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解剖松木、制造陌生,艺术家们另辟道路思考自然

解剖松木、制造陌生,艺术家们另辟道路思考自然

文化



采写 | 尹清露

编辑 | 黄月


印度作家Amitav Ghosh曾在描写人类世境况的小说《The Great Derangement》中提出,在人类历史早期,地震、洪水等灾害被认为是鬼神使然,人们会用寓言传说赋予其解释;而当现代人经过科学的话语规训,我们便开始相信自然是稳定而温和的,可以被牢牢控制,并斥责其他知识形式为原始和陈旧的。但是,全球变暖显然打破了这一幻想——自然确实会发生突变,并带来许多不可预测的后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要如何重建与自然的对话?


日前,群展“重生:邂逅自然”邀请11名来自国内和欧洲的艺术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于6月26日展开了艺术家对谈。策展人黎静认为,虽然展览选取的作品都最终指向自然保护议题,但是艺术家们并没有先入为主的目的性,而是去追寻人类与自然之间松散而奇妙的“邂逅”,用各种元素——如水、云、岩石、木头——来触摸和思考自然的质地。


“自然中的混沌与次序——艺术家视角”对谈现场。左起:策展人黎静,艺术家黄锐、郭工、史国威。(摄影:尹清露)


本次展览由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及蔡冠深基金会主办,并作为画廊周北京的合作项目呈现给观众。第六届画廊周北京于近日开幕,围绕北京地区的画廊和非营利机构展开艺术活动。


*如果你对第六届画廊周北京感兴趣,欢迎点击界面文化今日推送的头条内容,留言并分享,即有机会获得此次画廊周通票福利,一票畅游30余家画廊与美术馆。


人类并不发明真理,

只是自然的转译者


“格物致知”是古代儒家的重要概念,如何在物与人的心性之间切近真理,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艺术家郭工选择用近似解剖的方法,深入到物质的内部中,去还原事物作为自然元素的本来面貌。


郭工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装置艺术家,但他并不强调东方文化意识,而是注重作品本身传达出的气质,他认为自己并非艺术的“造物主”,而仅仅是自然的“转译者”。在对谈中,郭工讲述了参展作品的创作过程,《木板:听风》是从2016开始创作的系列,作品动机来自于他在拆迁工地的一次“邂逅”。他偶然间在工地发现了一些特殊的房梁,木头的裂纹并非垂直而是呈螺旋状,于是他沿着树木内部的纹理,缓慢地将其切开,最终得到了同样螺旋状的木板。原来,这些木板来自于山谷间的松树,当受到剧烈的山风吹动,它们就会形成这样的奇特结构。“这哪里是解剖木板,简直是在静听松风啊。” ——受到一位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策展人的启发,郭工便将其命名为“听风”。


《木板:听风》(图片来源:第六届画廊周北京)


郭工认为,艺术家都有一种感知力,感知到的东西有时难以用文字解释清楚,却可以被艺术这种“形式语言”准确地捕捉,而一旦作品成型,就不再需要艺术家的阐释,观众自然会调动直觉,与作品中的真理发生联结。与艺术同理,数学是另一种形式语言,郭工指出,“数学公理并不是数学家发明出来的,如果牛顿没有发现万有引力,五十年后也会有别人发现它。”


在郭工的作品中,观众不难看出道法自然的理念,这一理念也贯穿于艺术家黄锐的创作。作为1979年“星星美展”的发起人,以及798艺术区的主要策划人,黄锐已经是中国当代艺术教父级的人物。从80年代开始,《易经》就成为了他的灵感来源,阴阳思想构成了黄锐作品的形式,也超出形式而存在于艺术家的宇宙观之中。参展作品《一条河》取了坎卦的水之意象,上下为阴,中蓄一阳,水的元素自然流动在蓝色的抽象画中,并成为对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的致敬。


《一条河》(图片来源:第六届画廊周北京)


自然本就混沌无序,

摄影应当打破艺术形式的分野


长久以来,自然被认为是“客观的”,而文化是“主观的”,但现实果真如此吗?艺术的使命之一,也许就是去质疑这种人为制造的分野,并去探寻主客之间的混沌与缝隙。


此次参展艺术家之一的史国威,选择用一种他称为“摄影-绘画”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点。曾就读于德国多特蒙德高等摄影学院,史国威深受摄影的影响,为了准确地传达出自己的意图,他在拍摄的树林、石群等景象上添加了手绘,让画面呈现出异样之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看上去很熟悉,但是又有哪儿不太对劲,就像是每天看着配偶的脸一样。”在熟悉与陌生的狭缝之中,一种全然不同于人类直接观察自然景观时的逻辑浮现了出来。


《山谷》(图片来源:第六届画廊周北京)


史国威在对谈中提到,自己作品的核心“没那么深奥”,甚至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让那些最普通的、大家最容易忽略的事物变得丰碑化。人们看到这些尺寸巨大的作品时会有一种压迫感,但它们其实只是很普通的事物。比如拍摄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牧场的作品《羊毛》,羊毛是新疆最普通的东西,但是当它被收割成群,并充满整个画面,就会逼迫观众去重新审视它们,并无法再将其看成是平日熟视无睹的自然之物。而当摄影-绘画、自然-人为的分野被打破,我们会回到世界原本的状态中去,也就是一种迷人的混沌、一种中间状态。


《羊毛》(图片来源:第六届画廊周北京)


另一名艺术家范雅·布坎的创作方式与史国威颇有相通之处。作为摄影师,她也有意识地与单纯的纪实摄影保持了距离,范雅擅长通过拼贴来达成一种超现实的效果,在植物的风景照之上常常会并置一双人类的手,人与植物变成了彼此的客体。在某次采访中,范雅这样解读自己的作品:“我们是自然的爱好者,我们崇拜它,但也利用它,美化它。在我的照片中,你可以看到身体的各个部分——通常是手——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你不知道你看到的是爱还是支配。”


《真理与欺骗的序列》(摄影:尹清露)


21世纪,图像的制造和生产变得越来越平凡、普通,这也促使艺术家们发明出新的表达方式。策展人黎静评价道,我们生活在消费社会的大量图像之中,已经无法分清真实与虚构,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主题,但范雅却用一种可爱、玩味的方式去处理和解构了它。


这种“可爱”的特质,或许来自于女性感知世界的独特方式。与范雅的作品只有一条走廊的间隔,是同为女性艺术家的阿奈斯·唐德尔的摄影作品《一瞬夜晚》,这也是整个展厅中最为静谧动人的系列。在照片中,树木的枝叶闪烁着晶莹露珠,一旁放置着艾草等植物的悬浮液。黎静称,作品的灵感来源是阿奈斯的梦境,有一天阿奈斯梦见在夜晚生长的植物,于是她就在每个月圆之夜去到一个满是古树的围墙公园,尝试拍出月光下的景致、重现梦中的模糊感受。


正如本文开篇所言,环境保护是一个宽泛的主题,它不一定要被赤裸而直接地呼吁,而是有着独特的表达形式。阿奈斯及其他艺术家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打破了人类世的宏大叙事方法,转而用象征、叙事等艺术化的语言,来寻找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共处模式,并不断更新着我们的感知模式。


《一瞬夜晚》(摄影:尹清露)


展览信息:《重生:邂逅自然》


地点: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白云馆

展期:2022.4.26——2022.7.31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采写:尹清露,编辑:黄月,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政府介入經濟很危險隔离的疫情,3位艺术家带来的隔离艺术好家伙!伦敦反石油运动家们冲入艺术馆“绑架”梵高的作品…要挟英国政府不准再生产提炼和消费油新加坡仲夏夜空隆重回归!55项体验活动,灯光璀璨,艺术气息满满扬言“单挑”俄罗斯、制裁386名俄议员,英政府成功激怒普京所有的事情,都要干出价值来:如何思考自己的业务?IDEAS新入围 | 6月新品继续,艺术、漫威、方头、悟空、拼包等等就在今天!第一届AAA艺术展纽约站开幕,与青年艺术家的近距离“对画”!刘强东案的爆笑新疑点解剖郑州轻工业大学一只叫谭某某的色狼:禽兽本是两面人好莱坞版权经济到底如何运作?从工会、形象权、完片担保、制片人中心制聊起……这个夏天,艺术在上海没有静止618大促来袭,商家如何另辟蹊径?分娩镇痛的解剖学基础(干货分享)将苦难移植于艺术的艺术家们还能这样玩黄石?跟野孩子一起另辟蹊径 | 结尾10个黄石小知识。搭建工业互联网的“木、林、森”平台一幅AI画抢了饭碗,艺术家生气了!郝景芳:我们走一条另辟蹊径而艰难的路在世界环境日,聊聊自然如何成为艺术家的创作素材?地中海里的口罩很快会比水母还多,艺术家也坐不住了rapper吃翔,艺术之王STEAM玩具、积木、解压玩具品类看涨,玩具企业机会来了杯弓蛇影 信仰的颠覆(三十七)近九成非男性艺术家的全球最重要艺术大展创历史基建、房地产、制造业:拆解支撑“钢需”的三股力【预约开放】第一届AAA艺术展纽约站开幕,与青年艺术家的近距离“对画”!做好新生儿麻醉,这些新生儿解剖和生理知识必须掌握!做好新生儿麻醉,这些解剖和生理知识必须掌握!【上海录音】曹家渡男居民 / 浦东万德路女子 / 张强医生为什么要学习美国?乘上国风,「宫酪 x 美食大师」是顺势而为,还是另辟蹊径?天宇股份深度:原料药触底反弹,CDMO、制剂打开业绩天花板!【东吴医药朱国广团队】AAA艺术展纽约LIC站开幕在即,艺术沙龙正式开放注册!“ 我们属于这里,我们在这里有一席之地” 艺术家曾文迪将他的愿景带到了唐人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