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如何制定介入治疗策略,这五种情况应明确 | CCIF 2023
近年来,主动脉瓣狭窄(AS)相关治疗技术蓬勃发展,但制定复杂AS患者的介入治疗策略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4月20日,在第二十六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暨第十二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CCIF&CCPCC2023)上,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郭晓纲教授对此进行了讲解。
主动脉瓣狭窄流行病学概况
AS的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65岁人群中,AS的患病率为2%-7%,在>75岁的人群中,每8例患者便有1例患者发生AS。
相关指南推荐
1.2020ACC/AHA指南将症状性重度AS患者的TAVR适应证扩展至全风险人群
基于PARTNER 3、Evolute low risk等研究结果外科手术风险(STS评分)不再作为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TAVR)患者选择的主要依据,年龄和患者个人意愿应当充分考量。
对于STS<8分的患者,年龄是其治疗方式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
➤<65岁患者首选外科主动脉瓣置换(SAVR);
➤>80岁首选TAVR;
➤65-80岁患者,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经多学科团队讨论后由医患共同决定。
2.2021ESC/EACTS:AS的手术方式选择
➤AS患者的手术时机与治疗选择:
✔对于外科手术低风险者(<75岁,STS-PROM/EuroSCORE Ⅱ<4%),或患者不适宜经股入路行TAVR时,推荐SAVR(Ⅰ类推荐);
✔对于年>75岁,或存在外科高风险患者(STS-PROM/EuroSCORE Ⅱ>8%),或不适宜外科手术时,建议TAVR(Ⅰ类推荐)。
3.2021ESC/EACTS:患者早期干预
在本指南中,无症状重度AS被纳入TAVR干预指征。指南对AS的处理也更加积极,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外科手术和介入水平的提高,相关手术/操作的风险明显降低,并得到了相关研究的证实,因此可以对患者进行更早期、更积极的干预。
➤对于无症状严重AS患者,无其他原因导致左室功能不全(LVEF<50%),则建议进行干预(Ⅰ,B)。
➤对于无症状严重AS患者,若在运动负荷试验中出现明显症状,则建议进行干预(Ⅰ,C)。
➤对于无症状严重AS患者,无其他原因导致左室功能不全(LVEF<55%),可考虑进行干预(Ⅱa,B)。
➤对于无症状严重AS患者,若在运动负荷试验中出现持续的血压下降(>20 mmHg),则可考虑进行干预(Ⅱa,C)。
➤对于无症状、LVEF≥55%,且运动试验正常的患者,如外科手术低危,且存在以下参数,则可考虑进行干预(Ⅱa,B):
✔极重度AS(平均跨瓣压差≥60 mmHg或Vmax>5.0 m/s),
✔瓣膜重度钙化(建议通过CCT评估)且Vmax 以≥0.3 m/s每年进展,
✔无其他原因的BNP水平显著升高(>3×年龄和性别校正正常范围)。
4.2023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实践指南
本指南的推荐意见与2020 ACC/AHA指南类似:
➤有症状的AS,无症状AS合并LVEF<50%,可进行手术治疗;
➤高危或手术禁忌,且解剖合适患者,首选TAVR;
➤非高危患者,主要根据解剖、预期寿命和年龄进行考量:
✔<65岁,首选SAVR;
✔>80岁,首选TAVR;
如何区分简单或复杂AS?
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Complex TAVR”的定义。借用冠脉PCI的概念,吴永健教授团队提出了A型TAVR和CHIP-TAVR。
图1 简单AS病变:A型TAVR
图2 高危复杂AS病变介入治疗:CHIP-TAVR
➤复杂AS包括以下情况:
✔病变情况复杂:冠脉开口低、钙化极度严重、二叶瓣、瓣环破裂风险高、瓣环巨大( >30mm )、心室过小(<25mm)、STJ过小( <25mm )、横位心、升主动脉扩张、入路狭窄;
✔患者情况复杂:高龄、严重虚弱、心功能低下、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肝肾功能差、肺功能差、认知功能不良、合并左主干病变。
5种高风险情况及其应对策略
1.冠脉阻塞高风险
(1)解剖因素
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瓣叶、主动脉窦以及TAVR策略本身来评估冠脉阻塞的风险,冠状动脉阻塞风险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瓣叶:
①自身瓣叶过长,高于冠状动脉开口,甚至窦管交界处的高度;
②靠近冠状动脉开口的瓣叶存在钙化团块;
③靠近冠状动脉开口的瓣叶过度增厚。
➤主动脉窦:
①冠状动脉开口高度(<12 m);
②瓦氏窦较小(<30 mm);
③窦管交界处高度低,且窦管交界直径较小;
④主动脉瓣叶之间融合难以打开或者瓣叶存在巨大团块,预计人工瓣膜移向对侧的冠状动脉开口;
⑤既往外科手术换瓣病史,如David和Bentall手术术后冠状动脉开口低。
➤经导管瓣膜:
以瓣膜置入位置过高,
②自膨式瓣膜裙边不对称,裙边较高处对着冠状动脉开口。
(2)术前CT评估
冠脉阻塞高风险患者,在术前应进行CT评估,以明确冠脉,窦部大小和高度,STJ大小和高度,
瓣叶长度和厚度,以及钙化的分布、体积、融合等情况。必要时,可进行3D打印体外模拟。最后,根据患者的CT评估情况选择器械,制定手术策略。
(3)预防措施和处理策略
➤术前MSCT仔细评估,充分预判;
➤术中球囊预/后扩张,配合造影确认冠脉灌注;
➤必要时行冠脉保护(导丝/球囊/支架),甚至中止手术;
➤监测心电图、血压、心肌酶、肌钙蛋白;
➤瓣叶撕裂术(BASILICA);
➤ECMO、冠脉器材准备(支撑力强、较直的导管);
➤瓣膜妥协策略:PVL/PG与冠脉风险的平衡;
➤仅行主动脉瓣修复/球囊扩张术;
➤冠脉造影 + PCI、CABG;
➤用Snare抓捕瓣膜。
(4)支架保护策略
➤烟囱支架:支架经冠状动脉口伸入升主动脉,形似烟囱;
➤开口支架:支架在主动脉中只突出一小部分;
➤开窗支架:在瓣膜释放后,从新送入冠脉指引,导丝及冠脉支架通过瓣膜支架网眼到达冠脉开口,释放的冠脉支架从冠状动脉开口伸入瓣膜支架内。
2.瓣环破裂高风险
(1)瓣环破裂的危险因素
➤瓣膜破裂是术中转外科开胸和院内死亡的常见原因,瓣环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患者相关因素:女性、既往接受放疗;
✔解剖学相关因素:瓣下中-重度钙化;
✔操作相关因素:球扩瓣、Oversizing过大(>20%)。
(2)左室流出道钙化
瓣环破裂可发生在瓣环上、瓣环内和瓣环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左室流出道(LVOT)“解剖无保护”区域特别容易破裂,此处存在钙化时应尤为注意。
LVOT钙化的分类较多,美国心血管专家共识推荐的分类方法是一种比较好的分类方法,其将LVOT钙化分为轻、中和重度:
➤轻度:存在一个<5mm的钙化小结,覆盖的LVOT周长<10%;
➤中度:存在2个钙化结节,或1个>5 mm的钙化结节,或覆盖的LVOT周长>10%;
➤重度:有多个钙化小结,向外突出,长度上>1cm,或覆盖的LVOT周长>20%。
(3)瓣环破裂的预防措施
➤识别患者是否存在瓣环破裂高危因素,如极高的钙化评分,严重LVOT钙化,重度钙化的二叶瓣,特殊位置的钙化或超过4-5 mm的钙化结节;
➤考虑调整治疗策略,瓣膜尺寸的选择(例如选择较小的瓣膜,接受较小的oversizing)或选择自展瓣;
➤考虑球扩瓣展开时,减少球囊填充体积;
➤改良植入方案,如高位展开,避免瓣膜突入LVOT钙化;
➤存在明显钙化时,避免因瓣周漏而过度后扩张;
➤将患者转至TAVR手术量大且经验丰富的中心;
➤重新考虑传统手术代替TAVR。
3.循环崩溃高风险
循环崩溃高风险的情况、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如表1所示。
表1 循环崩溃高风险情况、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
4.横位心(horizontal aorta)及应对策略
横位心是指瓣环平面与水平面成角极大(≥70°),其可增加TAVR术中输送导丝、导管、瓣膜及瓣膜释放等多个步骤的操作难度。
室间隔增厚、右-无融合、升主扩张是加重术中心脏横位的因素。
当横位心增加以下操作难度时,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增加导丝跨瓣难度:
✔常规尝试AL2造影管,但有时候也会使用JR4造影管,或JL4造影管跨瓣,
✔甚至使用JR4指引导管,双导丝技术跨瓣;
➤增加瓣膜输送系统跨瓣难度:
✔使用SNARE辅助,
✔使用小球囊预扩张,
✔使用双导丝技术,
✔使用可调弯瓣膜系统,
✔使用经心尖入路。
➤增加瓣膜定位难度:
✔自膨瓣的不同轴:高位释放,
✔钙化分布的不同导致瓣膜脱钩时候二次调整方向不同。
5.挑战入路及应对策略
挑战入路:
➤穿刺点钙化;
➤下肢血管狭窄、迂曲;
➤主动脉迂曲;
➤主动脉弓部形态异常;
➤股动脉分叉较高;
➤高风险解剖:
✔动脉瘤,
✔夹层等。
应对策略:
➤血管切开、超声引导下穿刺;
➤尝试无鞘技术;
➤外周球囊扩张、覆膜支架植入;
➤胸腹主动脉迂曲:Buddy wire/双导丝支撑;
结 语
➤TAVR技术日趋成熟,适应证广泛扩展至全风险人群,年龄、解剖结构和患者意愿应作为主要考量;
➤TAVR合并症较多,高危复杂情况多见,应对TAVR进行风险分层;
➤复杂AS患者的病变复杂或患者高危:
✔病变复杂:解剖情况不适合(过大或过小),冠脉风险、严重钙化、横位心、入路风险,
✔患者高危:高龄,严重心衰、极度虚弱、合并冠脉复杂病变;
➤可回收、可调弯新一代器械,及不同类型器械的选择可解决部分高危复杂病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