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多么原始、孤独的运动。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上忙,不管加油的观众再多,或一起练习的队友就在身边,这些跑者都只能自己一个人、用尽全身的能量继续跑下去。”看完三浦紫苑的《强风吹拂》,很多人表示我也想去跑步了。不论你处于什么立场、曾经有过什么样的遭遇,面对跑步这件事,所有人都得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论最后是成功或失败,在这个当下,都取决于自己这副身躯。严格来说,作为贯穿人类文明史的运动项目,跑步本身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体育赛事单一类目的限制,成为展示一种带有精神含义的运动符号。从商业布局角度而言,与跑步运动共生共荣的跑鞋赛道,自然成为国内外运动品牌们必须攻下的要地。很长一段时间,大众对于跑鞋的首选还是看国际品牌,但近年来,国产品牌越来越获得大众的青睐,各种赛事上穿国产品牌服装的人也越来越多。其实,中国运动品牌的发展也就短短的三十几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1-2007年的草莽时代,以晋江鞋服企业为代表,依靠中国的产业优势,一路快速发展;
第二阶段,是2008-2014年的大逃杀阶段,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由于产能过剩、被海外品牌降维打击等的影响,以特步为代表的企业,开始营销与管理的改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淘汰和转型;
第三阶段,是2015年至今,中国企业开始实现对海外品牌的逆袭,完成了从依靠中国资源优势到展示中国科技力量与文化魅力的转变。
二战后,随着经济复苏和电视的大规模普及,职业体育蓬勃发展,足球起家的阿迪达斯和篮球起家的耐克相继成为世界品牌。1990年9月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那一年,中国运动员获得了183枚金牌,占全部金牌总数的一半以上。韦唯和刘欢合唱的那首《亚洲雄风》火遍全国,“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亚洲风四起,亚洲雄风震天吼!”在从1991年申奥到2008年正式举办奥运会的这将近20年里,特步(1987年)、匹克(1989年)、李宁(1990年)、安踏(1994年)、361°(1994年)、鸿星尔克(2000年)等民族品牌先后成立,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是中国体育品牌的黄金发展期,也是晋江发展的缩影,因为,自李宁之下,中国的体育品牌几乎全部来自晋江。晋江是福建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三面临海,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从第一双运动鞋开始至今,面积仅649平方公里的晋江市却有9000多家体育产业公司。1983年10月,林土秋创办的洋埭鞋帽厂制造了第一双运动鞋,是后来2008年在新加坡主板上市的鳄莱特前身。同一年,丁建通靠种地捕鱼和打散工挣的两千元,成立了华丰鞋厂,是361°最早的前身。1987年,特步的前身“三兴”以外贸代工起步,逐步发展成行业领头羊,产品销往俄罗斯、迪拜、美国、智利、西班牙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行业的“外销王”。1989年,匹克的前身丰登鞋厂成立,是老板徐景南用拉板车挣的钱。两年后,“丰登”改名为“PEAK匹克”。并成为了八一男篮的赞助商,而恰好八一队取得了当年度的冠军,匹克一炮而红。整个90年代,是晋江运动品牌蓬勃发展的十年,大大小小的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2001年“特步”诞生,邀请香港天王级艺人谢霆锋出任品牌形象代言人,用娱乐营销的方式,出奇制胜。由谢霆锋参与设计的“风火一代”运动鞋,热卖120万双,创下了至今无人能破的单款运动鞋销售记录。
2005年,特步以1500万人民币竞标成功南京全运会赞助商。同年,匹克以400万美元成为姚明所在的NBA球队休斯敦火箭主场丰田中心的赞助商。2006年,体育频道CCTV5有25%的广告来自晋江品牌,被调侃为“晋江频道”。因体育产业发了财的晋江老板们,依旧很拼、能吃苦,埋头干自己的事业。他们与其他地区的闽商和浙商不同,晋江的商人整体比较保守,他们很少炒房,踏实做实业,产品不会是高大上的,但也不会有特别糟糕的东西。整个晋江鞋企的转折点,是在他们全面接触资本市场之后。2005年,鸿星尔克在新加坡上市。2007年,安踏体育于香港交易所上市。2008年,特步国际在香港交易所上市。2009年6月,361°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同年9月,匹克体育也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上市”对一个企业意味着步入正轨,意味着从草莽向正规军的转变。2008年,对日后的中国运动品牌来说,是一个特殊的起点,在这前后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北京奥运举办的历史机遇,带来中国运动市场爆发。数据统计,2008年的中国体育用品的行业规模已经高达1039亿。有记者走上街头,对一家街头的小店主进行采访,震惊地发现,一家普通的门店,即使一半卖特步等品牌球鞋,一半卖贴牌产品,也依旧年流水百万。第二件,市场的赚钱效应之下,中国品牌开启了疯狂的高速扩张。李宁、特步、安踏、匹克、361°、喜得龙各大品牌旗下门店相继突破万家。仅2010年一年,李宁新增门店就高达666家,而匹克的更是创下了一年1018家门店新增的奇迹。这些起家于私人企业的鞋厂,普遍是家族式管理,缺乏现代化管理制度。开店太多,库存积压成灾,产能过剩叠加电商冲击,晋江的企业纷纷陷入了困境,库存危机对于国产运动品牌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2013年2月25日,安踏创始人丁世忠发微博:“闭着眼睛都挣钱的时代结束了,深耕时代来临了,笑到最后拼的是实力、拼的是团队、拼的是观念、拼的是管理。”库存危机爆发后,几乎所有的国产运动品牌都选择了以极大的折扣清理库存,一折、两折随处可见。价格战不仅极大的影响了品牌形象,也丧失了中端体育品牌的市场地位。那一仗,晋江品牌全线溃败,多家企业破产。“转型想法起于2012、2013年蔓延行业的重大库存危机,特步2014年的营收其实还是比较正常的,但是我们发现整个模式还是有问题,毕竟当时是代理制,而且当时(特步)整个战略还是更偏时尚一些。”丁水波坦言。彼时,在对国家产业政策认真解读和对市场发展规律准确分析之后,为了提升整体竞争力包括优化产品组合及营运效率,特步下决心实现战略转型。
特步,从国内“跑”向世界
在很多业内人士眼中,自2012年以来,特步的转型可以分为3个阶段,2014年之前,属于调整摸索期,战略转型期则发生在2015-2018年,2019年至今可定义为多品牌发展期。
1. 三年转型变革
2015年,特步启动三年转型变革,由时尚娱乐主导的体育品牌回归到运动本质,在娱乐与时尚之外,更注重体现体育属性,并引入“3+”(产品+、体育+、互联网+)战略,在产品设计、品牌营销及销售渠道方面,全力推动与时俱进的变革。
战略的转型,不仅仅体现在业务线上,也意味着组织架构的调整,而这些剧烈调整的背后,不可避免会影响相关业务部门的利益,并伴随着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要进行除旧布新的变革并不容易,创新与风险总是相伴而行,创新就是个试错的过程,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要占得先机。”在丁水波看来,企业需要有敢于有“容错”的制度保障,既要鼓励创新也要宽容失败。2019年,特步分别收购了运动时尚品牌盖世威和帕拉丁,以及专业跑步及户外品牌索康尼和迈乐的大中华地区经营权。至此,特步形成了覆盖大众运动、专业运动、时尚运动三大领域的品牌矩阵,正式开启多品牌、国际化战略。“我们希望以高度互补的品牌组合,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升特步成为全球领先的多品牌体育用品公司之一。”丁水波表示。2022年,索康尼所在的专业运动分部录得99%同比强劲增长,收入达到4亿元人民币。2023年,特步集团上海运营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索康尼成为第一个入驻特步上海运营中心的品牌。除了品牌出海,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在跑鞋这一细分赛道“出圈”也成为特步打开成长通路的重要业务抓手,而这一点,同行难以复制。丁水波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在鸟巢,当时看到自己国家的运动员夺冠,国旗升起,有种非常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然而,在田径赛场上,我们的运动员穿的大多都是外资品牌的跑鞋。这样的局面,在中国马拉松赛场上,已有几十年时间。我当时就想,我们能不能做一双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世界级跑鞋。”于是,特步专注跑步领域,在一双跑鞋的打磨上,坚持做出中国民族品牌的成绩。早在2007年,特步就开始试水马拉松项目,成为最早布局路跑领域的品牌之一。此后连续十多年深耕马拉松市场,成为中国赞助马拉松赛事最多的运动品牌。2022年9月5日,特步品牌公布全新战略定位——“世界级中国跑鞋”,未来10年,特步还将投入50亿助力中国路跑事业,包括产品研发创新、赛事及运动员支持、国人竞速激励计划、跑步群体运营支持。正如全球权威杂志《Runner's World》总编张路平所评价的:“特步专注于跑鞋15年,走完了别人百年的路,特步跑鞋走到这一步,是中国速度的表现”。特步聚焦跑步赛道,无疑是对市场前景充满野心,且在产品力上充满信心。正如特步跑步推广大使韩寒所说,“很多事情坚持去做,不一定有正向的反馈,但跑步是一件长期坚持去做,就一定能看到回馈的事情。”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特步在跑步事业上的长期投入。今天是特步上市15周年,上述战略也给特步带来了好成绩。据财报显示,上市15周年的特步,营收增长10倍,2022年全年营收近130亿元人民币。累计派息近60亿元人民币,历年来派息比例均保持在50%以上。今天,特步的总市值达到222.80亿,股价涨幅达到10.46%。特步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水波表示,2008年特步刚上市时,市值89亿,15年后,市值稳定在200亿以上。15年来,特步累计生产销售的体育用品装备数量约14亿件,以中国人口总量计,每个中国人都拥有一件特步产品。丁水波在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表示,“企业要基业长青,一方面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另一方面则是要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特步上市至今累计捐赠价值超5亿元人民币,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超25倍。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下,特步已取得竞争优势,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中拔得头筹。丁水波表示,“世界正在快速变化,我们必须继续创新和适应以保持领先地位,拥抱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和新思维,并始终把顾客放在第一位。过去这15年,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特别是刚刚过去的三年疫情,给行业乃至世界经济格局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们仍然在不断增长,在危机当中寻找机会,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我们对特步的未来、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也期待未来一起同行”。回顾中国运动品牌的这30年,可以看到中国产业完成了从落后到领先的跨越,而特步也从私人企业到上市公司、从单一品牌到多品牌企业、从本土公司到全球化企业,如今全国有将近50000个就业岗位,营收破百亿。每一家企业,在经历过拼搏与机运之后,都曾拥有过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站上过属于自己的浪潮之巅。衰者,振臂奔跑,却逃不过被时代无情碾压的命运;能者,在其顺势之时坐上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这一过程,不仅是特步或者中国运动品牌的逆袭之路,更是“国产替代”浪潮下,芯片领域的华为、新能源领域的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对外资逆袭的一个典型范式。其中既有民族自信觉醒,消费者理念转变,对国产品牌认可度提升等客观因素,也有国产品牌在产品质量、设计创新、渠道渗透等多方面竞争力飞跃的主观原因。这三十年的变革中,无数像特步、华为、比亚迪一样的企业,在享受了时代的红利后,正在深刻改变着一个时代潮水的流向。下一个15年,特步又将带来什么样的成绩,我们拭目以待。
排版 | 武小周
审校 | 小米 主编 | 孙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