝也会说:“怎么没把那个一万六千五的包背来给我们看看?”小贝感觉,因为这个包,她前所未有成了家里的“明星人物”,有点骄傲,又有点不好意思。《二十不惑》剧照同样是95后的王笑婧比小贝更早了解奢侈包。王笑婧在农村长大,14岁时以当地乡镇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县城高中。上高中时,王笑婧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看杂志,有一次,她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某款名牌包的介绍,配图里背包的女人美丽优雅,让她顺带对这款包也一见钟情。不过那时王笑婧只是单纯喜欢这款包的样式,并不知道它的价格。高考后,王笑婧被厦门大学录取。大一时,她和室友出门逛街,逛到了某个奢侈品包专卖店,正是她高中时被吸引的那个牌子。因为好奇,王笑婧指着一款方方正正、像砖头的包,随口问店里的销售,“这款多少钱?”听完报价,王笑婧的脸变得又红又烫,舍友们看上去也很不自然,大家不约而同沉默地走出了门店。说到这,如今的王笑婧依然感叹:“我的天呐,一个包三万多!抵我当时两年的学费加生活费啊。”回到宿舍后,王笑婧上网查了查这个牌子,发现自己小时候一见钟情的那个手袋,是品牌的经典款,比当天她看到的那款还贵。王笑婧暂时放弃了买包的念头,而且还想,以后一定不要去爱马仕的店,那个牌子最贵。除了包,刚上大学时,王笑婧感觉大城市的一切都很新奇,比如和大学舍友去做兼职时,第一次知道了“中央空调”;去大学舍友家做客,第一次见识了电梯入户。这些陌生的事物,王笑婧不好意思直接问别人,但会私下去网上搜索。它们和名牌包一起,让王笑婧明白了金钱的意义。于是在大学同学都还“月光”的时候,王笑婧就就开始攒钱,哪怕只是每个月从一千二的生活费里攒下两百。那时候她想,以后还想在金融专业继续深造,甚至出国念书,都需要钱啊。读大三时,专业课少,课余时间多,王笑婧开始在学校旁边租民用房开了中小学课外辅导班,雇了同学做老师,平时一个月能净赚一万块,到暑假甚至能赚两三万。王笑婧用这笔收入,买了新手机和平板电脑,给自己交了研究生的学费。后来读研究生前,她还和几个大学舍友一起,去了香港旅游,并在香港中环买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奢侈包。王笑婧说,那时口袋里有了钱,心里有底气多了,虽然还是不够买特大牌的包,但也能买个过万的普通名牌包。当然,她还是会拒绝一些东西,比如相对于包,挂件虽然可爱,几千块一个,也买得起,但对她来说,性价比太低了。《突如其来的假期》剧照“新包涨价”与“二手贬值”20岁出头就靠自己买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奢侈包,王笑婧心里很满足,虽然她很快就发现,原来奢侈包也挺金贵的,比如福建的梅雨季很长,因为潮湿,包上很快出现了一个个小黑点。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王笑婧都热衷于买包。她研究生毕业后,与恋爱多年的男友结婚,定居杭州,并入职了当地一家金融企业,年薪四十万。虽然婚后第二年,王笑婧就生下孩子,但丈夫的生意慢慢开始盈利,加上公婆的经济支持,夫妻俩有房无贷,生活优渥。结婚的前几年,每逢节日,丈夫就带王笑婧去杭州大厦,让她挑心仪的奢侈品包,王笑婧不仅买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梦中情包”,还集齐了其他奢侈品牌的热门包。但她的买包之路在去年中断。因为丈夫出轨,王笑婧果断选了离婚,回到了四川的一座二线城市。她没有分房子和财产,只带走了孩子和一堆包。回四川后,王笑婧在当地买了房,并入职了一家金融企业,年薪二十万。收入下降,加上养娃,还贷,王笑婧感觉有些吃力。为了照顾孩子,王笑婧请了家政阿姨,结果发现,买一个包的钱,能在当地给阿姨付一年薪水。更重要的是,过了一段时间,王笑婧察觉到,她几乎没怎么碰过那些带回来的包,她开始反思:“那么多品牌,那么多新款,永远都买不完,每个品牌都可能通过广告和营销打造出一个爆款,难道我要这样永无止境地追下去吗?”《start-up》剧照王笑婧不再买奢侈品包,还挑了一些品相好、能保值的包,逐渐转让了出去。转让的过程中,王笑婧发现,保值的包只属于少数款,还不能有使用痕迹,大多数奢侈品包,从被顾客拎出专柜开始,就在贬值。与此同时,王笑婧最喜欢的一款包,新品价格已经从三年前的4万出头涨到了7万多,几乎每年涨1万元。她还注意到,不少其他品牌也在涨价。和王笑婧一样,小贝也发现了“新包涨价”和“二手贬值”的规律。比如小贝买下了的那款包,一个多月里,新品价格涨了近2000块,但当她试图卖掉自己的新包,却要损失五六千块才卖得出去。看到贬值这么多,小贝很心疼,只好作罢。小贝想卖包的原因很简单,她在高校就职,同事打扮都很朴素,常用书包、布包装资料,实用为主。同事们也都很了解彼此的收入,她怕给同事们留下爱慕虚荣的印象,根本不敢背包上班。回想起来,小贝说,买到名牌包过后,她感到最兴奋的两个时刻,一个是销售打开盒子,向她展示新包的时候,另一个是刷卡的瞬间。但真走在路上,她发现,根本没人在意她背了什么包,她也没有因此变得更自信,更有勇气。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即使背着名牌包进品牌店,她还是觉得没底气,放不开。有时候她也会幻想,包能换回16500的银行卡余额就好了。《都挺好》剧照当然,小贝渐渐也还是发现了名牌包的一些好处。一是她感觉好搭配,二是她以前看到喜欢的包都想买,经常手一松,几百块就花出去了,现在她想省下这些钱,再买一只更好的名牌包。对,她还想继续买包。小贝对此的解释是,取悦自己。她说自己回老家时,曾有个50多岁的亲戚,常常夸奖儿媳勤俭持家,不乱花钱,不买奢侈品,她同时夸赞小贝打扮朴素,也是一个“好女孩”。但这个褒奖的评价反而让小贝有些恼火,冒起逆反的念头。倒是在网上倾诉不敢背包出门的苦恼后,网友们都鼓励她勇敢背出来,还夸赞小贝眼光好。正是在这样一褒一贬的观念较量里,名牌包对小贝来说,成了取悦自己的象征。小贝说,她平时就喜欢对自己好一点,会花钱护肤,做牙齿矫正,也喜欢美食、鲜花、旅行,经常拍照片和视频记录生活。造梦的另一面29岁的河北女孩姜姜,则从另外一个角度,经历了对奢侈包的态度变化。她曾在某一线奢侈品牌专柜做过3个月销售。姜姜说,当时大学刚毕业,她是带着一种很fancy(华丽时髦)的憧憬进入这个行业的。姜姜第一次经历内心冲击,是去店后面的仓库。在那里,就像看魔术看到内幕,昂贵的衣服首饰的收纳方式与快消品也没有什么不同。当时店里有个保安,曾在另一个著名的珠宝品牌店工作过,姜姜特意去问他,说那边的也是那样收纳吗?保安说,是。姜姜听完心想,“啊,好几万块钱的东西也就这样?” 她想起店里的那些包被卖出去时,总是包装得精精美美,里三层外三层,“说不定回家还被供起来”。”姜姜在店里也是精致的,画全妆,头发一丝不苟,指甲颜色跟品牌色调一致,穿硬跟鞋,仪态端庄地一站站8个小时。极偶尔,客人少的时候姜姜会得到10来分钟的喘息时间,只能去仓库里躲起来休息。那种时候,姜姜觉得很割裂,“店非常大,非常明亮,里面的东西都很贵,但大家想休息时,只能在仓库里坐小马扎。”姜姜开始思考,自己看到的和客人看到的,不过是一道门的距离。如果说奢侈品包行业是造梦,姜姜感觉,销售正是这个造梦场的一部分。《三十而已》剧照她记得,当时公司最低级别的销售,出差也是住五星级酒店,公司活动也都是吃高档餐厅,至于年会,“一定要fancy。”姜姜说,有些销售一天的基本工资,可能还付不了一晚酒店钱。但她理解为什么公司舍得在这方面花钱,“sales就会发朋友圈啊,客人看到这些,也会觉得,哇,这个sale好有钱,这个品牌好有影响力,格调好高。” 姜姜有一次休息时,坐在店外的一个路边花坛上接电话,店长看到后提醒她,不能穿着工服坐在那儿打电话,太影响品牌的形象了。在社交平台上,和奢侈品一样,奢侈品销售也引发讨论。网友用“魔鬼SA”和“天使SA”这样的专用名词来区别他们。在姜姜看来,“看人下菜碟”的确存在,一方面是利益驱动,一方面甚至是一种销售策略。姜姜说,她原来所在的店里,有60%—70%的客源都是walk-in(无预订)生客,销售们需要按次序排位接待客人。这种机制下,每一个接待位都是宝贵的,销售自然想抓住机会,接待更有潜力的客人,也容易在遇到没有潜力的客人时投射情绪。另外,普通消费者购买最多的大众款或经典款,也是销售提成最低的货品。姜姜感觉,这些手段,其实都是品牌方平衡收益而无奈默许的。《风吹半夏》剧照姜姜还观察到,有财力的顾客,很少迫于柜姐的压力,勉强买不喜欢或者不适合的东西,反而是经济实力一般的顾客,自尊心容易被触动。有的销售甚至偶尔利用这种心态促进交易,“也不是会说什么,就是不带笑意地上下打量你,语气也不太好”,姜姜说。在奢侈品店,有些顾客给姜姜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有一次,她在店里碰到一对年轻情侣,女生看中一个包,三四万块人民币。女生一直问男生,自己背那个包好不好看,男生不接茬,女生就自己去柜台结了账。姜姜当时特别佩服那个女生,“又漂亮,又有骨气。”但过了两天,姑娘回到店里,要求退掉包。因为无法退,姜姜申请给她换了价格低点的货品,换了好几样。姜姜以前碰到过一个姑娘,说到店里给男朋友买礼物,最后挑了双鞋子。随后这个姑娘告诉姜姜,想现金付款,钱在车里,要去车库拿一下,就走了。后来姜姜等了快一个小时,午饭都错过了,这个姑娘却再也没回来。《安家》剧照在奢侈品店里工作时,姜姜发现,很多销售的同事也热爱买奢侈品,甚至会花很多钱去买本品牌或其他品牌的产品。但姜姜自己却变得对奢侈品客观冷静,她原本是通过校招入行的,走的是管培路线,但做了三个月销售后,她选择了离职。离职的原因,除了体力和情绪消耗严重,姜姜也觉得,“刚开始进去的时候感觉很fancy,很时尚很潮流,久了才发现,每天也就是这些东西,视野其实很窄。”(参考资料:腾讯视角《90后消费者重塑中国奢侈品市场》) 排版:周蕾 /审核:小风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大家都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