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报新闻专业,到底该不该把他打晕?
高考结束后,怎么填报志愿,各个专业,我都会点评,计算机我们聊过,金融我们聊过,医生我们聊过,律师问的人也很多,我们改期也会聊。
今天聊新闻专业。
有大V说,不要去让孩子报新闻专业,如果孩子要报,做家长的一定要把他打晕。
大学里教新闻专业的教授不乐意了,跳出来指名道姓的讲,这是误人子弟。新闻还是很热门的专业,应该来读。
其他自媒体大V,不嫌事儿大,纷纷加入乱战,进来调侃教授,说,你看,教授急眼了,说明他招不到学生,由此可见,这专业不值得报。
这个问题很简单,每个专业你都不能泛泛的去理解它,你一定要放到全球的视角下,去看下每个专业的前世今生,去看下每个专业未来面对市场时的不同结构。
你比如计算机类的专业,你对比中美是很相似的,就是说大体上都是差不多的教学方式,也都是基本上面对市场,面对私企这么一种未来的就业方式。
你再比如医生,从教学的角度看,中美也是很相似的,但是从市场的角度看,大不同。
我们的公立医院是占主体的,这就意味着公立医院名气大,技术强,你的发展空间大。
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公立医院当医生,收入低,相对私立医院低,工作时间长。
你想挣钱,去私立,晋升通道窄了,来看病的患者也少了,暂时加薪,长远看钱也未必能挣到。
可是待在公立,对自己挣钱又不方便。因为看病的价格体系并不像美国那样由市场决定。
所以我说看着是一样的教学方式,其实将来面对的就业市场结构,中美是不一样的,在医生这个行业里。
美国的医生是很有钱很有钱的,中国的医生属于医师公的范畴,是个中产职业。因为中国要确保更多人看得起病,实际上限制了医生行业的收入天花板。
律师这个话题更复杂,改日我们专门聊一期,今天我们来看新闻。
我们要弄清楚一件事,美国的新闻行业,它本质上就是从街头小报里面孵化出来的。
你可以认为最初就是一堆类自媒体,最后里面杀着杀着,不断整合,杀出了传媒巨头。
所以他们读这个专业的学生,从教学之初,从就业之初,面对的就是市场。
但是我们的新闻专业的学生,最初不是直接面对市场的。
不要说很早,你就说80年代,90年代,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读新闻专业的人,是不是都进报社,电台了?
他会不会一毕业就加入私营媒体?会不会?
不会,因为那个年代就没有私营媒体。
换个角度,也就是说,大学里的新闻专业,它实际上是定向培养的,它培养的学生都是输送到非市场化的媒体机构里工作的。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普及,我们发现自媒体成了媒体的主要形式。
虽然传统媒体仍然存在,但是你发现大众的目光,其实都在自媒体领域。
传统媒体的市场不断缩小,也就意味着它不可能养活大量的新闻专业的毕业生。
坑就这么多,萝卜有几多?
所以你读新闻专业,你想要进入传统媒体,会发现很难,我们且不说薪水有多低,即便你不怕钱少,你也进不去。
因为市场在不断缩小,旧人都用不光,何况新人。
你等十几年后去看教师行业也是类似的,当每年的新生儿从2000万级跌到几百万级,很多学校都会面临生源不足。
老的老师都有得多余,干嘛还要招新老师呢。
当下传统媒体面对的需求萎缩,比十几年后的教师行业还要大很多。
那么有人就会问了,为什么新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他不能进入自媒体行业呢?
自媒体行业也在雇人,难道不需要专业对口么?
需要,但是这个教学是不对应的,你不要忘了,当下新闻专业教的内容,教学方法,仍然像几十年前一样,是面向传统媒体,定向培养的。
新媒体让你来做内容,你所学,和它所需,对不上。
说俗一点,就是传统媒体的内容,大家不喜欢看,但是新媒体,学校里不会教。
我的助理就是一个传统媒体的老兵,他在报社做了十年记者,他写不了稿的。
他如果来写稿,读者还以为作者变老胡了呢。
我也写过鼠头和鸭脖。老胡也写过,你们对比,会发现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模式。
我上来就去写耦合与内聚,也就是学校为什么要同时做教学,宿管,餐饮三件事,我认为这是问题的实质。
你把这件事解决了,学校只做教学,旅馆做住宿,餐厅做餐饮,由第三方来做监管,这就叫低耦合,高内聚。
因为权责对等了,责任明晰了,利益打散了。
我的助理他不可能写出这种东西,因为他本来就不会朝那个方向去思考,他的观点和老胡其实是一样的。
老胡第一次的观点就是要相信,那就是鸭脖;第二次的观点是,竟然是鼠头。
很多网友笑他判断失误,笑打败第一天老胡的,永远是第二天的老胡。
其实没必要笑,因为这就是一个专业新闻训练的结果。
我当年暑假里跟着专业的记者去实习过,写过稿的,尽管我是工科生。
那个记者是我家房客,十多年的房客,很熟,他带着我一起去采访,一起回来写稿。
我写的,他认为完全不合格,他写的,我从来都不喜欢看。
因为他的要求就是你陈述你看到的就可以了,你不要去讲你的思考,你应该没有思考。
老胡第一次就是这么写的,他陈述有这么一件事,疑似鼠头,但结果是鸭脖,他选择相信。
第二次他看到的结果变了,于是他就继续陈述事情的后续进展,原来是鼠头。
以前我们家那个房客记者,他写出来也是这样的;今天我的助理,如果他去写,也是这样的。
说明他们仨才是专业的,完全按照大学老师教的方式在写作。
但市场变了,观众的口味变了。
观众的口味只有两种。一种是猎奇,你写得越玄乎越好,他们只是来凑热闹;另一种是追求内容,他想要知道的不是有件事,而是想借这件事,来学习你的思维方式。
前者实际上属于脱口秀,段子手,属于相声范畴的,你觉得大学里会教么?
后者实际上属于思维模式训练,你觉得从未离开象牙塔,没有社会经历的大学老师有能力教么?
那结果就是所学当然非所用,如果你进入不了传统媒体机构,那你当然找不到饭辙。
我之前就说过,我这个助理,他真正的优势根本不在于内容,他能想到的那个内容,很枯燥,这个年头,大家都不喜欢看。
但他是个优秀的风控。因为当下的审核依然是按照传统媒体昔日留下的标准来定的,他作为十年从业者,自然对规矩谙熟于心。
这一点,刚出炉的新闻系的应届生,也是不具备的。
说穿了,你学的全是传统媒体的内容制作,传统媒体却没有足够的岗位给到你,新媒体的内容和你学的完全对不上,而新媒体的风控,又需要传统媒体的老兵才能胜任。
于是你就发现读这个专业的学生,晾这里了。横竖都打不开局面。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大V不建议你报考,当然,如果你有把握,你家里人跟你说,毕业后一定能进传统媒体,那你也可以读。
很多事儿并不是可不可以,而是,你,可不可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