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浙大二院为患者切除135斤巨型肿瘤
“医学界”晚讯,不错过每个医疗热点。
6月4日在上海召开的《2023抗肿瘤创新药物临床研究论坛》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秦叔逵教授提到,建设研究型医院对临床研究越来越重视,但是一个倾向往往又掩盖另外一个倾向,我们国内大多数医院临床研究水平不够,存在两个很大的问题。
其一是医生将项目交给CRC(临床协调员)、CRA(临床监查员)。特别是CRC,“他们大多是大专生或者本科生,没有受过严格培训,他怎么知道临床研究你怎么做?”其次是医院没有给CRC提供良好的临床试验场所,“厕所楼梯走道电闸间走廊,到处摆个小桌子,拿着电脑就在办公。”这些都有可能成为临床试验“暴雷”的因素。
据悉,秦叔逵以前在部队医院工作时,医院绝不允许进修生、研究生接触数据,目的就是让医生把分内工作做好, “我现在到了新的医院,我们下半年开业,我决不允许CRC来主导我的研究,他可以协助做点儿事,但是不能太多的做,这个恐怕是我们临床上常见碰到的问题。”
秦叔逵透露,“国家药监局已经很头疼这个事情,想再弄一次‘722风暴’,又怕挫伤大家的激情,不弄的话那些研究真的是质量堪忧。我们许多医生热衷于挂名,热衷于拿观察费劳务费,但是不热衷于提高水平。”(21世纪经济报道、健识局)
近日,浙大二院妇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女患者,她的腹部长有巨大肿块,像小山一样压在肚子上,在进行CT检查时肿块甚至已经超出了CT机的扫描范围。
经详细问诊,两年前患者出现月经量增多,肚子也大了不少,随时间推移还能在肚子上摸到硬块,但患者一直以为只是“胖了”。直到半年前开始出现气喘、胸闷、双下肢水肿等症状,忍到今年6月就诊时,发现腹部中有巨大肿块,同时合并有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图源:“浙大二院”微信公众号
经浙大二院医生检查,考虑是粘液性囊腺瘤,来自左卵巢。瘤体大、范围广、涉及脏器多,手术具有巨大风险。浙大二院妇科肿瘤召集了麻醉手术部、重症ICU、胃肠外科等科室举行MDT多学科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
术中由于肿瘤巨大,导致正常位置的器官解剖异位,主刀医生需仔细辩认,防止肠管、膀胱、输尿管及血管损伤。手术全程有四位高年资麻醉医师守护着小茹,密切心电监护,防止出现血压过低、血容量不足及心脏骤停等问题。
手术历时4小时左右,肿瘤被完整切除了,病理显示为粘液性囊腺瘤,局灶交界性,低度恶性。术后瘤体秤重135斤,是目前国内外科界报道的肿瘤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病人。(浙大二院)
6月16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称,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内,一位化验科的工作人员在上夜班时打游戏。其孩子由于发烧,抽血后需要化验,工作人员却要“打完那把牌才做事”。
网传视频显示,窗口内,一名工作人员背对拍摄镜头,坐在电脑桌前使用电脑,显示屏界面与游戏界面相似。
17日,邵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相关工作人员称,抽血以后是一个小时内出结果,也确实是在这个时间内给结果了。该工作人员全程坐在位置上等标本和病人,不存在不工作的情况。
其表示,该工作人员全程坐在位置上等标本和病人,但当时对方“也没有联系工作人员或者叫我们一声”。由于晚上只有一名工作人员,为了不睡觉,如果看了其他的东西,也在可考虑范围内。工作人员又称,目前该工作人员已被停岗,科室正在处理此事。(九派新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英泽
受聘南开大学医学院院长
据南开大学新闻网,6月15日,著名骨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英泽受聘南开大学医学院院长,聘期4年。原任南开大学医学院院长的是眼科专家、天津医科大学校长颜华,他于2020年11月受聘担任该职。
张英泽主要从事创伤骨科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是中国骨科创新与骨折微创治疗的首倡者、骨科创伤领军人之一。公开资料显示,张英泽先后就读于河北医学院、日本信州大学,曾任河北医学院第三医院副院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于2006年至2012年间担任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新闻网)
首医大肝癌临床诊疗及研究中心揭牌,每年可收治2.9万人次
6月17日,2023佑安肝癌学术论坛在京召开,会上“首都医科大学肝癌临床诊疗及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据介绍,此次揭牌将促进肝癌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水平的提升,打通肝癌全病程管理和全链条精准诊疗路径,为每一位肝癌患者实行个体化科学管理。北京佑安医院院长马迎民介绍,中心成立后每年可收治肝癌患者2.9万人次。中心成立将集合首医及相关临床医学院所的临床科研力量,加强肝癌防治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多学科携手,医教研协同,围绕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全学科链,研究发病机制,探索新型MDT诊疗手段,开发创新药物。
熬夜对寿命有影响吗?芬兰学者用36年跟踪了23000对双胞胎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时间以及夜班工作会影响健康,诸多早期研究也将熬夜与更高的疾病风险联系起来,尤其是心脏病。但根据《国际时间生物学》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单纯熬夜”对于寿命几乎没有影响,晚睡型的人死亡风险略高于早起型,但这主要与吸烟和饮酒有关。
这项新研究由赫尔辛基大学“芬兰双胞胎队列”研究人员领导,追踪22976对双胞胎,起始平均年龄为24岁,时间从1981 年到2018年。所有参与者中,2018 年已有8728人死亡,“夜猫子”死于任何原因的几率高 9%,他们的饮酒和抽烟量也显著更多。但研究同时发现,非吸烟和饮酒的“熬夜者”,死亡风险并未增加。
来源:医学界综合整理
责编:钱 炜
编辑:丰如雪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