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最初我只是希望他健康长大,为啥后来就变成了要当第一?”

“最初我只是希望他健康长大,为啥后来就变成了要当第一?”

公众号新闻


作者:邱天
本文首发于果壳童学馆(guokr_kid),
经授权转载

鲁稚的阳台  编辑



在过去的几周里,我们用三篇文章深入剖析了内驱力:


但令我们意外的是,很多读者留言,表示自家娃非常畏难,甘作咸鱼,只想躺平。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发现很多父母,当着当着就把对孩子的期望当成了底线。而如果误将期望当做底线,就会情不自禁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长期大量使用外驱力来干预孩子的生活。

而孩子也会认为大人的底线非常高,而自己的能力太弱,根本满足不了这样的底线,他们就会习得性无助,放弃努力、放弃挣扎,能躲就躲、躲不了就变成咸鱼,任你摆布。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果仁妈今天的文,非常非常值得认真阅读,它会带你认真思考、重新审视你的育儿底线,而这可能会对你的育儿之路起到地覆天翻的作用。


前几天,我们带饭团去打疫苗。一般来说,饭团是一个很通情达理的孩子,以前也打过很多次疫苗了。然而这次,在打疫苗前一天晚上,饭团很严肃地对我说:“妈妈,我不想打疫苗。”

我问为什么,他很认真地回答:“太疼了,我怕疼。”
 
我和队友轮番上阵,耐心地给他解释了打疫苗的意义,生病难受和打疫苗短暂疼痛的对比,还一起看了打疫苗的绘本。饭团表示:“我都懂啊,但我还是不想打,我怕疼。”
 

这时候,尊重孩子的做法,也许是先放弃这次打疫苗,或者缓一缓再去打。但是我明确告诉饭团:

“这件事你没有选择,疫苗是必须要打的。我们可以多做一些准备和心理建设,我也可以更多地陪伴你度过心理的难关,但是你没有选择权,无论如何也要打疫苗,因为这是我的底线。“
 
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上面的类似情况,需要跟孩子亮出“底线”。

底线是什么呢?

底线是家长针对孩子的行为而设置的一张安全网,是给予和剥夺对孩子个体尊重的一条边界,也是内驱力和外驱力的一道界限。

当孩子触碰到了底线,就意味着你绝不能容忍Ta再进一步,无论是出于对她的保护(比如威胁到生命健康安全)、还是出于对你自己的考虑(比如自己身心不能承受),你都要在这个时候夺过孩子的主动权暂时放弃对孩子个体的尊重代替她做出选择用外驱力强制让她回归安全网之上

只有确保她在你的底线范围内,在安全网之上,你才能让她自由探索、拥有自主感、受到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

 
我们大力提倡让孩子自主选择、自由玩耍,都是建立在家长提前想好、明确自己底线的基础上。只有提前设置好底线,拉好安全网,才敢放手让孩子去自由探索。
 
如何设置底线呢?

设置底线的原则,就是权衡利弊——如果没有这层安全网,孩子会不会受到更大的伤害?这就好比医生给病人开某种药物。药物见效很快,但是副作用也很大。只有我们判定利大于弊,而且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的时候,我们才会去开这种药。

我个人认为,底线是育儿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但又往往被忽视的部分。认真思考、重新审视你的育儿底线,可能会对你的育儿之路起到地覆天翻的作用。
 
那在设置底线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1. 混淆了底线和期望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最容易犯的错误。
 
所谓期望,是我们对孩子的一种预判和估计。比如,父母二人一个是清华毕业的,一个是北大毕业的,他们对孩子的学术能力就会有所期待,觉得自己的孩子再怎么样也能上个985高校。如果他们的孩子最终连211都没考上,这对他们必然是一个打击,因为这打破了他们的“期望”,但是这未必打破了他们的“底线”


从底线的角度来说,大概只要孩子身心健康,生活不要太难过就好了;甚至有一天,如果孩子生了重病,他们的底线也许就变成孩子只要还活着就好了。
 
作为成年人,一般来说,我们在心底深处,能明白底线与期望的区别。但是在行为上是否分得清楚呢?


这有几个例子,你可以来测测——

 1 . 一个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要求很高,希望孩子保持班级前三,结果这次期末考试,孩子掉出班级十名开外。家长非常生气,忍不住打了孩子一巴掌。请问:你认为这位家长的底线和期望分别是什么?有什么问题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从行为上来看,家长剥夺了对孩子的尊重,强行介入,实施惩罚,所以家长通过自己的行为,明确地告诉孩子,你打破了我的底线了,我的底线就是绝对不能考到十名以外,甚至三名以外也不行。


但这位家长心中,是否真的认为自己的底线被打破了呢?如果孩子因此认为自己难以持续满足家长的底线,因而走了极端呢?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往往会超越孩子的能力水平,因为望子成龙似乎是家长的天性,而且这种期望既正常也无害。但是如果我们误将期望当做底线就会情不自禁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长期进行着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大量使用外驱力来干预孩子的生活

就像我们之前比喻的,底线就像见效快,但副作用很大的某种药物的处方,如果把底线设得太高,大量使用,副作用很快就会显现出来。


 2 . 有一个家长认为自己的四岁的孩子大运动和平衡感不好,所以请了体能教练来教孩子,还留了课后作业:单脚站立10秒。这个家长认为这个作业很简单,孩子应该稍加训练,很容易就能实现。没想到孩子很快就对训练表示抗拒,产生了“畏难情绪”。


请问,这位家长的期望和底线分别是什么?有什么问题?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这个家长的底线基本上是“孩子的大运动能力不要太差”,期望是孩子完成体能教练的要求,达到单脚站立10秒。但是从行为上,孩子得到了“成功单脚站10秒非常重要”这个信息,断定这是家长的底线,而自己又确实很难达成这个任务,畏难情绪由此而生。


什么是畏难情绪呢?畏难情绪意味着,你以为孩子一定能成功,但是孩子清楚自己多半会失败;另一方面,孩子认为自己的失败会击穿你的底线,带来不好的后果,因此还不如不尝试,能躲就躲。

世界上没有人害怕失败,人们害怕的是失败的后果。孩子失败的后果从哪里来呢?从他们的家长这里来。

如果家长长期给孩子传达出一种信息,让孩子认为大人的底线非常高,而自己的能力太弱,根本满足不了这样的底线,他们就会习得性无助放弃努力、放弃挣扎,能躲就躲、躲不了就变成咸鱼,任你摆布。
 


 2. 没有意识到底线的代价 
 
刚才单脚站立的例子中,由于家长的期望设立过高,且执行过程中让孩子将这种期望解读为家长的底线,直接导致了孩子的畏难情绪。

长此以往,这种习得性无助会发展到生活和学习的其他方面,让孩子谨小慎微,不敢轻易尝试新奇和困难的事物,更没有发展创新的内驱力。
 

我们再来看一个为底线付出代价的例子。

有一个家长非常希望让自己的孩子,每次玩完都及时收好他的玩具,尤其是孩子玩乐高和积木的时候,经常满地乱扔,又半天不去收拾。

这个家长是一个头脑清晰,也比较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长,因此她给孩子设立了明晰的底线,稳定、坚定而又柔和地执行,很快成功了——孩子终于每次玩完玩具,都及时归位收好了。
 
但是很快,这个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基本上不碰乐高或者积木了。她问孩子原因,孩子表示,因为收拾起来太麻烦了,所以不想玩了,玩点简单好收拾的就行了

这个家长感到很意外,因为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结果。她感到自己的底线设立错了,其实孩子过几天、甚至一两周收拾一次,或者她时不时陪着孩子一起收拾,结果可能会更好。

每一家都有自己的规则和文化,我们这里并不对任何底线的设置进行评判。我们只是想告诉大家,每一个底线一定都有其代价,就像药物一定会有其副作用一样。


我们在给孩子设立底线的时候,自己需要仔细思考,权衡一下利弊。如果设立底线时没有想清楚代价,等到发现代价时再来撤销底线,这种执行上的混乱也是一种对孩子的伤害。
 
另一方面,我们在设立底线之前,也可以这么想:果没有这条底线会怎么样?如果不拉起这道安全网,孩子摔下去,我是不是也可以接受?

有的时候当我们反思,我们会发现某个曾经认为某个板上钉钉的底线,其实放弃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摔一跤,拍拍屁股爬起来,也许走得更好。

 3.缺乏对碰触底线的预防
 
底线是最后手段,不得已而为之。真正的名医应该先预防人生病,而不是等病入膏肓了来恶补猛药。

而作为家长,不应该坐等孩子突破底线,而是早在孩子离底线远远的时候,就预先建立好规则、准备好环境,让孩子根本不会靠近底线
 
比如,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里有很多东西对孩子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要让孩子在家里自由探索,到处乱爬,必须提前做好安全防护,把药物、清洁剂等危险物品收藏得隐蔽一点、摆高一点,把尖锐的家具角包起来,插座盖好或者封上……
 
再比如,当孩子长大一些,能跟成年人建立有效的沟通之后,我们应该反复、明确地将我们的底线告知孩子,并长期稳定地执行。当孩子确认过你的底线,明白这个底线是坚定的、稳定的,他们自己也会有意识地自我保护,尽量不去靠近底线。

 
在我家,只有三条底线不能伤害自己,不能侵害别人,不能损害物品当然,这是一个笼统的规则,具体的执行还有很多细节。

比如,最开始的打疫苗。如果不打疫苗,意味着孩子将来会有一定风险患上重大疾病,对他造成很大伤害,因此没得商量。

再比如说,孩子天生不喜欢刷牙,但是不刷牙也会对他造成较大的伤害,所以每天必须刷牙,也是我的底线。
 
经过明确的告知,再加上一段时间的执行和磨合,孩子对于我的底线都很清楚,很少会主动挑战

而我认为我的底线也定得足够低,确保孩子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尊重,拥有充足的自由探索的机会。这样的提前预设,让我和孩子都能明确我们所处的位置,充分享受各自的自由,也更加享受我们亲密的关系。


不止是育儿过程中,其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底线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的行为往往并没有和内心深处的想法达成一致:我们经常是先做出了行动,又通过对自己的行动进行解释,以为自己想要的是自己不断在追求的那些东西。

实际上,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们内心深处的底线,可能非常单纯、无比简单,与我们疯狂的行为南辕北辙;但这样的底线,往往需要深入思考、不断挖掘,才能浮出水面。
 
育儿其实不难,更不贵,但是它需要很多很多思考,需要挖掘自己深处的秘密,从而与自己进行和解。

如果有一天你完全看清自己所有的底线,对育儿的底线,对自己的底线,你会感到一切都很轻松,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作者 | 邱天,布朗大学心理系毕业,就职于清华THBI儿童认知研究所,公众号“阿肉阿团”(ID:yiqiuyiyang)创始人。
编辑 | 林乙乙,也是章鱼妈,一个三岁男孩的妈妈,乐于研究各种育儿产品。
参考文献 |Filippello, P., Sorrenti, L., Buzzai, C., & Costa, S. (2015). Perceived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learned helplessness: The role of school self-efficacy. School Mental Health, 7(4), 298-310.

“果壳童学馆”是果壳旗下的儿童教育公众号,这里有可信赖的育儿科学知识,随时随地的家庭STEAM教育。 帮你成为具备未来视野的家长,帮助孩子探索世界、学会思考,培养属于未来的优秀人才。


▍往期回顾
考上清华,一路挺进全球最大财经资讯公司:有目标感的孩子,可以多强大?
哈佛商学院教授:很多学生从未思考过人生目标
与重点中学对话:教育的底线,就是给孩子留条活路
家长这么做,是在亲手毁掉孩子的内驱力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A Woman We Love|高叶:最初的梦想【26日投票-市长Furey菲瑞】加派500名警员,提升交通安全-Furey是希望结束我们街头和TTC上随机暴力的多市居民捍卫者连体婴姐妹被预言只能活几周,却健康长到6岁,马上要去上学了!旧金山的新公园:隧道顶公园不做大牌平替不吃耗材蛋糕,用心做技术,这家企业我希望他成功天上有两颗星告诉你:好好吃饭,健康长大“爱是本能,但相爱需要学习。”如何建立健康长久的亲密关系?乐高一出手,法拉利就变成了这样……傻眼!加州小镇变成“威尼斯”,大片农田一夜变成湖泊,房子变成湖中孤岛……疫情三年,新加坡如今生活水平是否回到最初?“希望他不要从日本回来了”突发!80岁美国总统拜登又摔倒了!川普:希望他没有受伤...开花长寿的秘密找到了!Nature Aging:我国学者分析300位百岁老人,发现肠道微生物群越像年轻人越健康长寿!怎么开始学佛(十一)再啰嗦几句母亲节快乐!钢琴《萱草花》致敬伟大的母爱!祝天下母亲健康长寿!我逛博物馆,一下就变成了搞笑文学追求健康长寿?只需要坚持7个简单的日常习惯英国老喵迎来32岁生日!喵生只看过两次兽医,健康长寿的秘诀很简单!45年过去了,当初科大少年班的神童们也长大了,后来的境遇颠覆想象…淋巴结肿大,长在这些部位要当心“我只是去泰国玩个男模,怎么会被卖到缅甸噶腰子?”那个背母上学的学霸男生,后来变成了选美皇后手足口是幼儿病,但当初我不注意被感染时...“普京还没输过,但我希望他输掉这一场”希望他是真正的“新一代”,像风一样,没有负担PK网络捉骗【健康】他健康得像山羊!看看查尔斯的养生秘诀80岁美国总统拜登又摔倒了!川普:希望他没有受伤...赠书福利 | 有人生来就在罗马,而有人生来就是牛马?工厂把人变成了最字面意义上的物,变成了尸体|一周荐书那年中秋的眼淚带着乡愁,回到最初的地方 | 人间日签十年前,也曾有人说我「听话」「懂事」「适合娶回家」,可惜我后来变成了泼妇全国每年通过率仅25%!医考难度逐年加大,如何成为那四分之一?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