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许亚:认知自己是职场的大学问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172 篇文章
本文为诺言社区《一诺对谈领英全球工程副总裁许亚:全球后疫情时代,职场女性如何获得机会平等?》直播精华文。本文来自:诺言社区(ID:nuoyanshequ),精华文整理人、内容编辑:毅坨坨。
李一诺: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
>>>为什么可以在麦肯锡干下去?<<<
主持人:一诺,从你之前分享的很多内容中知道你会把“敢”当作一个关键点。是什么原因让你敢于从生物学背景转入麦肯锡?当面对自我怀疑、不确定和犹豫时,又是什么信念让你坚持下来的呢?
一诺:我加入麦肯锡的原因非常实际,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作为一个生物学博士毕业生,一开始我是想做教授的,但在了解这个职业后,我意识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工作。
我的研究方向是细菌里面的蛋白,这让我有一种 you know too much about too little(对一个非常小的领域了解得太深)的感觉,而且觉得研究成果对世界也没有多大影响。
所以那时候我有强烈的愿望,想去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运作的,但也没有太多选择。
我博士毕业时,麦肯锡是当时少数几个可供选择的机会之一,非常感恩他们招聘时不限专业背景,我才有机会加入。
初入麦肯锡时,我也觉得自己各个方面都不行,包括语言。在美国读博士的环境非常闭塞,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没有太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所以那时我常常感到格格不入。
为什么可以干下去?一是因为没有退路,二是我觉得既然面试通过了,麦肯锡也雇了我,那就证明我还不错,至少是达到了麦肯锡的底线,剩下的就是努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仔细想想,这个底线是什么很重要。底线并不是来自于公司对你的期望,而是你对公司的期望如何解读,因为思维创造体验。
即使在同一个公司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验,有的人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个错误,而有的人觉得自己就是颗闪耀之星,这都是一种解读,但中间有广泛的区间,这个区间里是自己说了算。
怎样去塑造体验,是跟你对这件事情的解读有关。那时我慢慢意识到,在职场中怎么去认知自己,其实是门很大的学问。
▲ Photo by Franciele da Silva on Unsplash
>>>刚入职场时,自信来源于他人的认可<<<
主持人:请问你当时是不是通过认可别人的选择,来赋予自我价值呢?
一诺:对,是这样的。人在职场中获得自信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尤其是刚入职场毫无经验时,最初的自信往往来源于他人的认可。
我工作一年多的时候,因为麦肯锡是做项目的,每次项目都会遇到不同的人,我偶然遇到了一个老板,他特意跟我说你做得很好,这对当时的我影响很大,我非常感恩他。
需要别人的认可看起来很肤浅,但我认为,在职场初期就是这样的。
刚进公司时,我们对职场的构建是非常抽象的,我们只知道公司有文化和上级,但通过周围人给予的反馈,我们才慢慢对职场具像化,原来这样叫好,那样叫不够好。
等做到领导后,我也会更有意识地给予别人认可,因为我知道这对新人来说非常有价值。这是我作为职场新人时一个很深的感受。
许亚:一诺说的特别好,我还想补充两点对职场新人比较有用的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不要等待别人来告诉你做得好不好,你需要明确自己的职位期望,主动询问领导和同事对你工作的看法。
这不仅能让你了解自己的表现如何,也会帮你建立起乐意收到反馈的形象。
从校园到职场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你在学校表现优秀,并不代表在职场上也可以做的很好。所以我觉得充满好奇心,适应并接纳职场上的反馈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建议是:在职场中应该保持学习的心态。
真正的职场就像玩一个长期的游戏,你的目标应该是如何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如何能让老板喜欢,或者在一两年内晋升这样的短期目标。
如果你的心态是以“是否在学习”为中心,会让你更有自信。哪怕项目失败了,只要你在学习,就不算失败。这种心态对于职场中处理项目,面对失败,亦或建立良好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 Photo by Blake Cheek on Unsplash
一诺:对,我很同意许亚的观点。在外企或者美国这样的地方,积极主动寻求反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这有助于迅速将职场中的抽象概念具象化。
职场就是一个将概念具象化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效的过程,无论你是职场新人还是经理,都需要不断经历这个过程。
就像许亚提到的长远视角,大家一听都能理解,但在实际中可能会感觉很难做到,因为我们总是急于求成,特别是当跟你一块儿进来的同事升职了,而自己却没有动静时。
但这些只能靠时间来解决,因为从长远来看,落后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甚至两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因此,一个好的心态是,哪怕表面上并没有什么进步,你还是可以问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原地踏步的,只要你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反思、善于学习的人,你每天都会不一样。
当职位视角转化成了内在视角,就更容易做到成长型思维。
>>>寻求反馈是面心理镜子<<<
主持人:主动寻求反馈可能会有心理上的门槛,你们是如何越过这个门槛的呢?
许亚:要跨越心理门槛,首先要认识到提供反馈的人水平应该比你高,这样他们才能看出你的不足之处,帮助你进步。
真正能提供关键性反馈的人并不多,所以反馈就像是一份礼物,是非常珍贵的。
我们应该感激那些提供有价值反馈的人,他们花费了时间、精力和脑力去思考你有哪些地方可以进步,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第二点是,当别人说你做的非常好时,不要满足于此,要感谢他们的反馈,并询问:“还有什么地方我可以做得更好?”
即使是很小的反馈也很有价值,并且这样还能帮助你建立诚心想要反馈的形象。
我的上一任老板对我的职业生涯帮助非常大,他会给我提供很多大大小小的反馈。例如在高管论坛回答问题时,他会建议我不要那么急冲冲地,可以稍微停顿一下。
之所以这么小的反馈他都愿意给我,就是因为他看到了“我真的想要获得反馈”。
因此,即使是再小的反馈也应该被采纳,并和提供反馈的人保持沟通,让他看到你的改进。如果一直保持这种真诚的态度,别人就更愿意给你有价值的反馈了,这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作为高管,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我的身份而害怕寻求反馈。因此,我会创造反馈的机会,比如在开会时建议进行一对一的反馈交换,我给你一个,你也给我一个。
▲ Photo by Amy Hirschi on Unsplash
一诺:许亚说得很好,如同魏征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寻求反馈时所面临的心理困境,和照镜子的心态是非常相似的。
很多女性觉得镜中的自己不够好看,不爱照镜子。
而愿意照镜子的人,肯定是觉得自己有值得照的原因。她不会对自己有怨恨,不会不喜欢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同时还会通过镜子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整的。
在职场中,如果一个职场新人愿意接受反馈并付诸行动,我们就说这个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寻求反馈”这面心理镜与自己的心态是一一对应的。
当你内心有纠结、障碍或者特别紧张在意某些事情时,这面心理镜就会变成哈哈镜一般,无论别人说什么,在你这里折射出来的意思都是扭曲的。
所以如何跨越寻求反馈时的心理门槛,实际上是一个相当深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对反馈时的心态,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我们面对某件事感到紧张或不愿意听取意见时,又或者发现自己就是想得到表扬,对批评感到不舒服时,我们需要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对这件事情如此敏感。
这种敏感可能与我们从小接受的,高度评价和淘汰化的教育体系有关,比如耳熟能详的“差了一分,一分淘汰 1000 人”等,这种有严重后果的评价,都可能导致内心的扭曲,使我们寻求反馈的心理镜子变成哈哈镜。
所以容易听取反馈的人,内心是清明的,他们听到什么就是什么,不会过度解读或解读不足,这就是如是所闻。
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
进一步说,我们职场的困境也往往来自扭曲的视角,这种扭曲不是来自他人,而是来自于自己的某种心态和心境。但意识到这点只是一个起点。
一旦我们意识到了,就需要去面对自己内心的障碍。比如,为什么别人说话时会感到紧张,有时候甚至不需要别人说话都会感到紧张。记得我刚进公司时,就连老板从旁边走过我都会感到紧张。
思考过后发现,这种惧怕权威的心态在我们的教育里早就已根深蒂固,所以才会不自觉的紧张。这时我们需要面对这个问题,并告诉自己“我可以应对的”。
在很多外企,领导通常都表现得平易近人,高高在上的领导反而是失败的。因此,外企的环境可能更容易帮助我们摆脱这种心态,但是心结还是需要自己慢慢去解开。
▲ Photo by Christina @ wocintechchat.com on Unsplash
>>>如何走出困境?<<<
主持人:一诺,我知道你有个观点,即在面对困境时,稍微抽离一点,向后退一步,就可以看到处在困境中的自己。这种境界如何才能达到呢?
一诺:我觉得要达到这个境界很难,你问出了人生的终极问题。
有一个有意思的概念叫 Mind create reality,意思是我们的内在世界创造了外在世界。
对于学习理工科的人来说,这似乎很荒谬,外在世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与我们的思想有何干系?但如果真正理解这个概念,你会发现是有关联的。
比方说颜色,我们看到苹果是红色的,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只能识别可见光的光谱,所以我们才能看到红色。如果是蜜蜂去看这个苹果,它看到的颜色可能不会是红色,因为昆虫的视觉光谱和人类不同。
所以,Mind create reality 这个概念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我们能够接受更广泛的光谱,比如宇宙射线,那么看到的苹果就不会是红色的了。
一旦认识到了这一点,你会发现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或认为的困境只是一种观念罢了,包括领导力在内的成长,最终都是基于这个概念的。
所以,要走出困境,首先需要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这个困境,进而就可以走出来了。
假如你的困境是觉得大家总在欺负自己,这个困境就无解了,因为你会认为别人都是坏人,自己是受害者。
但如果重新审视这件事情,也许你会发现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你的需求,而你也没有好好表达自己的需求,困境马上就变得不一样了。
这种观察问题的方法有点类似测不准原理。困境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与我们的认知有直接关系,我们一旦去观察它,它就变了。
如果能理解这个概念,就会发现这是更高层次的自由。我们会意识到不管看上去多无解的一个问题,即使现在可能还是无解,但能够从更高的视角去看到这个问题,就已经不一样了。
▲ Image by Pavel Fara from Pixabay
主持人:许亚你是典型的理科生,解读会跟一诺有点不一样吗?
许亚:我非常赞同一诺的说法。我们也经常谈论到“意识”这件事。“意识”非常重要,无论在任何时候,你都需要有能力意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跟别人对话时要知道自己的情绪是否被触发了,以及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就像一诺所说的 Mind create reality(内在世界创造了外在世界),听起来很神奇,但真的就是这样。
我特别喜欢一个说法,如果你正处在一个困境里,你是想要受害者心态还是责任者心态呢?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可以做些不同的事情呢?
一个人处在困境中,感觉所有事情都发生在自己身上,这就是受害者心态,是很难走出来的。
如果你一直把自己视为受害者,那么你就会一直是受害者,一直会被这么对待而且永远无法走出这种困境。同时其他人也永远不会将你视为有领导才智的人。这将导致你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我非常赞成一诺所说的 Mind create reality,特别是越往高层走,你越要有信心自己能够做到,你成功的概率就会越高。
5 月 7 日,一诺将再次开启四周线上工作坊,邀请你一起深入理解我们的内在世界,从Being 层面开始觉察、改变、联结自己的智慧和高阶能量,创造独一无二的人生路。
本次工作坊会有五次直播课程,两次互动答疑,两场独家访谈,以及每日冥想支持。详情见下方海报。海报末尾可以扫码报名和咨询。
- END -
推荐阅读
一诺:臣服是躺平和放弃吗?
留学海外后,20+、30+、40+的她们,分别有着怎样的迷茫与领悟?
从阿里技术总监到自由职业者,40岁之前终于告别“证明题”人生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