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伐柴商心事(ID:Fachai_story)
宏观上,经济在复苏,但是观点有些摇摆。信贷数据和价格数据走势相反,专业的说法现在可不兴说。另一方面,出口大涨,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下降;GDP一季度增长4.5%,较去年4季度增长1.6%。新公布的4月数据: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同比增加2729亿。m2供应量增长12.4%。新增人民币贷款7188亿。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CPI同比+0.1%,上个月0.7%。PPI同比-3.6%,前值-2.5%。居民存款减少目前看并不是大家都拿出去花钱了,虽然五一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但人均消费实际比以往少了二三成。淄博烧烤兴起,其实是性价比餐饮消费的崛起。这其实是体面的说法,直接点就是消费降级了。盘一盘年初到现在的热点:人口拐点、考公热、CPI降低、烧烤、消费降级等等,几年前东北的特征现在已经全国蔓延了。再深入点,工业产业利用率较低、国企复苏快于民企、调查失业率下降而青年失业率升至历史次高、耐用品消费仍旧低迷等。有些人能感受到,有些人还感受不到。消费降级、耐用消费品低迷最直观的就是手机、PC、大家电甚至汽车行业。最近哲库原地解散引起芯片产业地震,官方的说法就是:“全球的经济和手机行业现在极其不乐观,公司整个营收远达不到预期。”2023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降低了12%,排名第一的OPPO降低了8.8%。需求的降低,自然而然会沿着产业链向上传导,各类射频、处理、电源和模组需求大幅降低。现在国内芯片企业往往面对两种情形:一种是低质内卷,技术没有突破,重复的功能,甚至管脚替代的芯片层出不穷,市场就那么大,还在萎缩。为了抢市场只能自己卷自己,前阵子射频前端的芯片更是杀得天昏地暗,有些片子卖一颗亏30%。没有不可替代性,不降价怎么办,否则根本卖不出去。有个做低端消费类片子的朋友跟我说他一季度的出货量只有去年的10%,全是库存。另一种是做大型复杂SoC的企业,当前提供核心算力芯片的工艺制程至少下探到14nm,不少都要到7nm以下,一次性投入就要大几千万、一两个亿。在营收降低、利润无法保障的情况下,“芯片这样一个巨大的投资将是公司承担不起的。”我还见过这类企业中个别的,甚至连大批量的应用场景和目标都没有,只是看上了最近大热的AI。拿着投资人的钱,直接堆叠各类高性能IP,言必称最高、最强。这套路在一年前还有市场,现在不管地方政府和各类机构也都有所防备。但免不了有漏网之鱼,亲眼见到了还是觉得恍如隔世。去年文章说过国家和产业大力推进的国产替代是一个机会,但现在其实进入了一个换档期,高端器件没有突破,更多的企业开始围绕存量的市场进行替代国产。能率先进行技术突破、场景拓展、牵引应用的企业就能获得第一桶金,进而不断垒高门槛,良性循环。其他的,只能在红海的泥沼里越陷越深,无法抽身进入产业下半程。另一方面,政策和产业趋向把供应链集中在国内。但是产业政策和基金搞了好几年才发现,最该国产化的其实不是设计,而是制造。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全产业链根本不可能国产化。核心的材料、设备、软件、仪器甚至维护都有短板和受制于人之处。因此现在追求表面全国产化就带来一个隐忧:所有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一旦CHIPS联盟禁运所有的高端制造、封装材料和设备,为数不多的几家Fab都会停摆。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到威胁。所以,现阶段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对制造进行集中攻关,这是长期的策略;另一方面,毕竟产业发展了几十年,已经高度全球化,还要做供应链的分散和隐蔽,保证中短期的产业上下游稳定和安全。今年将是整个芯片产业趋冷的一年,哲库会让资本对类似的芯片企业投资变得谨慎,让从业人员对业务牵引不足和初创的企业产生犹豫。而外部环境也会更加复杂,与我国强大的执行力和快速转向不同,美国的产业政策短期由于政治体制和经济考虑效率和执行力较低,但长期来看是一脉相承的(例如巴统和瓦森纳,以及很多研究报告从本世纪初就强调半导体产业的供应链安全)。而现在遏制中国半导体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已经是两党的共识,因此政策工具和产业措施会加速推出。很多朋友开玩笑说:“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芯片产业周期起起落落,早已习惯了。玩笑归玩笑,但无论如何云淡风轻,当你深夜经过灯火通明的芯片公司、看到聚精会神设计验证的工程师、听到芯片测试成功发出的欢呼时,都会觉得真心不容易,也会由衷地希望整个产业变大变强。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