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自己很脆弱的人,可能是身边少了他
有一位和我们分享故事的读者,他的昵称是 “安全感的另一个名字是爸爸”。当时看到这句话,觉得特别温暖。
父亲给的这种安全感,可能只是某一个眼神,让你知道:“别怕,有爸在。”
我们都知道父亲很重要,但可惜的是,在许多家庭当中,父亲似乎一直充当着教养儿女的 “辅助者”,他们可能是经济上的支柱、大事上的决策者,但是在对儿女的陪伴和教育上,却甘心充当配角。
早期心理学的研究,也大部分时候都把关注点放在母亲身上,例如在研究依恋对一个人的影响时,大部分时候都是讲母婴依恋。
爸爸去哪儿了?我们不禁要问。
在大家的故事和留言中,少女也遗憾地发现,父亲的角色很多时候是缺失的:
"父母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我对父亲的记忆接近于 0,只记得小时候他来看我,想抱抱我,我不让他抱,因为觉得他是陌生人,其他关于他的信息都是母亲告诉我的。
我有时会思考有父亲的家庭是什么样子,也在思考好男人是什么样子,没有答案。"
@X
“我跟父亲之间很客气,没有吵过架,也似乎没怎么聊过天。我说需要钱的时候,他就打给我,除此之外,我似乎很少跟他交流。他也从来不管我,上学的时候我上初中还是高中,他都可能分不清。我知道父亲是爱我的,但是我确实跟他之间关系很弱,”
@年年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道:“父亲,是所有孩子渴望和崇拜的一个对象,无论他在不在,孩子都会塑造一个心中完美的父亲。”
幸运的孩子,身后有爸爸的影子;不幸的孩子,一路在寻找爸爸的影子。
究竟父亲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今天我们通过一些研究或者结论,来看看心理学上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通常会觉得,怀孕是母亲的事,妈妈们身体会发生各种变化,以更好地哺育腹中的婴孩、以及照顾初生的宝宝。
可你是否知道,爸爸们的身体也会发生很多变化。
自从孩子出生之后,爸爸们体内分泌的催产素、抗利尿激素等会随之增加,睾丸激素水平降低,男性大脑重新构建,为成为父亲做好准备。[1]
在婴儿出生的第一年里,男性大脑的整个区域都在生长发育,以应对激素的变化,这使他具备了照顾新生儿的关键技能,包括对宝宝的哭泣更敏感、与家人的情感联系更深刻,对他人需求的回应更强烈。
对于很多男性来说,这些情感敏感的部分往往被社会角色压抑着,直到当了父亲,它们被重新唤起。
有位读者在留言中讲了这么个故事:
"小时候流行滑轮滑,院子里的孩子们好像都有,但我没有。
那年六一,还是想要轮滑。他骑着高高大大的车子,把我放在前杠上,说要带我去市场买。我告诉他院子里的市场没有,他还是要带我去。市场里当然没有,我就这样失落地又被他骑车带回了家。
然后他从卧室的窗帘后面拿出了崭新的轮滑鞋,他说是拖人从市里带回来的,他问过了,说比院子里孩子穿的轮滑鞋都要好。尽管他还是买小了一码,尽管我眼巴巴地等着换大一码的轮滑鞋回来又等了几天,但那样的快乐我还是记了这么久。
这大概是要快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叭。"
@小尾巴
或许他曾经是一个木讷的男子,但自从做了爸爸,他已经预备好自己,从孩子微小的动作里,看到爱的需要。
如果说孩子跟母亲之间的联系,更多通过身体照料体现,那么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则在一个 “玩” 字。
在一项心理学调查中,研究者发现爸爸们与孩子在一起时,75% 的时间都在跟孩子玩,其中父亲引导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并且通过设置一些挫折,让孩子获得某些品质,例如勇气、自信、冒险、独立、问题解决等。[2]
心理学家还认为,孩子上小学之前这段时间,是爸爸跟孩子玩游戏并建立感情的最佳时期。这时候的游戏不需要太高级,甚至用不了什么大脑智力开发功能,只要简单打打闹闹、追追赶赶,效果就非常好了。
而陪玩这件事,对男孩和女孩的意义也不同。爸爸们通常会给儿子设置更难的挑战,锻炼儿子的独立、冒险、责任心等;但是对于女儿,爸爸们更多是情感互动,塑造孩子的自信、乐观。
(当然这些差异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并不代表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是如此,女儿也完全可以在游戏中获得独立、冒险等能力)
一位读者的留言里回忆道:
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小时候跟爸爸玩 “躲猫猫”,那时全家住在乡下,门口有一棵老榕树,我每次就是躲到树后面,喊 “爸爸,快来找我”;这样愚蠢的游戏,我百玩不厌,每次就是藏在同一个地方,等待爸爸找到我的那种喜悦。
回过头想,爸爸是那么有耐心,陪一个傻女儿一遍遍玩无聊的游戏,从不厌倦。我的好爸爸,真想你……
@祈祈
父亲,是儿女对男性的最初认识;父亲对妈妈好不好,对家庭好不好,也是儿女对未来爱情和家庭的期待原型。
对于女儿来说,父亲可能就是将来丈夫的样子,被爸爸宠爱的女儿,更容易在成年后形成安全型依恋,一方面她们更能够信任他人,另一方面也更自信和自尊,未来更容易进入亲密的婚姻关系。[3]
对儿子来说,而爸爸是否分担家务,是否体贴母亲的情感需要,也会影响到他们将来对待另一半的行为。一个爱做家务的爸爸,一般也会有一个勤快能干的儿子。
除此之外,心理学家还发现父亲对孩子成年后的性行为的存在影响,长期缺失父爱的孩子,在16岁之前发生首次性行为、并放弃避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尤其对女儿来说,缺乏父亲的爱会让她们更加没有安全感、更容易在成年后受到异性的伤害和剥削。[4]
在读者们的留言中,我们看到一些很温暖的片段:
结婚登记前,爸爸对我老公说:有任何问题你可以给我送回来,但是不能动他一下。
@ 安全感的另一个名字叫爸爸
我小的时候,爸爸跟我说,女儿,你是爸爸最重要的人。这句话可能他自己都不记得了,但是我一直都记着。他的温暖让我在人生低谷时都能一直努力地走着,让我觉得人间还值得,也让我有勇气去爱。
@融化的棒棒糖
心理学上所说的父亲缺失,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更是指情感上的缺席,父亲可能一直在家,但却不参与孩子的教养,不与孩子产生应有的情感联结。
"父亲的爱像是默片
是老一辈的那种含蓄委婉的表达
虽没有惊涛骇浪的冲击
回头一看确是绵延坚实的存在
……
回味这一切,是在父亲去世后
倒带一样
原来父爱它一直都在"
@spring sight
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说,父亲是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父亲的存在意味着一个不同的世界,一个不同的支持系统。但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父亲缺席”的现象……
如果你也身陷家庭关系的困境,不必把难题都压在自己身上。扫码参与壹心理父亲节特别策划专场圆桌,一起探索「超越原生家庭」的方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