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喜欢华坪女高的誓词”,乡村孩子努力的终点在哪里?
▼
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的一段话又上了热搜。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这段话其实是华坪女子高中的誓词,早就在网上流传了。这次上热搜后,又引起了网友热议。
图/网络
我非常敬重张桂梅校长,对她的事迹也是由衷充满敬意。我也不是从女性奋斗的视角来看这段话,而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对其背后折射的观念提点不同看法。
这段话蕴含着一种人生哲学,就是“不成功便成仁”,绝对不能落于人后,绝对不能平庸,绝对不能失败。追求成功,是多数人的渴望,但一个人只能是“高山”、“人杰”,甚至要有“伟人”的高度,这就很可怕。
在这种精神激励下,也许能够成就若干卓越不凡之人,但更多的是让人心态扭曲,从而不能正确地面对现实,接受多数人所过的正常人生。
毕竟,这个世界上,站在巅峰上的永远只是少数人,能够成为“人杰”者更是寥寥无几。在一个正常社会,一个人能否成为精英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多数人能否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选择去生活。
高山令人仰止,溪流潺潺却也自有意趣,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这条街上最靓的仔”。
当然,我理解张桂梅说这段话,是为了激励那些大山里的女孩勇敢面对逆境,走出大山,成就一番事业。张校长的焦灼,令人无法不动容。即便如此,也要看到,走出大山并不是这些孩子们的人生终点。
张桂梅奔波劳累,是为了把她们送出大山,再也别回来。可是,走出大山后的她们,还要继续走在漫长而崎岖的人生道路上,那么她们又该以什么心态去面对呢?继续“打鸡血”,一路开挂?这怎么可能呢?
几年前,张桂梅讲起过一件事:她一个学生,是华坪女子高中建校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顺利考上了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到上海工作,工作几年怀孕后就辞职回到丈夫老家当了“全职太太”。那一年,这个学生回母校捐款,却被她一口拒绝,甚至怒吼“你给我滚出去”。
在采访中,张桂梅讲起这事情,毫不掩饰自己的态度,“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张桂梅是“恨铁不成钢”,觉得她花那么大心血把学生培养成才、送出大山,可不是为了让她当全职太太,而是为了让她成为独立女性,回报社会。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全职太太就很丢人吗?实际上,每一个家庭各有各的分工,也有不同的活法,何必强求一致。何况,这名女生当时小孩尚不足一岁,完全有可能是家里没人照顾孩子,才不得不辞掉工作的。这时候要求她非得当一名职业女性,去追求不平凡的人生,岂不是苛求于人?
张桂梅所定义的“高山”,也和一般人理解的不太一样。其实,上面提到的这名女生,在这之前还有过一次捐款被拒的经历。那次,她是以上海私企员工的身份回母校捐款,结果张桂梅也没收下她的捐款。她说,大概是学校认为,私企工作“对社会没啥贡献,也没多大前途”。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张桂梅这段校训对多数学生来讲是多么“高不可攀”。
华坪女子高中的学生,大多数来自贫困家庭,对于她们而言,能够摆脱压力求学,已经很不容易。而要在这种艰难环境下,通过苦读考上好大学又何其不易。哪怕是上了大学,也不一定会是985、211这样的一流大学。毕业后,又是跟许多名校毕业生在职场里竞争,同样需要付出加倍努力。
她们的人生起点,本就远远落后于别人,她们的人生目标,可能只是别人的起点。这时候,要求她们心怀凌云壮志,成为藐视众生的“人杰”,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有,也只可能是凤毛麟角。
还是说那个被张桂梅拒绝了捐款的女生吧。她毕业于二本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在上海找工作原本就不容易。她说看过住所边上两所小学的教师简介,要么是重本毕业,要么是硕士、博士甚至海归。现实如此,她不得不干起销售的工作。这才是真实的人生,不然呢?
这几天,还有一个网帖引起热议。
某社交平台上,一位博士发帖,说自己资助了8年的女孩,却嫁给了比她大13岁的有钱人,而且因为老公急要孩子,她准备尽快怀孕生子。
这个帖子里有一句话让人感到很不是滋味,这位接受资助的女孩说,婚姻就是第二次投胎的机会,“我只是在把握一次改变我命运的机会而已”。
相信很多人看了这个帖子后都会十分感慨,甚至更多地理解张桂梅的“愤怒”。可是,冷静一想,这不正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吗?正是那种一定要当“人上人”的心态,才会造就这种不顾一切的病态“投胎学”。
当然,无论再怎么反感这个女孩的做法,这毕竟是她自己作为成年人的选择,我们有什么资格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又有什么权利干预人家的选择?相形之下,我们更要警惕这种强烈想要干预个人生活的冲动。
张桂梅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了人生的蜡烛,这一点让人无比敬重。但我依然不能认同华坪女高的这个誓词。这段话的最大毛病,就在于它只允许一种人生,只允许一种成功,而拒绝承认,人生是多元的、丰富的,不可预先指定的。
高山之下便是群山,亿万溪流汇聚大江大海,多数人生寻常平淡,这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我们应当不甘于平庸,但平凡的人生也值得这世间所有的美好与温暖。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