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在即,家长们会选择职业教育吗?
刁文(21世纪教育研究院职教创新中心主任)
职业教育本身的魅力,是在青少年失业率超20%、大量本科生研究生就业艰难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可以给出更好“出路”的前景。
说来说去,考试背后其实就是个“出路”问题,考试的输赢与人生成败画上了等号,或者说决定了未来生活质量的高低。以教育研究者的身份,我们可以说人生未来充满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职业教育自有其价值等理论,但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好的出路在哪里?怎么去?这有用脚投票的现实判断基础。
现实社会的评价指挥棒依然还放在这里,按学历设置门槛、分配资源的做法依然比比皆是。精英阶层会主动或接受自己的孩子进入职业教育吗?社会招聘会“不拘一格降人才”吗?职业教育的就业与发展质量能够满足公众对优质体面就业的需求吗?在这样的氛围下“职普分流”依旧会成为公众焦虑对子女未来出路的出发点。
近两年职业教育迎来了大发展时代,其中最被社会关注或让职业教育研究同仁振奋的,就是政策上职业教育学历通道的打通。读中等职业学校也能上本科、拿硕士,已经成为十分常见的广告语,被用来证明今天职业教育同样可以让人拿到高学历、塑造成功的人生。
职业教育升学渠道打通后,是不是分流焦虑就不会存在呢?为此近日笔者在一些一线学校做了走访,发现:
-即便家长知道每年大学生毕业超千万、就业难,但自己的孩子能读书还是要读书,家里会持续支持;
-“90%以上的高比例升学”,已经替代“90%以上的高比例就业”,成为学校宣传的重点……
-此前家长对职业学校避之不及的情况有所改变,一些城市职业学校的开放日有很多家长前来问询,甚至达到火爆的程度;
-一些职业学校的招生报名人数大增,学校甚至有余力“挑选”学生。
这些现象表明当下职业教育进入到“升学与就业并举”的发展阶段后,“升学”成了提高职业教育原先地位、改善招生情况的一大原因,由此带动职业学校的大门也热络了起来。
这种变化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当然有其积极的一面,更多家庭、学生、老师开始关注职业学校、关注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关注职业学校的课程、关注当地职业学校的管理质量等等。很多职业学校在这样的变化驱动下,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有机会获得更多体制内外的资源投入和支持。
当下职业教育丰富多样的升学渠道,对家长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模拟考试后,家长和学生对自己在中高考的结果有所预估,是继续高考一条道走到底,还是走职教领域的多样化升学路径?对中间层、边缘层的家长和学生来说,后者是相当实惠和有效的。对口升学、高职单招、职普融通班..……都可以很方便让学生获得学历提升,同时又有中高职贯通(中职三年直接升入高职两年,毕业即大专学历)、中本贯通(中职参加转段考试升应用型本科,一共七年)、职教高考等学历提升途径,再加上艺体升学班、奖励性免试入学等职业教育专属的特色升学渠道,让很多家庭、学生看到职业教育学历“弯道上车”的可行性。
然而,升学通道打通后,难免迎来职业教育学校的应试风——我们的教育体制、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太擅长和习惯应试了。有的中职学校甚至无论是文化课还是技能课,都对标升学考试的大纲。
对此,很多一线校长、老师表示“喜闻乐见”,认为满足了社会和家长的需求:目前就业市场对知识、技能水平的要求在提升,很多简单操作和沟通的岗位大量被智能化设备、人工智能系统所替代,学生需要一方面提升学历,越过实际中的学历门槛在越来越严苛的就业市场中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加强知识储备与积淀,以应对简单操作技能被淘汰的未来。
但也有很多职教界学者提出,要警惕职业教育应试化、普高化的倾向。这里既包括为了应试而脱离实际操作的知识与技能分离的情况——这种情形我们在普通教育里已经见得太多,“高分低能”,学历和学业成绩都很高,但到了企业什么事也不会做,需要从头重新教起——也包括整个就业市场不适配的错位: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需要无止境的高学历的。而且在时间上,如果学生都在追求不断升学而非就业工作,一线技术服务人才的缺口将愈加难以弥补。
对个人而言,学生最终毕业时,会遇到高学历毕业生就业市场“塞车”,僧多粥少,自身就业难;在社会经济长远发展角度,则将使劳动力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越缺人、越没人。
职业教育升学渠道的打通,在中考这个时点的确缓解了普通公众对高中赛道的内卷压力——但当前家长和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目标,依然是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学历提升,公众还远未将职业教育本身纳入“好出路”的范畴。
职业教育本身要赢得公众认同,成为学生的选择之一,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好在现在升学渠道打通后,职业教育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下多元路径的升学渠道,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根据学生的特质去发展自身。有的学生适合升学、有的适合就业、有的还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这个过程中的一边倒、一刀切。过去以就业导向为主时,学有余力的学生缺乏上升通道;如今升学占到主流,但技能教学同样不能被忽视。一方面有相当一批学生需要从职业教育直接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技能的训练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即便学生日后离开职业教育的路径,进入升学和研究的轨道,曾有的技能训练和行业实操仍可以让他们受益终身。
要让老百姓认可职业教育这条“出路”,靠的不应该是短时期内政策形成的“升学红利”,而是职业教育本身的魅力,是在青少年失业率超20%(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显示,今年4月,16-24岁劳动调查失业率为20.4%,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创2018年有该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大量本科生研究生就业艰难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可以给出更好“出路”的前景。如职业教育课程的改进,“校企合作”等,让家长、学生意识到进学校即进企业、进行业,无论是学历提升还是直接就业,都能获得好的工作以至人生发展机会。
最后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职业教育会被应试化、不被信任的根本,一大原因是它的外部环境不够公平。要彻底打消公众选择职业教育的顾虑,除了提高其自身发展质量之外,还需要改善相应的外部环境,例如打破目前中高考依然按分数高低先后层次而不是类型录取的制度、提升或确保职业教育毕业学生能够进入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设立专门面向职校毕业生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招考、提升一线技术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专项保障……等等,切实解决“出路”的质量、社会地位,公众自然就知道如何选择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