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爹妈真吓人,难怪这么多学生抑郁了
青少年抑郁率是越来越高了,热搜上时不时就听说跳楼的新闻,身边也经常听说谁家孩子不肯上学,在家休学好久了。
和朋友聊过这个话题,达成的共识是这代娃有点脆弱,一遇到风吹草动就趴窝了。家长倒是比过去有进步,打骂孩子的少了,就连那没多少学问见识的农村老太太,都知道不能把孩子逼狠了,说是现在的娃儿气性大,逼急了不知道会干点啥。
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家长虽然不打骂孩子,但也一样可以让孩子窒息。
比如我看某论坛,有个妈妈发帖说:女儿高二,每天回家要玩15分钟手机。她想彻底没收手机,和女儿谈条件,女儿甩给她一个链接,是一双Gucci的德训鞋,标价3100元。意思是想要她完全放弃手机,就给买双鞋补偿吧。
网友也被震惊了,不是惊讶于孩子的狮子大开口,而是惊讶于这个妈,连孩子15分钟的娱乐时间都要想方设法剥夺。别说娃读高二,就是高三生,一天给15分钟看手机都不过分。生产队的驴拉几圈磨都要歇一歇呢,何况孩子。
一些网友试图给这当妈的挽尊,问她这么做的缘由。是不是孩子拿了手机就不肯还,15分钟结束后又要讨价还价,为了不极限扯皮,想出这种釜底抽薪的法子也还算情有可原。
这个妈妈回答说:孩子都是订好倒计时闹钟才拿手机,闹钟一响就上交,不存在拖拉。
这下网友看不懂了,这种天使孩子,不想着怎么奖励她,还琢磨着没收她的手机,究竟是为哪般?
别说小孩,就是大人也做不到一天看手机不超过15分钟吧!说难听点,拉个屎的功夫,15分钟就没了。有些爸爸为了逃避带娃,茅厕都是一个小时起蹲,以小时计。给男人一个马桶,一部手机,他能撬动地球(划掉)在厕所待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当妈的自己都做不到一天只看15分钟手机,或者不看手机,为什么要去苛责孩子呢?
结果你们猜怎么着,这个妈妈自己揭露了答案。她说:我就是看她拿手机不痛快。希望娃背单词或者休息。
天呐,娃又不是光玩手机不学习。15分钟手机时间都让妈妈看了不爽,说到底,她看不惯的不是手机,而是有一种浓郁的控制欲,想要控制孩子的每一分钟。
这种父母,你说她也没打孩子,也没骂孩子,甚至想打算给孩子买3000多的鞋子。听上去很疼爱孩子了,但是当她的孩子真的要窒息。
因为她的控制欲太强了,强到想控制孩子的每一分钟。任何物质奖励,都是她强化对孩子控制的手段。孩子听话,3000元的鞋子也给买。孩子不听话,15分钟手机也不让玩。
网友试图跟她沟通,举例说明,谁家孩子一天玩一个小时手机,还考上了北大清华。让她不要把手机视为洪水猛兽。
这个妈妈继续振振有词,说自己孩子只是普娃,成绩并不拔尖,不能跟学霸比。
事实上,学霸也好,学渣也罢,学普也是,没有人会因为多学15分钟,少学15分钟就脱胎换骨,变了个人。脑子总要休息的,就算这15分钟拿来学习了,过会也要花15分钟拿来放空。
说来说去还是控制欲作祟。她就不该养孩子,该养个AI,让干啥就干啥,让玩15分钟游戏,就玩15分钟游戏,多一秒都不会耽误。让背15分钟单词就背15分钟单词,少一秒都不会偷懒。
只有这样她心里才会舒坦。
这个贴里有人问楼主,孩子心理还健康么,这么管会不会抑郁。她回答说:非常阳光。
但愿如此吧。有时候过强的控制欲,对孩子的杀伤力远远超过打骂。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连15分钟的放松都不给,将来孩子读了大学,独立生活了,还不得成天抱着手机不撒手啊。当妈的还能跟在后面一辈子不成。
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大多能体会到父母是否出于自己的控制欲,才管教自己。不像以前的孩子,琢磨来琢磨去,不知道有抑郁这回事,只觉得自己心里难过,成天心情阴郁,却不会表露出来,更不会激烈反抗。
同样是关于玩手机,我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说有300个家长组成了“反网游联盟”,他们每天身穿印满标语的红T恤,到游戏公司外面喊:网络游戏,谋财害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有个沉迷于玩游戏的孩子。这些家长去网吧抓过人,把孩子关屋里,甚至对打,什么手段都用尽了,已经对孩子束手无策,才会跑去找游戏公司闹。
当然他们的孩子绝不止每天只玩15分钟手机,而是花大量的时间玩,很多人早就无心学业,考不上大学,甚至退学了。
表面看,这些家长是有理由去闹的。
但是仔细想想,孩子沉迷游戏难道都是游戏的错吗?有些孩子是因为现实中缺乏社交,只有虚拟网络中才有;有些孩子是在现实中找不到价值感,只有游戏里才能找到,所以才会沉迷游戏,沉溺手机。
而家长却认为只要游戏公司倒闭,孩子就能变回正常人,考上大学。那么请问,孩子不玩网游看网文可以吗?看电视可以吗?看闲书可以吗?沉迷于除了学习以外的任何事,都可以吗?
实际上,家长的控制欲从来不曾熄灭。当年的家长一样强烈反对过闲书,反对过电视,反对过电脑……甚至再往前看,考科举的学子读《西厢记》《牡丹亭》都可能被老爹扒了裤子打屁股。
古今一同,都是控制欲在作祟。
家长不但要控制孩子这一刻做什么,还要控制他一生的人生轨迹。
考不上大学,孩子做的任何事,都不会被认可。父母执拗地想要干掉手机,干掉游戏,完全没考虑过,孩子没有现实社交,又失去了虚拟社交,他的社交需求该如何满足。孩子生活里被叫学渣,又不让在游戏里找存在感,要怎么才能获得肯定。
说到底,控制欲就是控制欲,并不因为不打不骂就高大上了。现在抑郁的孩子那么多,只是因为大家都认识抑郁这种病了。知道抑郁不是矫情,自杀不是活腻了,而是生病了。
倘若孩子是因为父母才抑郁的,那么打骂不是让孩子抑郁的主要元凶,控制欲才是。当孩子发现自己必须成为另一个人的提线木偶,就一定会想法子挣脱,实在挣不脱,就只好抑郁了。
亦君说:早就发现了,有些父母只要看到娃不在学习,就浑身不得劲。这是病,得治。
作者:亦君,公众号:另类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趣有料的灵魂,笔耕不辍,坚持日更两年不断的勤奋中年妈妈。跟万千家长站在一起共同奋斗,共同八卦,共同养娃。
“英国养娃那些事儿”诚意推荐
欢迎转发分享和留言讨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