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量的钱到底到了谁手里?
到2021年,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9.1%,在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为8.1%。
2022年,中国农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约20133元增加到了36883元,而上海和北京的年均收入最高,分别为78000元和75000元,甘肃的年均人均家庭收入最低,为22100元。
中国的中产阶级自2000年的3.1%增长到了2018年的50.8%。然而,许多家庭需要负担养老和抚养孩子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年收入在10万元到30万元之间的中产阶级家庭。
中国的基尼系数在2021年达到了46.6(0.466),这超过了联合国设定的40(0.4)的警戒线,表明中国的收入不平等问题正在增加。另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指数为61.5,这也表明了中国收入分配的高度不平等。
在上海,2021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72232元增加到了78027元。在上海工作的人的平均月薪为26100元,范围在6610元到117000元之间。
中国的中位数工资为每月31100元,每15个月有9%的工资增长,工资范围在7410元到131000元之间。
在经济环境如此不乐观的情况下,贫富差距又如此之大。咱们印发的大量货币到底都到了谁手里呢?
咱们来谈谈天量的货币都跑哪去了吧!听说了新概念——二元结构!你看,货币供应量快速增加,但物价没有明显上涨,股市也没有涨,房价也不涨,百姓手里也没钱。那这些钱到底去了哪里呢?
清华大学的孙立平教授给出了解释,真是让人恍然大悟。原来中国经济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二元结构。这个二元结构可以形象地描述为上半身和下半身。咱们先来看看上半身,也可以叫作国计。
国计包括解决卡脖子的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出口产品中升级的高端部分、专精特新、军工以及政府部门等重要的高端部门。而下半身,也就是民生部分,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这样一分析,问题就清晰了。市场上充裕的货币到底流向了哪里呢?主要流向了国计部分,也就是上半身的循环。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和政府部门。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项目,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甚至还包括偿还旧债和填补财政漏洞。
大家常问中国的钱都去哪了?其实它们就在上半身的循环中。而在下半身,也就是民生部分,流入的资金相对较少。因此,这部分人感受不到钱多了。
相反,他们感受到的是失业、收入下降、债务压力和未来前景不妙。比如说今年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达到了14万亿,其中高端制造业拿走了百分之七十几,而政府债券拿走了12.6%,帮助政府偿还旧债。
所以,我们看到了M2增长迅猛,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但它们都在玩呢,都在上半身玩,还没到下半身。这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所在。但仅仅在上半身循环,全身的循环就无法实现,最终上半身的循环也会停滞不前。
这种二元结构的经济形态虽然在短期内可以支持高端制造业和政府部门的发展,但在长期来看,它并不可持续。
首先,货币流向的偏向性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衡,国计部分可能会过度发展,而民生部分则可能被忽视,导致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其次,这种偏向性也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泡沫,当大量的资金集中在某一领域时,极有可能形成投机热潮,当泡沫破裂时,社会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此外,由于货币主要流向了国计部分,也就是上半身,这可能会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拥有资本的人更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收入,而那些依赖劳动收入的人可能会发现他们的收入在下降。
这种贫富差距的扩大,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社会不满、罪犯率上升,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动荡。
因此,对于这种二元结构,我们需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问题,及时调整政策,促进货币的均衡流动,确保民生部分的发展,避免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时,也要防止国计部分的过度发展,避免资源配置的失衡,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政府需要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引导和监管资金流向,确保资金合理分配,同时通过社会保障政策,保障民生部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全民福利的提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